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歷史寫作傳奇/戰史書寫第一健筆/百萬暢銷名家作品臺灣首發 ★ 以戰爭著述入圍法國文壇最崇隆之【梅迪奇文學獎】 ★ 經典影集《諾曼第大空降》101 空降師血淚戰役場景/細膩還原 ★ 全書收錄詳盡軍事圖例/19 張精密描繪的戰場地圖/48 張第一手戰事、人物珍稀照片 ★ 二戰迎向終點的關鍵一役/徹底完結希特勒稱霸幻夢 1944 年 12 月。嚴冬。險峻的阿登山區。幽暗密林。 納粹裝甲傾巢而出,絕命一搏! 上百萬飽受凍瘡與飢寒所迫的大兵,正在雪地上用鮮血踏出文明的生路。 【內容簡介】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希特勒在比利時阿登山區發動了「最後一場豪賭」。這位納粹軍頭堅信他的裝甲鐵蹄可一路直衝安特衛普,分裂盟軍,並迫使盟軍從德國本土撤出,重新奪回西線主導權。德軍毫無保留,精銳盡出,動員一切人力
這是一種由少數商人組成的壟斷經濟。受到十字軍東征的帶動,義大利半島的城市大發戰爭財的同時,逐漸引領歐洲走出中世紀的框架與低迷,其中號稱「東地中海女王」的威尼斯是為人關注的成功案例。然而,後來何以威尼斯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讓位給北方的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交棒給倫敦、倫敦被紐約取而代之?一個城市能扮演世界金融中心的條件為何?其興衰各有什麼樣的徵兆? 這五百年的歐洲發達史,世界其他各地 (美洲、印度、遠東、歐亞大陸內陸、非洲、俄羅斯)與之有何關聯?工業革命何以首先出現在英國?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兩者的相互關係。 作為歷史上一個新穎的經濟主張「資本主義」,我們將如何評價?貧富差距的擴大是資本主義的結構使然,抑或是「政治」的失敗。
我覺得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必須從一定的經濟實體和社會實體出發,進而為這一過程開闢與鋪平道路。 1.di一項顯而易見的條件是要有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為此必須有地理、人口、農業、工藝和商業等一系列因素的協助。 2.確實,社會必須從旁協助,打開綠燈,雖然並不清楚未來將走上哪條路,無法預見這選擇將為幾百年後的某一發展打開道路。 3.歸根究底,沒有世界市場所起的特殊與釋放的作用,任何事情將不能成功,遠程貿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是讓利潤更上一層樓的必經之路。
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是最後一位曾征服墨西哥的生存者,八十九歲時在他位於瓜地馬拉的莊園去世,去世時和生前一樣窮困。他生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而他活著見到大部分的美洲被西班牙征服。僅管他在推翻阿茲提克帝國的史詩中扮演主要角色,但除了他「真實且精彩」的《新西班牙征服信史》之外並沒有為家人留下財富。這本書於他七十六歲時完成,而根據他自身誇張的描述 於耳聾眼瞎的八十四歲時加上了前言。他開始寫作時已超過七十歲,且曾一度放棄,因為他曾為了自己的文筆相較於有優美文風的其他史學家(那些僅被告知科爾特斯的成就,但擁有第一手知識比他還少的人)是粗糙無光、缺乏潤飾光澤而感到灰心。 貝爾納爾.迪亞斯確實不是熟練的名作家,然而他有生動的記憶及優秀的戲劇感。此外他有意識於自己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