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經常處於糟糕的狀態, 而我的工作是幫助他們進入更好的狀態, 更輕易地挖掘內在資源, 面對獨特的處境。 ──傑弗瑞.薩德 在薩德博士眼中,要帶領個案進入「更好狀態」,靠的不只是知識與觀念的傳達,更仰賴於某些情感體驗的喚醒。治療師是無意識的溝通者,任務是透過隱喻手法順勢運用個案帶進診療室的各種狀況,種下改變的種子,喚起新的狀態,促動改變發生。 「隱喻是一種象徵式溝通 當人類透過象徵方式來溝通概念,通常*有效。」不管是在文學、音樂、電影、藝術甚至日常生活中,運用隱喻的喚醒式溝通無所不在,在心理治療當中將之揮灑至藝術境界者,則非現代催眠之父艾瑞克森莫屬。薩德身為艾瑞克森*重要的傳人,在書中除了精妙講解什麼是喚醒式治療,也憑藉四十年來累積的經驗,重新咀嚼、逐段解析艾瑞克森經
亞歷山大技巧是一門身心學的技術,教導人們訓練大腦正確接收身體訊息、控制身心運作,以改善不良姿勢、增進身心效能與健康。百年來,該技巧風行全球,不僅能緩解疼痛、改善體態,更協助運動員與各類表演工作者提升表現,受惠者眾。 亞歷山大技巧由戲劇朗誦員F.M.亞歷山大所開發,緣起於他在演出時聲音沙啞,求醫無解,不得不轉而自救。他觀察鏡中自己發聲時體態的微妙變化,終於開發出調整姿勢的技巧,改變錯誤的身心慣性,不但沙啞不藥而癒,更改善了健康。 在本書中,亞歷山大記錄了這套技巧曲折的發展歷程,並透過實例來解析技巧的應用原則,令人感佩他的膽大心細與頑強毅力。亞歷山大對身體鉅細靡遺的觀察、調整,不僅堪稱科學實驗,也是生命態度的探索,留給世人可貴的啟發: ?我們熟悉且「覺得正確」的感覺,可能正在傷
當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療師朱利斯,見到多年沒聯絡的老病人菲利普時,心裡大吃一驚。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嚴重的性上癮症,每天沉溺於獵豔行動,直到嘔吐為止。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目中無人,卻取得「哲學諮商師」執照,全心推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它可以解答一切困惑。 朱利斯不喜歡菲利普,卻答應要督導他,條件是他必須先參與團體治療。這個團體裡,有遇見婚姻難題的小兒科醫師、哀嘆年華老去的美麗女律師、成天跟人打架的水電工、對前夫和情人滿懷憤恨的文學教授、無法表達情緒的經理人、缺乏自信的圖書館員 。當疏離冷漠的菲利普走進團體治療室,兩眼瞪著天花板,不與人目光接觸,口中卻不斷冒出犀利而絕望的哲學經典,他的加入,宛若一顆特殊的石子,在團體裡激盪出一陣陣不斷擴大的漣漪,伴隨著朱利
索科羅斯基(Robert Sokolowski),這位老牌的美國現象學家, 自1964年出版《胡塞爾形構觀念的形成》以來,就一直是現象學界中的*尖人物。1996年春天,由於與一位數學教授的一場談話,激發他寫作這本認識現象學的入門書,引領讀者認識這門「既是簡單明瞭,又是錯綜複雜」的學問。 什麼是現象學?索科羅斯基指出,現象學是一個重要的哲學運動,也是二十世紀主要的哲學發展方向。它發端於二十世紀的初始,在步入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我們剛好能夠看到這一百年來現象學的發展。一般而言,二十世紀的西方哲學可分為英美的分析哲學,與歐洲的歐陸哲學,現象學即是二十世紀歐陸哲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現象學是對人類經驗的探索 ,是對事物在經驗中向我們顯現之方式的探索。 現象學不只影響重要的學術潮流,如詮釋學、結構主義、文學形式主義、
我們本能地逃離陰影, 但陰影總會出其不意地一再出現, 只為了提醒我們:擁抱陰影才是人生的解方。 「陰影」是榮格心理學重要的入門概念,貫串體系,榮格的女弟子馮.法蘭茲甚至大膽疾呼:「陰影就是無意識整體。」那些令我們厭惡、憤恨、忌妒、鄙視的人或特質,就是陰影的躲藏之所。它總是投射在親近的人身上,例如煎熬的親子與伴侶關係,往往反映著我們的陰影議題。但其實,陰影是自我的一部分,更是創造、圓滿自我的活水。要解開心中枷鎖、邁向完整,我們不得不低頭親近一度被自己捨棄的陰影。 榮格分析師強森是位優秀的說書人,他在本書中從西方文化、歷史與的觀點切入,由個人、集體與原型三個基本面向,交織日常經驗和文化歷史故事,破解二元對立世俗性觀點的迷思,揭示陰影的神聖價值。 強森剖析,在我們的成長
斯多噶學派*經典、日常生活可使用的智慧哲學 讓心中無惡,身心靈全然穩妥 以實用的態度面對人生 本書收入斯多噶學派代表人物塞內卡的三部重要著作,透過他睿智的觀察以及流暢的文字,從身、心、靈三個角度給予當代讀者實用的哲學思維。 書中完整呈現斯多噶學派的智慧系統,內容包含生活中的各個面向,以*實用的觀點、充滿智慧的金句及平易近人的生活實例,告訴讀者每日所需的人生智慧。 人世間*珍貴的資產就是時間,真正忙碌的人都是忙著生活。作者鼓勵大家別再任人予取予求佔用自己的時間,反而要從過去的記憶中汲取智慧,擺脫框架的侷限。 作者提出了永恆的質問:為什麼我們的心會焦躁不安?原因出自人們心中*大的惡 想要追求不實際的欲望。作者提醒我們好好發揮自身角色,莫與惡人一同呼吸污濁的空氣,才能過得
「敘事」為心理治療掀起的嶄新風潮方興未艾,敘事治療*重要的奠基者,麥克懷特,更是眾所仰望的焦點人物。他過世後,長年的工作夥伴雪莉懷特(Cheryl White)邀請世*各地的敘事治療師推薦心目中麥克懷特*具啟發性的文章,從中悉心挑選、編輯,集結成本書。 本書收錄的八篇論文與訪談稿,既全面又細膩地呈現了麥克懷特的思想精神與實務方法。全書從「解構與治療」談起,一路討論了他對心理健康、身分認同、悲傷輔導、兒童保護、倫理與靈性的顛覆性看法。懷特並透過一篇篇實務案例,示範治療師在敘事治療的典範下,如何在面對思覺失調、精神官能,以及遭逢家暴、創傷、失落的個案時,能有不同於主流心理治療的有效做法。 全書洋溢著懷特對人的好奇之心與悲憫之情,如他引詩人馬盧夫(David Maloud)所述:「要找到描述的字句,讓通常不會
我舉出榮格生命中的重要事實,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實在的觀點,消除一些對榮格的投射。是否達成目的,就留給各位決定。 《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敘述榮格生前至身後五十年分析心理學的發展旅程。作者湯瑪士.克許曾在榮格在世時和他有過數面之緣,而從榮格過世次年起展開其精神醫學生涯。書中呈現克許身為「榮格派」一份子五十個寒暑的箇中滋味,也描繪榮格的形象在過去五十年歲月中如何轉變。 本書收錄了湯瑪士.克許過去四十五年來在不同場合所發表的論文及講稿,其中包括克許職業生涯早期所關注的臨床議題,如夢境、治療關係、心理類型以及一般分析歷程等;也包括克許生涯後半段對歷史議題的關懷,因而本書也專章討論榮格其人、榮格的反猶太爭議、分析心理學的歷史及分析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關係等主題。 克許博士擁有長期擔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