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為心理治療掀起的嶄新風潮方興未艾,敘事治療*重要的奠基者,麥克懷特,更是眾所仰望的焦點人物。他過世後,長年的工作夥伴雪莉懷特(Cheryl White)邀請世*各地的敘事治療師推薦心目中麥克懷特*具啟發性的文章,從中悉心挑選、編輯,集結成本書。 本書收錄的八篇論文與訪談稿,既全面又細膩地呈現了麥克懷特的思想精神與實務方法。全書從「解構與治療」談起,一路討論了他對心理健康、身分認同、悲傷輔導、兒童保護、倫理與靈性的顛覆性看法。懷特並透過一篇篇實務案例,示範治療師在敘事治療的典範下,如何在面對思覺失調、精神官能,以及遭逢家暴、創傷、失落的個案時,能有不同於主流心理治療的有效做法。 全書洋溢著懷特對人的好奇之心與悲憫之情,如他引詩人馬盧夫(David Maloud)所述:「要找到描述的字句,讓通常不會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心理學參考書」類別 第1名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評價4.3星 100位心理學家x 9大學派x 150個心理學概念 從榮格、佛洛伊德到阿德勒,從精神分析、依戀理論到旁觀者效應, 定義解釋X簡明圖解,輕鬆了解不可不知的心理學基本知識! 從知名心理學家榮格、佛洛伊德、阿德勒,到知名的心理學實驗或概念,如依戀理論、巴納姆效應、單純曝光效應等等。 本書蒐羅近250個精選心理學關鍵字,完整涵蓋適合心理學入門的各種面向;用淺顯易懂的圖像及文字詳盡說明,讓心理學變得更平易近人! 這是一本分類有系統而清楚,有條理地帶領讀者了解「心理學」相關概念的書。 利用圖像與文字深入淺出說明,讓對心理學毫無概念的人也能毫無窒礙地閱讀,輕鬆吸收知識。 後方並附有索引,方便讀者查閱,同時也可兼作心理學辭典使用,
出版65年.34種語言.全球暢銷3000萬冊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跨時代不朽經典.全新繁體中譯本 收錄佛洛姆珍貴照片、書信摘文,與撰寫《愛的藝術》之思考歷程 父母、配偶、兒女、兄弟姊妹、朋友、職場共事者,人身處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被關心,也付出情感,有時互動良好,有時身心俱疲。但,愛這種被歸為情感層面的東西,真的如此飄忽不定,無法以理智控制,無法學習?永遠只能讓人在愛中傷痕累累之後,才能累積經驗,得到一絲安穩的感受? 佛洛姆是第一位認為「愛」和「愛的能力」值得談的心理學學者,1956年,談愛的專書《愛的藝術》問世。佛洛姆告訴讀者,愛和世上所有的技藝、學問一樣,也是可以學習的;愛不是讓人捉摸不定、求之不得,或任人玩弄於鼓掌的東西,愛有紮實的理論與實踐的方法。他提出的主張是: 「沒有愛
為什麼我們總是害怕伴侶隨時會離去? 為什麼我們恐懼更深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在失去所愛之後,哀傷似乎永遠沒有辦法停止? △而這些問題,都可以從童年的依附關係找到解答。△ 人際關係心理學經典鉅著──依戀理論創始 影響整個世代親子關係、兩性關係的革命性研究 從童年依附關係,看見成年焦慮與哀傷原型 依戀理論創始者──約翰?鮑比的革命性經典著作《依戀理論三部曲》,探索幼兒與父母的依附關係,以及失去主要依附角色的嚴重性。 從「依附」、「分離焦慮」到「失落」,人生中的每一段人際關係都在這三個狀態間輪迴,而「父母」就是我們所認識的*一個人際關係。 然而,當我們沒有與父母建立健康的連結,我們將在往後的人際關係、兩性關係上跌跌撞撞──焦慮與憂慮伴隨著我們,阻擋在親密關係之
故事,一直在造就你的生活 一九八○年代,兩位年輕家族治療師麥克懷特與大衛艾普斯頓,嘗試以嶄新思維和手法,克服傳統心理治療的僵化侷限。兩人決定合寫一本書,整理出這名為「敘事治療」的新療法的理論基礎與實作經驗,這便是於一九九○年問世的經典之作《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他們從法國後結構主義哲學家米歇爾傅科的思想與人類學等理論中汲取養分,為家族治療甚至整個心理治療*開創了一條新路。 兩位作者相信,人的問題深具社會建構面向。必須把人的困境放在文化脈絡下思考,才能從結構性的捆縛中鬆綁。 書中提出的*一個治療新觀念是「問題的外化」。只要把人和問題分開,就能釐清:是人被問題牽著鼻子走,還是人有能力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個新觀念,是文字可以靈活運用在治療上。透過撰寫各種充滿創意
從愛與創意出發,藉由說故事通往孩子心靈的祕密花園 英才早逝的敘事治療大師?麥克?懷特,與廣受歡迎的家族治療師艾莉絲.摩根,藉由生動、有趣的敘事治療,讓曾經受創的孩子重新敘說、看待自己的故事,更透過關係中的互相支持,激發出孩子的自信與能力。 本書以許多鮮活生動的兒童案例,詳述了敘事治療的概念與技巧。這不僅是一本值得推薦給社工、治療師、青少年社區工作者的必讀物,更是許多老師、家長在與孩童溝通時,不可不知的敘事寶典,孩子的心靈需要協助,才能跨越艱難、長出自信。
建構一個相互對話、積*傾聽的新時代 來自心理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兩位芬蘭學者,亞科賽科羅與湯姆艾瑞克昂吉爾,分別以他們人際工作中長期累積的經驗,探討對話的各種可能性,及貫徹對話作法的不同方式。 臨床心理學家亞科的觀點,來自精神病治療中的「開放式對話」,其治療系統以關係為基礎:臨床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將個案家人及其社會關係網也包括進來,允許多元複調的聲音,並視案主是自己改變的專家。「開放式對話」的目標在於促進「活性」――在對話交流中受到新觀點打動,因而創造出改變的可能性。 社會科學家湯姆的觀點則來自「期待/未來式對話」:為了緩解專業人員的焦慮、解決多方援助所致的混亂局面而設計對話,其目標在使個案有延續性的改變;個案亦可以發展自己的資源,反過來支持專業人員更有信心協助個案執行
◆ 分析心理學始祖一生集大成之作.華文世界首次德文原典直譯 ◆ 二十年臨床心得 ╳ 畢生思想精髓,一窺榮格思想的起源與發展 「心理類型不僅是心理學的課題,也是所有取決於人類心理的學術與生活領域的首要問題。」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本書初版於一九二一年,歷經榮格本人八次編修,而有一九五○年的最終版本,集結二十年臨床心得與畢生思想精髓,是榮格著述中的一大里程碑,更是其最重要的作品。 榮格認為歷來對於宗教、學術、文化和世界觀的種種論爭,皆受到各種不同心理類型的影響,故爭執不休、莫衷一是。因此本書首先剖析人類學、史學、文學、哲學、美學和宗教學的發展軌跡,從中爬梳出心理類型的發展理路,最後歸納出八種心理類型。此法受到多位學者引用並發展,例如聞名全球的 MBTI 性格分類法。
用心理學幫助父母解答遇到的各種問題與煩惱!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你還是有必要了解,甚麼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心理需求會不斷變化,表現出各種各樣迥異的行為。本書探討嬰幼兒到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心理需求,幫助了解孩子的性格、行為特點,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本書特色: 了解兒童成長的真正需要 心理學專家親自解讀兒童心理 圖文並茂,兒童畫風輔助說明
※你是外向性格,還是內向性格?你是否經常處於焦慮狀態?別人眼中的你,又是什麼樣子?你有決策能力嗎?你的交友能力有多強?你的心理弱點在哪兒?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哪一種人? ※九種人格測試,幫你檢視自我! ※有的人天生就自帶明星光環,人群中只要有他就不寂寞;有人卻只活在自己的小宇宙,空有十八般武藝無人知道!擺脫不良NG行為,推倒自我束縛之牆,逆襲你的真實人生! ※你是事事要求做到最好的完美主義者,老是強迫別人,也在強迫自己?在團體中,你早已被貼上難搞的標籤,無法融入人群,只能自我隔離?在別人的眼中,你永遠是奇葩和怪咖,只因忠於自我,不向世俗妥協?許多人都在追求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但怎樣才算有趣?有趣的定義是什麼? ※你知道什麼是「赫洛克效應」和「標籤效應」?重要的事要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