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蕴含无穷魅力,本书汇其精华,充分展现其神奇、迷人、和谐、优雅之处,挖掘历代探寻者的成就、智慧和精神.本书共28章,紧扣现行初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内容,并遵循其逻辑顺序,以教材为起点,进行挖掘、引申、拓展,探寻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纵横联系,了解知识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开发新的知识生长点.促进“ ”倡导的“综合与实践”、探究性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本书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也适合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数学专业师生参考.
伍鸿熙、沈纯理、虞言林编著的《黎曼几何初步》是黎曼几何的一本入门教材。本书从黎曼度量及联络出发,介绍了黎曼流形研究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技巧。以测地线的研究为重点讨论了各种形式的比较定理和Morse指数定理,同时还介绍了子流形几何学。 书中也勾画了近代微分几何中的一些重大成果,如球面定理、正质量猜想以及几乎平坦流形等,还列举了当今微分几何研究中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可作为大学、师范院校数学系高年级选修课教材以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数学工作者参考。
《离散数学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第4次修订)》系统地介绍了离散数学的基础理论,阐述了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还说明了它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集合论、关系、映射和无限集、近世代数、图论、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公理化理论、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章末附有复习提纲及习题,书末附有各章习题解答。离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关系密切。 《离散数学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第4次修订)》适合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自学考试者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和数学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教师学习参考。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生态水力半径模型及其应用》是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坝址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水河流下游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分析、河道内径流补给来源分析、河道内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径流序列的分形特征及其趋势分析、生态水力半径模型及其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计算等,形成了一套河流系统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的模型计算系统,反映了目前我国河流生态系统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的研究成果。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生态水力半径模型及其应用》可供水利(水务)、水文水资源、永生态、水环境等规划设计与科研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n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企业碳减排与碳交易知识,对企业碳减排管理人员常见的162个典型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内容包括碳减排政策标准、中国碳排放状况、碳核算与碳核查、碳交易、企业碳减排技术。本书的“问题”主要选自作者为企业实施碳盘查、碳核查时企业人员提出,以及在万家企业范围内公开征集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以满足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为原则,实用性强。 n n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重点排放单位、万家企业的碳减排管理人员,也可供从事低碳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 n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与实例》采用文献梳理和信息沉淀的方法,对安全文化产生以来的理论进行细致的梳理,建立了表征安全文化的维度,从理论上为安全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同时针对峰峰集团小屯矿的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认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确定了安全文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方法。
《离散几何讲义(英文影印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学习离散几何的引入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凸集,凸多面体和超平面的安排;几何构型的组合复杂性;交叉模型和凸集的截面;几何ramsey型结果;有限几何空间嵌入到赋范空间等。在好多应用领域,都可以涉及到这里的很多结果和方法。目次:凸性;点格和minkowski定理;凸独立子集;事件问题;凸多面体;下包络;凸集的相交模型;几何选择定理;计数k-集;高维多面体的两个应用;高维中的体积;测度集聚和球面集;嵌入有限度量空间到赋范空间。 读者对象:数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
在科学翻译,汉译《几何原本》(1607年)是一项杰出的成就。利玛窦与徐光启筚路蓝缕,以古文风韵,译拉丁原典,风格传神,令人心悦诚服,梁启超曾赞其为“字字金珠美玉”。《几何原本》的翻译也是历欧洲与中国文化冲撞的一个侧面,故其价值不于数学史或科学史,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亦具重要价值。安国风博士的这本《欧几里得在中国》,着力把握晚明社会学术思潮变化的大背景,突出《几何原本》作为“异质”文化(如抽象性、演绎性和公理化)的特点,详细探讨了欧氏几何向中国传播的前因后果;同时,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梳理引证,对相关人物、著作的评述与分析,揭示了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嬗变历程。
《北京城市景观生态与绿色空间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指导,利用北京_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LJCC)图件为基础,以GIS为工具,结合主成分分析、空间变化可视化等新的研究方法,从北京市区域和不同生态分区两个空间尺度,对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探索。考虑到城市的固有特点,又利用定量遥感宏观、快速、准确的优势,对北京六环以内区域的热岛效应的动态变化做了研究,同时也利用植被指数方法,从植被盖度、植被指数差值分析等方面,对北京市域尺度的宏观生态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以高清晰度卫星影像QLtickbird为基础,对五环以内的绿地植被格局进行了分析,最终利用CityGreen软件,对五环以内的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北京城市景观
《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作为世界发展报告系列的第32份报告,旨在结合世界银行的经验与研究,推进对气候变化下发展的更深的认识。气候变化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挑战之一。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立应对,它涉及敏感的政治决策、艰巨的技术变革和深远的全球影响。气候变化已经危害到改善生活水平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因此,达成一个承认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公平高效的气候协定至关重要。金融危机可能会在短期到中期造成困难和减缓经济增长,其持续时间很少超过两三年,气候变暖的威胁远比金融危机要严重得多。因此,世界各国(地区)必须立即行动、共同行动并且不断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