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新著作! ★十個令人手不釋卷的生命故事,展現深厚文學底蘊! 當他們來到歐文-亞隆的診療室,那乍現的靈魂交會撼動人心! 八旬老者來訪,竟不求治療,只求亞隆細讀一份持續多年的通信 從事助人工作、卻無法安頓自己,她是一個滿懷怨忿的護士 「去你的,你才得了絕症!」讓亞隆重新檢視死亡焦慮,並為文致敬的,是一位癌末的編輯 歐文-亞隆身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大師,其深厚的哲學與文學涵養,為當代的心理治療領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風範。 「一日浮生」語出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馬可-奧里略的《沉思錄》。當我們站在含括生死的長遠時間向度回首過往,每個人的一生無論歷經多少風雨、領受多少光環,都只是暫存於世的脆弱生命。 「我們全都是一日浮生」。然而在亞隆的諮商室中
◆忠實還原一九三六年《人性的弱點》首次出版時的原始內容, 摒棄後人過度解讀,讓卡內基真實的聲音完全復活。 ◆收錄長期被消失的兩篇內容〈創造奇蹟的信件〉及〈如何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歸功於專業知識,百分之八十五要歸功於他的溝通技巧、領導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戴爾?卡內基 人類暢銷的勵志經典,自從一九三六年首次出版以來,始終被視為學習社交技巧的聖經。本書彙集了成功學大師卡內基的思想精華,透過書中涵蓋了人際社交、家庭生活、商務談判、公司管理、情感對話等方面的真實案例,深入剖析人類心理,教導人們以尊重、理解、真誠為基石,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提高語言溝通能力並增強自信,從而獲得他人的信任並進而影響他人,最後獲得成功。透過卡內基的思想,無數人
我們要如何著手處理童話的意義? 或者應該問,要如何悄悄地接近童話, 如同躡手躡腳的靠近隨時會受驚嚇而逃開的公鹿。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在各種文本中,童話是*精簡且純粹的表現。除去文化、歷史等背景脈絡,以扁平的人物、簡單的情節,為人類心靈提供*清晰的說明。因此透過研究世*童話,能對人類的心靈真相有豐富的洞察。 作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師承榮格,是童話心理解讀*具權威性的代表人物。她從童話研究的歷史及各派理論談起,主張以榮格學派「原型」概念理解童話的特點在於能突破常見侷限,令童話解讀出現更寬廣而富療癒性的意涵。 本書可謂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童話解讀入門。書中不僅提供解讀童話的方法與步驟,更以格林童話中〈三根羽毛〉的故事作精彩示範。從結構、象徵、版本比較至擴大詮釋法的
華人世界的系統排列開創者周鼎文,將20餘年的教學培訓心得整理成書,本書是*一本系統排列師訓練中文著作,被譽為排列師專業訓練*经。 本書從系統排列核心理論開始,詳述周鼎文老師D创的排列四大步驟:起、承、轉、合,以及排列的核心技術,轉化的十大技巧。詳細解說如何成為一位*秀排列師的四大核心能力以及心態與德行,從知識、技巧、觀察感知與實際操作入手,學習獨力完成一個系統排列個案操作。更可貴的是,周鼎文老師累積了上萬個個案的經驗,特別挑選出家庭常見的議題,編寫成具體的八大操作範例,讓準排列師們能有效掌握如何處理常見議題。同時周老師也節選了數個他所排列的實際個案,詳細描述排列過程與精彩的案例解析,引導讀者融入體會排列場域當下的情況,令人看了莫不拍案讚嘆 。周老師在書中不吝分享帶領工作坊的具體實
我舉出榮格生命中的重要事實,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實在的觀點,消除一些對榮格的投射。是否達成目的,就留給各位決定。 《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敘述榮格生前至身後五十年分析心理學的發展旅程。作者湯瑪士.克許曾在榮格在世時和他有過數面之緣,而從榮格過世次年起展開其精神醫學生涯。書中呈現克許身為「榮格派」一份子五十個寒暑的箇中滋味,也描繪榮格的形象在過去五十年歲月中如何轉變。 本書收錄了湯瑪士.克許過去四十五年來在不同場合所發表的論文及講稿,其中包括克許職業生涯早期所關注的臨床議題,如夢境、治療關係、心理類型以及一般分析歷程等;也包括克許生涯後半段對歷史議題的關懷,因而本書也專章討論榮格其人、榮格的反猶太爭議、分析心理學的歷史及分析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關係等主題。 克許博士擁有長期擔任國
個人內在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盡可能從限制中獲得自由,全面釋放自己內在的潛力。在通往自由的路上,陷阱、誘惑和錯覺,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莫瑞.史丹/本書作者 男人的一生是一場走向社會,返回心靈的旅程,途中種種艱難挑戰,時常令人停下成長腳步,含怨受挫。這本書理解、撫慰了男人的不滿與不安,不僅攸關人生的心靈去向──即所謂個體化歷程,更為身處父權崩解中的當代男性,提出如何立足、自處的重要啟示。 本書作者莫瑞.史丹為知名榮格分析師,他將男人一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分為五分個階段: 一、母親的男孩 二、父親的兒子 三、拯救阿妮瑪的英雄 四、實踐自性的傳道人 五、探詢終極存有的智者 這是一段從發展自我到連結自性的歷程,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成長課題,也都滿是危機陷阱。整個人生歷程中,我們必然一
在紛擾的外在情勢與內在世界中,我們是否能不再相互指責, 而是透過持續對話討論、自我推翻與反思, 創造關係與意義裡更多元的面向與可能性? 現代西方的傳統倫理觀,不論在法律、心理、教育與社會組織等領域,都將責任視為個人的。然而這樣的責任觀,在20世紀末已無法因應全球化中日益複雜的變局,以及所遇到的重大挑戰。本書作者兼編者邁可納米和格根兩位社會建構論學者,提出了嶄新的關係責任觀。兩位作者首先由個人責任的論述著手,提出傳統責任觀於思維、意識型態或實際作法上的侷限,希望能擴大責任論述的範疇與相關實踐法,在舊有對話模式中製造裂縫,企圖藉由裂縫啟動新的對話模式。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di一部分爬梳傳統個人觀的疏失,藉對話過程就是共創意義、進而改變究責個人的觀點與論述,並以兒童性侵這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