本书通过回顾血管通路装置的发展史,详尽介绍了超声引导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导管尖端心腔内电图导管定位技术、放射影像导管定位技术、超声心动图导管定位技术等在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在导管相关性血栓检查中的应用等内容,分析、汇总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具体介绍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及质控管理,对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正畸保持器和活动矫治器:临床设计与应用原则》介绍了正畸保持器和活动矫治器的使用适应证、设计原则,以及试戴、加力等问题。全书共 11 章,第1章概述了相关基础知识,明确了相关的概念及临床原则。 第 2 章至第 6 章,以及第 10 章、第 11 章,主要围绕活动矫治器的适应证和具体实例进行阐述。第 6 章设置了自我测试部分,可供读者有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第 7 章至第 9 章主要介绍了保持器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复发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临床上保持器的常见问题和处理等。
《医疗设备管理理论与实践》内容上力求全面系统,语言上力求精简明确,理论与我院管理实践相结合,力图为各级各类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及临床工程部门的建设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医疗设备管理理论与实践》作者均为长期从事设备管理和技术保障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各个章节都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介绍,尽量体现实用性和前沿性。
本书稿全文翻译了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学会(ASHP)组织编著的《药品注射剂手册)14版缩略本——《药品注射剂使用指南》(2007年5月在美国出版)的中译本,提供经过科学实验而获得的注射剂配伍禁忌信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本书的内容是从2620多种有关药品注射剂稳定性和配伍禁忌的研究报告中遴选出来的,由137个药品专题构成。 注射给药,由于其技术、环境等要求,一般均由护理人员或药学人员调配后在医院内进行。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注射室内就挂有各种药物配伍表,以指导注射剂的配伍和配伍禁忌。但是近年来,新药、新剂型的大量涌现,一张处方多种药品的相互配伍,使药品治疗情况越来越复杂化。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注射剂,合理配伍,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临床急需新的注射剂配伍禁忌信息,我国目前这类参考资料还很少,
杨勇骥、汤莹、叶煦亭、雷长海主编的《医学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讲述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电镜技术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切实的帮助作用,并对科研究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全书内容系作者所在研究室48年(作者从事此工作25年)工作体会、经验积累和成果总结,此外,还涵盖了对近年电镜领域进展和热点问题。《医学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适合从事电镜工作的人员以及对电镜技术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本书内容涵盖了临床正在使用的检验仪器与设备的各个方面,包括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自动化血细胞形态分析仪、血栓与止血仪、血型鉴定与输血设备、尿液干化学分析设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设备、粪便及其他体液检验设备、生化分析仪、电泳仪、色谱质谱分析设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免疫比浊分析仪、核算提取仪及PCR仪、基因测序仪、分子杂交仪及芯片设备、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与分支杆菌培养及药敏设备、临床微生物检验应用的其他设备、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实验室信息系统、生物显微镜和医用离心机、定量器具与温控设备、洁净设备与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共28章。每种仪器包括简要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管理要求与程序、分类及技术要求、外主流仪器介绍等部分。本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骨科常用器械图谱与应用》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各种骨科常用器械、设备及其操作方法等进行了全面介绍,也分析了骨科器械回收、清洗、包装、质量控制图谱的制作与应用。全书文字简明扼要,附图清晰直观,可供医疗机构相关科室的医师和护士阅读参考。
本书介绍了医用输液泵、注射泵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以及几种常见医用输液泵、注射泵的技术参数、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对医用输液泵、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检测技术以及几种常用输液泵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可供医用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控制工作人员及医院临床使用人员参考使用。
仪器设备是开展食品药品检测的基础,也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为保障检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验仪器需定期开展有效的核查工作,该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但由于食品药品检测的特殊性,需用到某些专用仪器,而此类仪器目前没有相应的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或者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不适用于食药检系统,这就给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带来潜在风险,为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相关人员及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专家,编制出《食品药品检验仪器设备核查手册》,解决专用仪器设备的核查问题。此手册主要用于目前没有国家规程的或者国家规范不符合药品检测实验要求的设备,在确保实用、规范的基础上,既要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要覆盖食品、药品等常用仪器设备,为食品药品系统仪器设备定期核查提供技术支
鉴于近两年我国新药注册政策频出,变动较大,业界急需一本综合性的政策解读书籍。中国新药杂志与药审中心长期合作,2015年底曾经出版了一本内部刊物《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4-2015)》,目前已经销售完毕,初步确定市场对此书有需求。2018年继续出版此书,书名改为《中国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双年鉴(2016-2017)》,并以双年鉴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惯例,对解读总局的新药政策,推动我国新药研发有重要意义。2020年将继续出版此书,将2018-2019年的有关内容收集入册,书名叫《中国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双年鉴(2020版)》。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国新药杂志、总局注册司、药审中心等的专家撰写的政策梳理与解读文章,另一部分来自中国新药杂志2018-2019年刊登的新药注册与审评技术栏目的文章,约70篇文章,择优录用,预计50万字,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