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人文》丛书第四辑将继续着力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女性与数学》主题栏目“数坛巾帼”,通过部分女数学家的评传,以历史实例来引发对“女性与数学”这一社会课题的思考。特别是,本专栏刊登了两位活跃在现代数学前沿的女数学家的访谈录,她们的成长经历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辑“数海钩沉”栏目刊发丘成桐先生“清末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数学人才引进之比较”,以史为鉴,发人深省;“数学星空”栏目特约文章冯端院士“纪念冯康院士诞辰90周年”,真切感人;新辟栏目“数学人生”,刊数学家们探求真理的人生感悟与经验之谈,本辑特载国家科技奖获得者谷超豪先生激励人心的讲演“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数学家诗词”栏目,为数学家开辟发表诗作的园地;“数学之旅”栏目,发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是关于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题的传奇。《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既有振奋人心的故事讲述方式,也有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历史。西蒙·辛格讲述了一个英国人,经过数年秘密辛苦的工作,终于解决了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的艰辛旅程。
本书是一本简单的书也是一本复杂的书,是一本遥远的书也是一本亲近的书。在书中,作者为大家介绍了10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数学先驱的生平事迹与他们的伟大成就。也许其中介绍的一些数学问题你并不了解,也许里面的一些专业术语你并不熟悉,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你对他们伟大人格的理解,也不妨碍你从他们身上了解到一些投身科学的精神。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也相信通过作者的生动描述会让大家对看似枯燥的数学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数学真有趣:3分钟学会玩数学》内容简介:数学,一旦领会,可远比魔术、游戏有趣。它不仅能够塑造灵活的思考方式,更能帮助你化繁为简、洞察事物本质,迅速分析出核心问题。在你看完《数学真有趣:3分钟学会玩数学》后,你不仅能解开那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锻炼思考技能,享受轻松玩数学的乐趣。
1637年,费马给出了一个命题,这个看似简单的猜想,一代代数学家们煞费苦心仍无法证明,直到1994年才被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彻底解决。本书介绍了这358年间发生的一些生动的故事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数数是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它简单到连小孩子也能学会。但人们想不到的是,现在我们所用的灵活方便的计数方式是在近代才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之前,世界上的多种文化分別创造了多样的计数方式,十进制、六十进制便是其中著名的进制,且被沿用至今。计算机的出现,是计数方式上的又一大变革,或者说新的计数方式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数的概念和计数方式一样也在不断变化着。数是什么?我们没有的答案,因为数系一直在变化中。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虚数、超越数、超限数,每一次数的家族的扩张,都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也都留下了悬而未决的问题。可见对数的认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 康托,伟大的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 译者简介: 陈杰(已故),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原内蒙古大学数学系教授,曾任系主任、内蒙古大学校长。研究方向泛函分析,集合论。 刘晓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内蒙古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逻辑哲学、哥德尔思想、认知科学哲学。主持过 哥德尔思想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理性的生命 哥德尔思想研究》,获*人文社科类成果二等奖。翻译《逻辑人生 哥德尔传》、正在参与《哥德尔文集》5卷本翻译(商务印书馆选题计划)。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 。现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维恩图具有一系列迷人的特性,如今,它已在商业策略、创意表达、医学研究、计算机科学和理论物理学等形形色色的领域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基本的维恩图不仅简洁优美——由三个交叠的圆相互交叉形成八个不同的区域——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概念上的革新。由英国逻辑学家约翰·维恩设计的维恩图,在视觉上体现了复杂的逻辑学命题和代数陈述,美不胜收。雅俗共赏。本书讲述了维恩图引人入胜的发展史,人们对它的接受过程和研究的进展,以及该图形出现在基督圣像、网球和一些旗帜上的具体例子。爱德华兹不但根据历史再现了一些著名的维恩图,同时也展现了如何能把不同的形状拼接起来,从而形成在艺术上绚丽夺目、在数学上至关重要的多集合维恩图。其中包括作者自己创建的、颇有影响的“阿德莱德图”变种。
变换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重要内容。它灵活多变,耐人寻味。从初等数学到高等的、近代的数学都离不开变换。特别是近年来, 外数学竞赛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变换。本书谈初等数学又不局限于初等数学,着重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变换的迭代,一个是变换的磨光性质。 作者长期从事 数学奥林匹克(IM0)竞赛的教练工作,既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又有丰富的临场经验。本书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笔墨酣畅,是中学生了解变换的理想读物。
有两种数学:一种是复杂而困难的,一种是简明而易懂的。蚂蚁、龙虾、威尔士柯基犬和我们自己所实践的那种简单数学的能力是天生的。 我们人类有什么先天的计算技能?不考虑内置的数学诸如视觉现象,我们大多数人在一天中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仍做得很好。然而,当我们面临以“数学”形式呈现的同样问题时,我们的准确性往往会下降。但是,如果我们有天生的数学能力,为什么我们还得教授数学?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仍觉得数学这么难学?是否有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可以提高数学能力的技巧或策略?我们能否从狗、猫和其他动物“做数学”中吸取经验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技能? 对上述问题我们都有资格给以明确的回答。关于动物做数学的所有例子都表明,如果我们想要在这种正规的数学形式中做得更好,我们应该了解它在自然数学中是如何起
在普通工科院校,无论对力学专业本科生还是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有限单元法都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对老师来说也是一门难教的课程。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载体的复杂性;二是预备数学知识的广泛性。 有限单元法源于力学领域,该课程以力学问题的场方程为载体,给出其有限元求解过程。力学中的重要场变量位移、应变(应力)分别是一阶、二阶张量,这就使即使简单的线弹性力学问题,其场方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需满足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组。 从数学的角度而言,有限单元法实质上是边值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该数值求解方法涉及广泛的数学知识,如微分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等效、矩阵理论、坐标变换及数值积分等。 目前国内适用于力学本科生及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有限单元法教材大多出自名大学,如参考文献中的[1]、[2],其特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