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橫跨彌生時代到江戶時代,網羅所有日本甲冑種類 中国中国台湾*一本全方位圖解日本甲冑的專業級圖鑑 【日本亞馬遜讀者★★★★★感動推薦】 「本書使用大量圖解,簡單易懂。書中的用語集、索引等,讓初次接觸甲冑的人也能立即上手。」──讀者T 【學術*人士誠摯推薦】 李姵蓉 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副教授 徐興慶 中國文化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本書收錄500幅日本名家精緻手繪圖,是理解日本甲冑,探究日本戰爭文化奧祕的一本好書。」──徐興慶,中國文化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自西元前10世紀的彌生時代起,日本人便開始製作甲冑。歷經古墳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時經2500餘年,甲冑的變化也大相逕庭。從簡單的木製短甲逐步改良,演變為具伸縮性、攻守得宜的鐵製鎧甲。 本書依時代順序,一
祥物,又稱「吉物」、「吉祥物」,作為福善、嘉慶的文化象徵,是俗民生活中充滿意志力量和美學情感的藝術符號,它遵循物物、物事、物人相感的生成邏輯,主要服務於祈福的功利目標。 祥物既是情趣濃郁的民藝物品,又是心願寄託的俗信憑物,它始終保有藝術與生活的風韻,構成中國民間文化中最精采、最有價值的類型之一。 作者為中國大陸第一位民俗文化學博士,已出版《中國紙馬》、《中國鎮物》等專著。本書為其新作,以圖文並茂見長,讀者若將此書與《中國鎮物》作為姊妹篇閱讀,必將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