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复杂 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现货包邮】M.米切尔·沃尔德罗普著 了解复杂科学的经典入门之作 全新译本 经典再现 中
    •   ( 67 条评论 )
    • M.米切尔·沃尔德罗普 /2024-02-05/ 中信出版集团
    •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群山沙漠间,一场科学与思维的革命正在酝酿之中。这场科学运动的神经中枢是一个名为圣塔菲研究所的智库。聚集在这里的研究人员形形色色,既有梳着马尾辫的研究生,也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和菲利普·安德森,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探寻一种底层的统一性,一个能揭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普遍复杂性的通用理论框架。他们相信,从过去20 年在神经网络、生态学、人工智能和混沌理论等领域的智识发酵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创建新框架的数学工具。他们相信,对这些思想的应用使他们能够以全新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并有可能对经济、商业甚至政治行为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相信,圣塔菲研究所正在打造第壹个严谨的、替代线性还原论思维的方法。 这本

    • ¥49 ¥98 折扣:5折
    •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
    •   ( 68 条评论 )
    • 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 /2022-07-01/ 北京大学
    •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 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其影响不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学、宗教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本书初版于1962年,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该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增加了加拿大哲学家伊恩·哈金(Ian 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心翻译了新的中译本。

    • ¥44.8 ¥79 折扣:5.7折
    • 进阶书系:英语科技写作(第二版)
    •   ( 351 条评论 )
    • [英]希拉里·格拉斯曼-蒂欧 (Hilary Glasman‐Deal) /2023-06-10/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科学研究在发表之前是不存在的,好的写作会增加研究成果发表的机会, 而且发表是进行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 本书旨在帮助STEMM研究人员,尤其是非英语母语的科研人员,写出可供发表的论文,以及其他与研究有关的文本,如博士论文、技术报告或会议摘要等。 作者提出了 逆向工程 的写作方法,该方法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与STEMM研究人员通过解构不同学科2500余篇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而合作开发,一步一步教读者如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模板,并提供了有效操作这些模板所需的写作工具。 本书结构清晰、叙述简练、重点突出,用简洁而清晰的例子详细讲解了如何写好一篇论文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摘要和标题等部分,同时结合写作内容阐述相关的语法问题,教会读者如何用正确的英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 ¥46.8 ¥78 折扣:6折
    • 潘多拉的希望:科学论中的实在(拜德雅·人文丛书)
    •   ( 20 条评论 )
    • 布鲁诺拉图尔 /2024-01-01/ 上海文艺
    • 本书是布鲁诺·拉图尔多年深耕科学哲学的结晶,是自他的《科学在行动》一书以来 哲学意义的著作。面对一次学术会议后,一位科学家朋友直言不讳的提问:“你相信实在吗?”拉图尔在书中给出了缜密的回应,并对其科学论立场做出了 全面和具体的阐述,为从实践角度理解科学实在和科学论所追求的那种实在论提供了出色的论证。 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拉图尔展示了不同领域科学家的行动:从土壤科学家在亚马孙地区的田野考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国原子能科学家的核反应研究,再到路易·巴斯德对酵母中乳酸发酵的研究,从而向我们揭示了物质世界中的各类事件被转化为科学知识的无数个步骤;他还选取技术世界的诸多例证,让我们见证了物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如何在技术进程中相互聚合、相互转化的。

    • ¥43.1 ¥88 折扣:4.9折
    • 六项精进实践
    •   ( 39 条评论 )
    • (日)村田忠嗣|责编:林晨星|译者:叶瑜... /2021-07-01/ 机械工业
    •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项精进——努力、谦虚、反省、感谢、利他、乐观,是稻盛和夫先生修身的六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经营者,还适用于员工,甚至一般社会人士。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六项精进?继《经营十二条实践》之后,村田忠嗣先生总结自身十几年的实践经验,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归纳成可模仿、可复制的方法,分享给各位读者。

    • ¥33.11 ¥69 折扣:4.8折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论技术物的存在模式
    •   ( 4 条评论 )
    • 吉尔贝·西蒙东 /2024-02-01/ 南京大学
    • 我们如何才能重新赋予技术在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并了解常被指责是由技术造成的异化背后真正的原因?人们经常根据沉思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休闲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来对技术现实进行判断。然而,这些对立都是不充分的,因为技术物并不是由其功利性质,而是由其运作功能来定义的。我们必须在存有论上赋予技术物与审美物或生物相近的地位,同时了解其发生论的意义。这样就有可能研究人与技术现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人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技术性本身的发生论。本书作为西蒙东的重要代表作,自1958年出版以来,深刻而且持久地影响了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它已成为当代思想的必要参考文本。

    • ¥32.5 ¥65 折扣:5折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精)》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 0 条评论 )
    • (德)迪尔克·布罗克曼|责编:范伟|译者:周卫东 /2024-01-01/ 中译
    •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轨迹上, 变暖、新冠疫情、粮食危机和地区冲突等事件频繁发生,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联系。不可思议的是,森林火灾与流行病、民粹主义与寻找食物的鱼类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关联。这些现象都指向了一个核心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万物相互联系的世界中。这种复杂性正是复杂科学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网络化思维、整体观和大局观成为解读复杂现象的关键。流行病、气候危机和生态系统的动荡,这些看似独立的问题实际上是 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复杂性科学家迪尔克。布罗克曼专注于探索我们这个时代的危机,以及它们与自然界复杂过程之间的模式、规律和相似性。 本书提供的新视角帮助我们将众多元素编织成有机整体,揭示表象之下的内在联系,并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思考

    • ¥37.13 ¥79 折扣:4.7折
    • 博物人生(第2版) 刘华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262535
    •   ( 10 条评论 )
    • 刘华杰 /2016-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博物人生(第2版)》汇集了作者探访花草世界的发现与思考,以博物学家诙谐幽默的笔调、精美的花草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静谧而活泼、和谐而生动的草木世界。引领读者走出钢筋水泥的冰冷都市,亲近花草,体认自然,在博物的生活中重新定位人的位置,开启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 ¥31.98 ¥78 折扣:4.1折
    • 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周勋初文集)
    •   ( 10 条评论 )
    • 周勋初 /2023-07-01/ 凤凰
    • 本书是对现当代东南学术演变的整理与思考的成果。本书共分三大部分。一为对文史学界几位成就卓著的学术大家的专题研究。二为作者从近代学术演变的高度,通过若干专题的探讨,说明当代学术的时代特征及其走向。有些应各种学术刊物之约而写作的文字,或是在各处学术团体中所作的讲演,内容各不相同,其中均具 的视角,可给人以启发。三为对王国维、陈寅恪五篇文章的分析,这些文章对当代学术的发展都曾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从宏观的高度说明时代背景,探讨其所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研究,条分缕析,与常见的通论、泛论性的文字不同,本身也是一篇篇精到的学术论文。

    • ¥46.06 ¥98 折扣:4.7折
    • 英语科技写作(第2版)
    •   ( 1 条评论 )
    • (英)希拉里·格拉斯曼-蒂欧|责编:刘天天//杜楷|译者:雷锦志... /2023-06-01/ 世图出版公司
    • 科学研究在发表之前是不存在的,好的写作会增加研究成果发表的机会,而且发表是进行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 本书旨在帮助STEMM研究人员,尤其是非英语母语的科研人员,写出可供发表的论文,以及其他与研究有关的文本,如博士论文、技术报告或会议摘要等。 作者提出了“逆向工程”的写作方法,该方法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与STEMM研究人员通过解构不同学科2500余篇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而合作开发,一步一步教读者如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模板,并提供了有效操作这些模板所需的写作工具。 本书结构清晰、叙述简练、重点突出,用简洁而清晰的例子详细讲解了如何写好一篇论文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摘要和标题等部分,同时结合写作内容阐述相关的语法问题,教会读者如何用正确的英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 ¥36.66 ¥78 折扣:4.7折
    • 科技想要什么(修订版)
    •   ( 1 条评论 )
    • (美)Kevin Kelly凯文凯利|译者:严丽娟 /2023-09-01/ 电子工业
    • 《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凯文?凯利预测了未来数十年科技的12种趋势,包括创造大脑这一得寸进尺之举。不过,为了让人类创造的世界实现收益 化,需要对这种 体系产生的问题和代价保持敏感。作者详细讲述了值得我们学习的阿米什\"早期使用者”和其他批判科技自我主义倾向的人所具有的智慧。凯利的新科技理论提供了三种实践经验: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以 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

    • ¥41.83 ¥89 折扣:4.7折
    • 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
    •   ( 2 条评论 )
    • M.米切尔·沃尔德罗普 /2024-01-31/ 中信
    •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群山沙漠间,一场科学与思维的革命正在酝酿之中。这场科学运动的神经中枢是一个名为圣塔菲研究所的智库。聚集在这里的研究人员形形色色,既有梳着马尾辫的研究生,也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和 ·安德森,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探寻一种底层的统一性,一个能揭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普遍复杂性的通用理论框架。他们相信,从过去20 年在神经网络、生态学、人工智能和混沌理论等领域的智识发酵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创建新框架的数学工具。他们相信,对这些思想的应用使他们能够以一种 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自发的、自组织的动力学——并有可能对经济、商业甚至政治行为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相信,圣塔菲研究所正在打造第壹个严谨的、替代线性还原论思维的方法

    • ¥49.33 ¥98 折扣:5折
    • 国家实验室:美国体制中的科学(1947-1974)
    •   ( 14 条评论 )
    • [美]彼得·J.维斯特维克 著,黄艳燕 等 译 /2023-02-01/ 上海科技
    • 实验室,包括利弗莫尔、伯克利、洛斯阿拉莫斯、阿贡、橡树岭和布鲁克海文,它们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占据了美国科学界的中心位置。 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不仅发展核 、反应堆等一系列塑造了美国冷战政策与文化的技术,还开展物理、生物医学的研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所有这些都在资金、设施、人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致使美国科学界的框架发生了重大调整。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写作,本书是 本探究 实验室背后各种利益交汇点的书,正是这种利益交汇创造并维持了这个庞大的体系。作者带领我们从 实验室在曼哈顿项目中的缘起,到它们建造氢弹、核动力反应堆和高能加速器的时期,再至它们随后进入诸如计算机、气象学、空间科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替代能源等领域。在冷战时期的美国, 实验室体系的

    • ¥47.5 ¥99 折扣:4.8折
    • 生命之网:生态与资本积累
    •   ( 2 条评论 )
    • (美) 詹森·W.摩尔 /2024-02-01/ 江苏人民
    • 金融、气候、食物、工作,21世纪的这些危机如何联系起来?在本书中,作者摩尔认为,当今的 动荡与世界危机有一个共同原因,这就是资本主义那种组织自然的方式。资本主义 大的力量及其问题,都来自它创造与占用四个廉价自然——廉价劳动、廉价食物、廉价能源、廉价原材料——的能力。这种能力现在陷于困境了。廉价自然面临终结。 摩尔开创性地提出“世界-生态”观,将财富、力量和自然纳入生命之网中, 锋芒地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起源,将读者带上一次壮观旅程:从资本主义的兴起到现代的危机交织。这本厚重之作提出了富有创意的框架,对于我们理解过去,对于我们认真思考改变未来,都具有启发意义。

    • ¥40.48 ¥88 折扣:4.6折
    • 国家实验室:美国体制中的科学(1947-1974)
    •   ( 2 条评论 )
    • [美]彼得·J.维斯特维克 著,黄艳燕 等 译 /2023-02-01/ 上海科技
    • 实验室,包括利弗莫尔、伯克利、洛斯阿拉莫斯、阿贡、橡树岭和布鲁克海文,它们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占据了美国科学界的中心位置。 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不仅发展核 、反应堆等一系列塑造了美国冷战政策与文化的技术,还开展物理、生物医学的研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所有这些都在资金、设施、人力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致使美国科学界的框架发生了重大调整。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写作,本书是 本探究 实验室背后各种利益交汇点的书,正是这种利益交汇创造并维持了这个庞大的体系。作者带领我们从 实验室在曼哈顿项目中的缘起,到它们建造氢弹、核动力反应堆和高能加速器的时期,再至它们随后进入诸如计算机、气象学、空间科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替代能源等领域。在冷战时期的美国, 实验室体系的

    • ¥46.33 ¥99 折扣:4.7折
    • 科学精英是如何造就的:从STS的观点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陈其荣,廖文武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陈其荣,廖文武 著 /2011-12-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科学精英是如何造就的:从STS的观点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作者以STS的新颖学术观点解读了为世人所瞩日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提出并论述了科技创新的系统发生机制的基本思想;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创造峰值及其获奖成果的社会确认、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世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创新型围家等方面的考察与分析,剖析了作为科学精英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何造就的这一吸引人的主题;并在这一主题的论述中,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透彻、生动、通俗地阐释厂这些处于科学前沿的精英们所作出的具有原创性的、大胆的和充满想象力的研究成果,彰显了那些与发展人类文化有着内在关联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科学精英是如何造就的:从STS的观点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 ¥38 ¥84 折扣:4.5折
    • 科技强国
    •   ( 2 条评论 )
    • 编者:白春礼|责编:周海燕//孙祺 /2023-03-01/ 人民日报
    •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开启科技强国之路、苏联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援助、向科学进军、科学的春天、改革与发展、 创新体系建设、走向科技强国七个方面,系统梳理七十多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系统论述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 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路径方法,着力呈现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深入理解科技强国这一概念,共同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心聚力。

    • ¥34.77 ¥58 折扣:6折
    •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   ( 23 条评论 )
    • 张邦彦 著 /2021-11-01/ 上海人民
    • 本书是一本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研究的专题著作。从大众科学的角度出发,考察清末民初“脑或精神的科学”在中国萌芽的关键时刻,催眠术如何塑造当时的文化氛围。作者从 史的视角入手,研究催眠术由西方经日本传入中国的知识流动,及其在中国社会的接受与传播。作者认为,百年前人们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心理治疗、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也为考察近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 ¥38.97 ¥7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