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風雲詭譎, 大國軍事武力競賽,小國知己知彼以自保, 科技與人工智慧更全面升級了武器, 無論主戰、備戰或反戰, 在新戰術、新戰略的思考與運用上, 《孫子兵法》不斷吸引全世界的研究, 是一部千古奇書。 註譯者魏汝霖學養與實務經歷紮實, 本書之版本考校完整、邏輯清晰入理, 兵學之中賦予哲學與藝術的想像, 以及科學的驗證,為難得註譯本,與原文相輔相成。 《孫子兵法》在世界軍事史上擁有重要地位。後世兵書,受其影響深遠且巨大。它不僅是中國的兵家經典,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界。 《孫子》,又稱《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和《吳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咸認,《孫子》成書於西元前五一五至前五一二年,全書為十三篇,乃是孫武
聯經版中國古典小說系列的特色: 一、採用通用的正體字與新式標點,方便閱讀。 二、對書中的官稱、時間、地點、各類方言、俗語、典故及專有名詞,均查證各類辭典,並一一註解。 三、採25開直式編排,印刷清晰。 四、大眾價格,便宜實惠。 本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諷刺小說,作者對於當時官場的腐敗與惡習,士人追求功名的醜惡,觀察甚微。作者以尖銳幽默的筆觸,透過書中人物的往來唱作,赤裸裸的揭露了官場上的醜陋嘴臉,讓那些道貌岸然的攤官汙吏無所遁形,也為中國傳統的封建制度做了一個活生生的描繪。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場景可說無處不存在。
不列顛國王李爾分封國土已定,卻又突發奇想檢視三個女兒對父親之愛,有意據此重新調整分封比例。三女兒考黛蓮不加修飾的回答引起李爾心中不快,最後竟寸土未得。國土重新分配後的李爾遭受大女兒、二女兒冷酷對待,傷痛懊悔,轉而投奔三女兒。三女兒不計前嫌誠懇以待,並試圖為之報仇。卻終致兵敗而雙雙身亡。全劇以慈愛與渴望為始,轉化出自私、敏感與猜疑,終以罪惡戰勝善良告終。情感細緻,氣勢磅礡,誠為莎氏登峰造極之作。為莎翁四大悲劇之一。
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 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 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略先秦諸子的思想魅力!大量的經籍典故,是寫作、說話*佳的取材來源,讓論述更具說服力及生動性! 先秦神話寓言:韓非子、李斯作品、呂氏春秋、周易、禮記、山海經、穆天子傳、先秦寓言──富含哲理的凝練智慧 先秦的寓言雖然篇幅不長,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但其中所洋溢的文學情趣,卻仍令人百讀不厭。不管是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或虛擬的自然現象,來詮釋宇宙人生的道理和政治教化的理想,都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當代國學大師 吳宏一 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起源,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其經典地位與藝術成就舉世公認。國學大師
韓愈和柳宗元是中唐古文運動的先驅,文起八代之衰,一洗六朝以來的浮艷文風。這一對摰友,韓詩峻峭奇崛,柳詩清高幽遠,但同樣傳誦千古。本書便是深入分析韓柳詩歌的讀本,由當代唐詩研究*威金性堯以「獅子搏兔之力」歷時數年寫就,旁徵博引,文筆清雅,乃文學、文化、學術兼備的小品,重現了兩位詩人的人格風貌。 月下讀詩,賞心樂事,如果為你夜闌話韓柳的是文史專家金性堯,相信更令人不亦樂乎!全書分為韓詩和柳詩兩大部份,作者淵博通達,考證詳密;每首詩歌解說簡明,評價公允;還廣引不同詩人的作品對讀,擴闊讀者眼界。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作品。三百篇中,包括十五〈國風〉一六○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一○五篇,多用於朝會燕饗及祭祀活動,藉以反映朝政。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四十篇,主要是廟堂祭祀的樂歌。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極高,曾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的重要影響。並認為讀《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具有經世致用與陶冶情操的雙重作用。 西方漢學家稱《詩經》是古老東方知識的百科全書。《詩經》的確表現出古代豐富多樣的民情風貌、典章制度、禮樂規範,也反映出現實生活的各種面相,本書除了正文之外,還收錄詩經品物圖,
〈黑暗之心〉是20世紀影響力的中篇小說。故事敘述船員馬羅回顧他在異域營救貿易站經理庫茲這件事,娓娓道出文明邊疆的陰謀故事,並藉庫茲投身黑暗勢力的轉變過程,警寓現代文明之野蠻。文化學者薩依德表示,〈黑暗之心〉以堅定無畏之姿處理非理性的題材,遠勝於任何文學作品。〈黑暗之心〉以短短四萬字的篇幅揭發文明之貪婪與好鬥,正如湯馬士.曼所言,預言性地揭開了20世紀的序幕。
本世紀初,在甘肅敦煌發現了數萬卷的敦煌唐人寫本,八十多年來,許多中外學者投入研究行列。高國藩先生亦為其中之一。 本書為高先生多年研究成果彙編,作者敦煌唐人的漢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依靠其民俗活動而加以繼承與流變的,而敦煌民俗活動則常運用敦煌民間文學的各種形式,來為它表現與傳播。敦煌民間有運用變文、話本、民間故事賦來講說民間傳說的風俗習慣,而有敦煌民間四大傳說「孟姜女傳說」、「王昭君傳說」(運用變文)、「孔子與項託傳說」、「秋胡戲妻傳說」(運用話本)的產生。 作者蒐集敦煌民間文學資料,與傳說史料加以校對並做許多田野工作,將此三者資料合一,研究探析中古時期民間文學的風貌。
《水滸傳》的作者是不是施耐庵; 它與水滸雜劇及話本有著什麼樣的關聯? 各種不同的《水滸》版本之間的關係又如何? 本書作者遍訪存世《水滸》罕本,透過版本的比勘,釐清了水滸故事演化的若干關鍵問題:從招安部分檢討《水滸傳》成書的過程,凸顯出簡本在《水滸》版本研究上的重要性;從氣象的描述入手,指《水滸》的作者應是南方人,而非施耐庵;對於《水滸傳》人物的安排、戰爭的場面,及佈局的疏忽,亦均有獨到的論析。
《水滸》研究權威馬幼垣教授彙次《水滸論衡》出版後所得為此書。資料豐備,論析透徹,與前書串連,相互輝映。是書選題,大小不一,角度恒易,包羅廣泛,且悉能暢所欲言,疊陳新見,屢諟前人研究之失。破立兼顧,足為典範。書後附詳細索引,極便檢稽。
進入中國傳統詩中 重新發現「詩興」 開拓出不同的詩意生命空間 魏晉正始、嘉平之交至劉宋元嘉初年短短兩百年之間,中國抒情傳統竟完成了詩中詠懷、詠史、懷古、山林遊仙、山水、田園等最重要主題和題材的開拓。是什麼推動了這樣的發展?本卷以為其源於存在危機生發的生命意義之再探尋和人格典範之重塑。 作者以此探討了此一時期詩學觀念中種種新異與玄學論題的內在聯繫。這些觀念包括:自省式體驗的書寫、對當下心境的珍攝、對個人哀樂的超越、對自然生命原發精神的彰顯,以及抒情自我的再創造等等。而新觀念的歸趨,則在探求在內在與超越間的圓融之道和重新發現「詩興」。與玄學圍繞「自然」範疇的詮釋,企圖一般地解決存在危機不同,詩人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和人格探求,開拓出不同的詩意生命空間。
高陽的文筆,嫻於歷史掌故,向來以內涵深刻、文字流暢、故事曲折、情景逼真並且人物性格鮮明生動而廣受讀者喜愛。 本書寫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精采故事,高陽由他的無題詩中,勾畫出一段不為人知的動人情緣,也鋪陳出詩人心事抑鬱、宦途冷淡的半生故事。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作品。三百篇中,包括十五〈國風〉一六○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一○五篇,多用於朝會燕饗及祭祀活動,藉以反映朝政。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四十篇,主要是廟堂祭祀的樂歌。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極高,曾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的重要影響。並認為讀《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具有經世致用與陶冶情操的雙重作用。 西方漢學家稱《詩經》是古老東方知識的百科全書。《詩經》的確表現出古代豐富多樣的民情風貌、典章制度、禮樂規範,也反映出現實生活的各種面相,本書除了正文之外,還收錄詩經品物圖,
本書原名「新編紅樓夢脂硯齋評語輯」,1979年10月由聯經出版在台印行時改為本書名,簡稱「新輯」。現作者又參酌「已卯」、「王府」、「甲辰」、「鄭藏」原本,及「己酉」、「戚寧」影印本,改正不少原來錯誤,增補許多新材料和補充注釋,吸收海內外近年整理的新成果,並依照實際的需要擴大了索引的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導論長達179頁,要點敘述了紅樓夢的版本及脂評,使本書應用者對脂評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對各脂批出現期間、可靠性等有有一定認識,或許就能更好地使用脂評來進行研究。導論分為五部分:一、現存古本石頭記版本系統及脂評資料的來源;二、脂評概況及其類型;三、各本評語及其相互關係的研究;四、批書情況和批書人;五、幾點說明。 本書是在俞平伯先生「脂硯齋紅樓夢輯評」的基礎上增資料、補缺失、改凡例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