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社正在开发的《美国数学会经典影印系列》中的一本,美国数学会的出版物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出版了很多影响广泛的数学书。 十三五 期间计划引进的该学会的图书系列涵盖了代数、几何、分析、方程、拓扑、概率、动力系统等所有主要数学分支以及新近发展的数学主题。 本书源于以解析几何和代数几何为主题的PCMI暑期学校的一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旨在介绍解析几何和代数几何中*进展背后所运用的高级技巧。讲座包含了许多说明性的例子、详细的计算和对所提出的主题的新观点,以便增强非专业人士对这些材料的理解。
本书是关于取值于Banach空间的鞅与Banach空间几何理论的专著,全书分为8章,在介绍了向量测度与积分、条件期望的基础知识以后,一方面叙述鞅与鞅型序列的极限定理,独立增量鞅的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重对数律、鞅不等式与鞅空间、鞅变换等问题;另一方面研究Banach空间的几何性质,包括RN性质、型和余型、一致凸与一致光滑性、无条件鞅差序列性质、复空间的几何性质等,在整个叙述中,过程的概率性质、函数空间的分析性质与值空间的几何性质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所得结果在现代概率与现代分析的多种领域里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内容属于概率论、调和分析与泛函分析的交叉学科领域,因此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与数学工作者的或参考书。
《平面解析几何方法与研究》一书全面地介绍了欧氏平面解析几何的有关重要内容,是作者参考了多种有关论著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而成的。本书对进一步理解平面解析几何基本内容、拓宽知识面都有很大帮助。对于书中的难点和一般解析几何书中不常见到的内容作者都了严谨而详细地论述,并配备了较多例题。每个例题都具有典型意义,是对正文的重要补充;这些例题对理解重要概念、掌握解析几何方法有重要作用。因此,《平面解析几何方法与研究》是一本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参考书。本书可作为高中或师范院校学生的课外学习用书,也可供中学或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参考之用。教师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与解析几何教材密切联系的重要知识,有助于教学教学工作。
本书在详细回顾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城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城市交通碳排放监测评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等,提出了城市交通环境排放监测评估、预测方法与模型。为验证该模型,分别利用模型开展了案例城市的交通碳排放现状评估和我国未来城市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本书可供国内外城市交通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政府交通管理人员参考,亦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学习使用。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的下垫面,在生态服务和功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陆地生态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从土壤学角度出发,概述了土壤长期生态网络的外现状和CERN土壤长期观测的概念模型,针对典型陆地生态(农田、森林、草地、荒漠和沼泽湿地),详细介绍了土壤要素的观测目标和任务、样地选择和设置、观测指标与频次、采样方法、样品制备和保存、土壤指标分析方法以及土壤长期观测质量控制措施,基本涵盖了土壤长期观测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技术。《陆地生态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主要用于规范CERN土壤长期观测,并具有的普适性,可用于指导相关领域的土壤监测。
斐波那契数列,产生于12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叙述的“生小兔问题”。从一个十分简明的递推关系出发,竟引出了一个充满奇趣的数列,它与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以及几何图形、黄金分割、杨辉三角、矩阵运算数学知识有着非常微妙的联系,并且在优选法、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阐述了几代数学家的思维方法,内容丰富,妙趣横生。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宫廷茶具、由唐代宫廷茶具和宫廷茶道的研究,进而对唐代茶业、茶文化的发展展开深入研究。全书分为十章,包括唐和唐以前饮茶的历史发展、法门寺地宫茶具、地宫茶具与宫廷茶风、唐代茶具、唐人制茶和鉴茗技艺、唐人煮茶看火技艺、唐人茶俗、雅士茶风、僧道茶风、唐人饮茶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2017)/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绿皮书》采用理论构建、技术应用和案例分析的编写框架,分别阐述了智慧低碳城市群、低碳山水田园城镇、智慧低碳城乡一体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上2012-2014年城市低碳发展数据集和2014年7月以来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大事记。本报告认为,智慧低碳城市群是实现城市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的主体形态,它能更好地利用好城市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特色优势与发展潜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应该以智慧低碳城市群为主要空间形态,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也应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建设低碳山水田园城镇,形成智慧低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