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之素人自拍》 作者: 五月天/著,Quiff、田瑜萍/執筆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2001/09/2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34677 出版地:台灣 叢書系列:Popular系列 規格:平裝/282頁 /12k菊/19 x 21 cm /普通級 /單色印刷/初版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内容简介 : 台灣 NO. 1 本土樂團「五月天」的本書!2001 年 9 月,主唱阿信、鼓手諺明入伍,吉他手石頭赴英遊學,五月天將暫時解散一年半。五個團員在製作《候鳥》、《海海人生》專輯的半年內,記錄下甘苦點滴、回憶起過往種種,彙集成這本真實而誠摰的五月天圖文集。精彩要目:五月天私密手記、五月天創作過程、啟蒙音樂、童年往事,以及珍貴圖片近千張。 體育場內的人越來越多,臉上一樣都帶著興奮渴望和急切的表情。他們之中有人為此已經在外
宇宙是自然,是無為。 天地無所從生而自然生。 天者,自然也。自然既明,則物得其道。 性質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 天地以萬物為體,萬物必以自然為正。 時移勢易,禍亂興衰,自有根由。 魏晉間國事紛繁,天下多故,提倡無為自然之老莊思想盛行,而符瑞天命之說亦乘勢發顯,一時玄理清談學說眾家爭鳴。有趨附時宜者,有譏為「遊辭浮說,波盪後生」者,不一而足。 是非成敗,或可藉本書所蒐集魏晉自然主義代表人物之學說的分析討論,作一客觀論斷,並為研究中國思想史者參考。
費登奎斯*受歡迎的一本書 兼顧理論與實務的*佳入門指引 「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讓困難的成為容易;讓容易的成為愉悅。」――摩謝.費登奎斯 《動中覺察》是費登奎斯*受歡迎的著作,為成千上萬人引介了費登奎斯方法,大大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各個年齡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學習身心整合,逐步發展出更完整、更有活力的自我。 「動中覺察」意為「透過動作來增進覺察的能力」。日常的許多行動,常常只是個人習慣的模式,而行動本身並非獨立的,每個動作皆透過感官、感知、思考而形成,若是細細覺察,會發現看似單純的動作其實牽動了全身各個部位,甚至引動內在的情緒和感受;所以改變動作,也將改變我們感知及思維的方式。 本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介紹費登奎斯的核心觀念,如自我意象、發展階段、覺察與進化的關係等,並
~45大佛像的「分辨重點」!~ 佛像的姿勢、容貌、持物,都有自個的象徵意義! 或坐或站、笑容親切可掬的佛像、眼神不怒而威的佛像, 以及沉思中的佛像 為什麼佛像有這麼多不同的樣式呢? 《寺院佛像手繪圖鑑》將帶令頁讀者,從姿勢、容貌、持物等多方面認識佛陀, 理解佛像外型中蘊藏的奧祕。 ◆◆不同特徵、個性別樹一幟的佛陀綻放獨特的光芒◆◆ .赫赫有名的奈良大佛是哪一位如來的雕像? .觀世音菩薩竟有三十三種面貌? .守護四方位的天部眾分別叫做什麼名稱?又該如何分辨祂們的外型? 各個佛像,到底有何不同特徵呢? 在參拜前,你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向哪位佛陀祈願嗎? 【如來】?7?4?7?4?7?4樸素衣裳、出家形象 呈現出家人的形象,下裳纏於腰下,身著法衣(大日如來除外)。法衣的穿著方式則分為
ISBN:9789579542968 叢書系列:Common 規格:平裝/ 712頁 / 17 x 22 x 4.6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心理學 概論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心理學 精神疾病 《背離親緣》作者的憂鬱症經典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寫書探討憂鬱症時,要避免將憂鬱症美化或妖魔化都很不容易,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兩種錯誤都犯了。」但也許這樣的寫法才是*誠實的寫法。與其說我對憂鬱症的感覺介於感激和恐懼之間,毋寧說,我以很*端的方式感受到兩者。」 母親離世三年後,安德魯.所羅門*一次憂鬱症發作 在生活、事業、感情一片順遂,連自己也想不出任何理由得憂鬱症的時候。重度憂鬱症奪走他生活自理的能力,讓他體內長出一個陌生人。在*絕望的時期,他設法染上HIV病毒,只
{植物之間也能溝通並對話?} 阿凡達電影裡的「靈魂之樹」都是真的── 跟動物一樣,樹木之間也有溝通的網路。 出身伐木家族的森林生態學家, 以三十年光陰,在密林幽徑中穿梭尋覓, 解開林木之間傳遞散布的百年密語。 【以人生境遇書寫的森林故事】 ◆本書賣點 ●蘇珊?希瑪爾是研究植物溝通與智慧領域的先鋒。外界將她與自然寫作先驅、《寂靜的春天》的作者瑞秋?卡森相提並論。她的研究更影響了電影界(《阿凡達》的靈魂之樹)。 ●作者窮極一生探究樹木生長的祕密,她的生命與森林已經密不可分。這本自然觀察/人生回憶錄,不僅奠基於長年的實驗、觀察、研究結果,也蘊藏可貴的生命遭遇。 ◆內容簡介 ★作者希瑪爾相關主題的TED演說,全球已超過百萬次觀看。 ★《雜食者的兩難》作者麥可.波倫、《金雲杉
想像也有文法, 抓住創意的繮繩,練習讓思想奔放! 往池塘丟小石頭,激起漣漪環環擴散,晃動睡蓮、蘆葦和紙船 往作家腦海丟石頭,竟然激出鞦韆、律師與陶笛? 鬼才羅大里帶你到他大腦裡見習,一窺大爆發的無限創意。 想像力是否天馬行空、無跡可尋?創意是否為少數人的專屬才華特權?被奉為義大利國寶的作家羅大里並不如此認為。在《想像力的文法》中,他以幽默逗趣的風格,隨筆點出一個個突破思考框架的祕訣,在循規蹈矩的高牆上鑿出無數孔洞,讓我們能窺見牆外,並且穿越過去。 羅大里從一顆落入池塘的小石頭講起,將話題拓展至涉及想像的各種層面,暢談聲響韻律、字詞蘊涵、畫面意象、角色特性、情節推演??他憑藉其寫作、閱讀、教學、生活的經驗,大談打油詩、謎語、民間故事、文學小說、兒童遊戲、個人作品等文
內容簡介 這本書告訴你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的種種優點,而現代世界的種種難題也必須以科學的方法解決。你不需是個科學家才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任何人都可以,而且每個人都應該如此。它的好處不勝枚舉:從偵測到人類的種種偏誤,到避免犯錯,欣賞世界的森羅萬象。 作者史丹利.萊斯(Stanley A. Rice)自己就是個科學家,他說科學本質上其實就是有系統地整理人類的常識。雖然對大腦而言,常識是與生俱來的,但它也會依賴許多誤導人的習性。大腦可能不會客觀地推論,而會替自己的判斷合理化。它往往只看到它想看到的東西,而不會如實觀照世界。且大腦不僅善於誆騙別人,在自我欺騙方面更是有一套。萊斯告訴我們,這些習性在身處艱難環境下的人類的演化過程中都有其用處,但是現在種種偏誤和錯覺卻有導致全球災難之虞。 那麼究竟什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