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依據西漢文學思想演進的自然段落,分為漢初至景帝末、武帝時期和昭帝至西漢末三個時段,密切結合各個時段之政治狀況、社會思潮和士人生存情狀,從文學創作和文學觀念兩個層面,全面描述西漢文學思想發展演進的軌跡。 本書力圖貫徹三條思路:一是注意梳理各個時段之政局狀況、社會思潮和士人心態,揭示它們與當時的文學創作和文學觀念的聯繫;二是注意分析和總結各個時段文學作品之創作傾向,以考察它與當時理論表述形態的文學觀念之關係,互為印證;三是鑑於西漢時期文學尚未自覺和獨立的實際,力求揭示其「前文學思想」的特徵,為之準確定位。基於上述考量,本書認為,高祖初到景帝末,是西漢文學思想的道儒交糅、由道漸儒時期;武帝在位階段,是文學思想的儒學獨進期;昭帝初到西漢末,是文學思想的本儒兼道期。西漢
這齣戲首先由馬羅搬上戲台,而其反映了文藝復興時代的英國,一味追求表面的知識,枉顧生命智慧的超脫,最終落入一無所有的悲劇。 浮士德早在中世紀就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浮士德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為何跟魔鬼訂約?他用什麼交換到二十四年的浮華名利?又為何最後卻永墬地獄?這一連串的問題與答案,都是馬羅筆下的《浮士德博士》所提出的人性課題,值得讀者深刻探討其中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