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四篇,篇包括弹性波和弹塑性波两章。第二篇介绍了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实验技术,概述了目前常用的高应变率下材料的本构关系。第三篇着重分析了刚塑性梁和板的动态响应,其中第5章介绍了惯性效应和塑性铰,第6章分析了悬臂梁的动态响应,第7章探讨了轴力和剪力对梁的动态行为的影响,第8章介绍了模态分析技术、界限定理和刚塑性模型的适用性,第9章给出了刚塑性板的动力响应分析。第四篇研究了材料与结构的能量吸收,其中0章讨论了材料和结构能量吸收的一般特性,1章介绍了典型的能量吸收结构和材料。本书着重阐述冲击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同时涉及动态实验方法,以及冲击动力学在冲击和防护问题中的应用。各章均附有习题和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于教学和研究参考。本书作为教材,可供40学时左右的研究生课程采
本书汇集摩擦学研究的进展以及作者和其同事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成果,系统地阐述摩擦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全面反映现代摩擦学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全书共18章,由润滑理论与润滑设计、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应用摩擦学等3部分组成。除摩擦学传统内容外,还论述了摩擦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研究领域。本书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各种摩擦学现象,着重阐述摩擦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进而介绍基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测试技术,并说明它们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以及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各类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运动及其基本方程、流体静力学、无粘性流体的一维和平面运动、粘性流体的一维运动、层流和湍流基本问题的解法、可压缩气体动力学、两相流动基础、计算流体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实验基础等.本书的特点是简明清晰的系统表述、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有机贯穿、涵盖较宽的专业题材、提供较全的公式图表. 本书可作为力学、动力、机械、能源、化工、航空航天、水利、造船、海洋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专业从事科研、教学及工程工作的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参考。
《理论力学》以作者多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授理论力学的讲义为基础,修订补充而成。本书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刚体运动学、质点动力学、质点组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虚功原理、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微振动、哈密顿正则方程、力学中的变分原理等内容。 《理论力学》作为面向物理专业的理论力学教材,在对传统牛顿力学进行介绍之后,特别强调了对后续高等课程以及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的分析力学内容。这些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而且是理解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等当代物理学主流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本书可作为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数学力学系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一般科技人员自学参考。
全书共分9章。介绍了无网格法的产生、发展及研究动态,阐述了无网格法的近似函数、权函数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等基本知识。给出了无网格伽辽金方法、再生核粒子方法、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单元分解法及多尺度再生核粒子法等无网格法的数学模型、实现过程及数值算例,研究了无网格法与其他方法耦合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最后论述了无网格法在接触问题和微/纳米领域中的应用。附录中给出了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无网格伽辽金方法和无网格伽辽金一有限元耦合方法的两套完整的计算程序,将有利于读者尽快掌握无网格法的程序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力学与土木、航空航天、计算数学等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也可作为上述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参考书。
《连续介质力学引论》是作者在多年来为大连理工大学力学和各工程专业研究生讲授“连续介质力学”课程的讲稿的基础上修订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张量分析简介、变形和运动的几何描述、连续介质运动的守恒律、宏观连续体的本构理论等。考虑到作为连续介质力学主要任务之一的初、边值问题的数值求解,《连续介质力学引论》特别关注与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的有限元等数值方法的衔接,《连续介质力学引论》还着重介绍基于内变量理论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构建有限变形下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