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全》到底是什么?是以“全工程学”为主题的文明兴衰文集?是对人类过去与未来的控制论诠释?是透过建造者的眼睛看到的宇宙图景?是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双手的创造中与工程学相关的事儿?是对未来千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是一组过于大胆,以至于很难宣称有什么扎实科学依据的假设?的确,每项都有一些吧。”《技术大全》是对阿奎那《神学大全》的戏仿和回应,出版于1964年,涉及演化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热力学、控制论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了各种突破带来的深远影响,如克劳德·香农对信息理论的发展,艾伦·图灵在计算方面的成果,以及约翰·冯·诺伊曼对博弈论的探索等等,讨论了演化、宇宙、社会、现实、人工智能、创造世界等深刻的问题。出版后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讨论。
20 世纪初,法国人桑志华(Emile Licent)为探寻人类起源之谜来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开启了逐梦之旅。这位法国博士自称 “进士”,足迹遍布黄河流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历时 25 年(1914—1938),行程近 5 万公里,收获 30 余万件标本,创建了享誉世界的北疆博物院。他是那个年代来华科考探险者中,唯一把绝大部分采集品留在中国的科学家。 桑志华或徒步或骑驴乘马,跋涉于崇山峻岭、戈壁荒漠、河流险滩、茫茫草原,历经特大暴风雪、洪水肆虐、传染病横行,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领教过兵匪侵扰、关卡受阻、小偷光顾、村民围观;学会了借助民国高官和军阀关照穿行在战乱频发的动荡地域……其间,不乏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引发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惊心动魄。在这片热土上,他首次“石破天惊”地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存,改写了中国没有旧
特伦斯·海恩斯著的《伪科学与超自然现象》系“科学思维书架”之一。对 术、死后灵魂、心灵学、占星术、不明飞行物、信仰疗法、“替代”医学等现象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对不明飞行物登陆、外星人绑架事件、鬼屋、与死者交流、宣称信仰疗法具有神奇治愈功效的术士以及“替代”医学的神奇疗效等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当代生活中各种伪科学和超自然现象进行了严谨的评论。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对于从事科学思维、科技哲学、科学史等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生命科学史(第3版)/历史文化经典译丛》这本书对贯穿科学史的重要主题及理论作了清晰、简洁的概述——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意识形态和当前模式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影响。 通过重新编写和修订,第三版《生命科学史》补充了生命科学领域 的突破性成果,运用清晰、通俗的语言,鼓励对 新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 本书包括了关于细胞学说、胚胎学、生理学、微生物学、进化论、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工程、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的 的并具有启发性的讨论,同时提供了 的科学、医学和历史学参考书目,以及一些旨在鼓励向专业领域内深入研究的建议性阅读材料。另外,书中精美的插图也必能激发并增长读者进行历史研究的兴趣。
2020 年,中国科协组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 12 个全国学会,分别就 12个学科的发展情况或领域的学科态势、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学术影响、 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编写了 12 卷学科发展报告以及 1 卷综合报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在上述 12 个学科发展报告的基础上,编写了《2020 —2021 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以下简称《综合卷》)。《综合卷》分为三章和附件: 章梳理 2020 —2021 年我国科技领域学科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从宏观层面总结我国科技领域总体学科发展态势,评析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促进学科发展的启示与建议;第二章以 12 个相关学科报告——《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为基础,对 12 个学科近年的研究现状、 外研究进展比较、学科发展趋势与
本书紧紧围绕怎样培养研究生这一核心问题,阐释学术论文撰写是构建和训练批判性思维的 有力工具,而学术论文的发表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所获得的成果,意在达到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其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目的。全书包括三条主线,分别为思维主线(批判性思维贯穿于一切正式写作和探索性写作活动中)、行动主线(不断思考、不断写作、不断修改)、成果主线(研究计划—学术论文—项目申请书)。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深圳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开辟了一种由市场终端向上游产业链递进的逆向创新模式,在应用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斐然,被誉为“科创之都”。但在部分产业技术进入无人系统创新 区和 技术封锁双重压力下,深圳原始创新力不足的短板凸显。因此,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深圳提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这既是深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既是进行时又是未来时:本书首先通过梳理深圳在五个链环上的政策创新与要素优化,全景式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链体系”的十年历程与经验;其次,本书以 加协同、有韧性和活力的生态链闭环为目标,探析当前各个创新链环
为保护人类居住星球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1989—1990年,一支由六个 六名队员组成的 科学考察队 徒步穿越了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秦大河为中方队员。本书记录了这次人类有史以来穿越南极活动策划、筹备、训练及实施的全过程,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人类此次代价高昂的南极穿越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考察队员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科学家精神和友谊,而且可以领略到南极洲的自然风光和绮丽的冰雪世界。根据秦大河穿越南极日记绘制的包含217个宿营地的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220天、跋涉5896公里的艰险征程。本书还将穿越过程的精彩章节录制了声音文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码听书。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
暂无内容简介。。。。。。
章,主要探讨创新的方法论,即如何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创新;第二章,阐述了产品的选品与定位,即如何确定 的产品创新方向,以及在结合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定位;第三章,通过分享80个有代表性的创新案例,了解背后的选品与定位、专利申请布局等知识;第四章,围绕99个专利方面的重点知识,帮助创新者 好地保护自己的专利成果,以及通过专利布局获得竞争优势;第五章,介绍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这是 重要的一环。把理论转化为应用,把想法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创新的根本目的。
我国现在流行的学术分科滥觞于晚清,其时开始的从“四部之学”向“七科之学”的转变是为中国传统学术门类向现代意义上的学术门类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在晚清发生的剧烈变动与当时经世学风的兴起、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传统学术的衰落及转型与西学的引入存在着一种关联互动关系。本书论述了西学的引入对传统学术以及旧式书院教育体制的冲击,分析了中国传统学术和书院制度开始向现代转型的进程。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历史价值。
高通量测序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多样性、物种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物医药领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和分析高通量测序数据成为生物学研究的技能之一。本书以高通量测序数据在基因组分析中的运用为例,采用分步讲解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基本格式,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展分析的流程、相关程序,程序执行过程及其分析注意事项。同时,对于数据分析运算中的一些中间结果,作者提供了自己编写的程序,以利于获得最终结果。书中提供了Linux操作系统安装方法,并基于Linux语言命令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过程,其中没有复杂的程序代码,不需要编程语言基础,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手段,可以突破生命自然进化的限制,有望 生命科学研究的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4年,合成生物学被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2014年,又被美国国防部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六大颠覆性技术之一”。 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本书共九章。 章合成生物学概述和第二章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基础,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使读者对合成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三至八章分别介绍了合成生物系统的底盘、基因表达调控、生物砖、逻辑门、合成受体和基因线路设计,帮助读者理解合成生物系统设计的工程化理念、原理策略和常用技术方法;第九章合成生物学应用,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
《科学论文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收录了法拉第、赫姆霍兹、汤姆森、纽科姆、盖基的代表作品。涵盖了十九世纪以前,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方面最巨影响力的论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