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中的角动量》是在头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内容包括:有趣的旋转对称性;量子力学中的角动量;若干有心力场问题与阶梯算符法;自旋角动量;角动量的耦合;角动量与转动;不可约张量算符等。
《历史的丰碑·科学家卷:量子力学领袖·玻尔》介绍了爱因斯坦曾情真意切地评述过玻尔:“当后代人来写我们这个时代在物理学中所取得的进步的历史时,必然会把我们关于原子性质的知识所以取得的一个最重要的进展同尼耳斯·玻尔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具有大胆和谨慎这两种品质的难得融合。很少有谁对隐秘的事物具有一种直觉的理解力和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不但具有关于细节的知识,还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基本原理。”
《流体力学基础》是流体力学的基础教材,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流体力学与多个工程领域内容间的联系和基本研究方法,着重论述了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流体及其主要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的积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管道内的流动和可压缩流动基础等章节。 《流体力学基础》尽量略去了一些烦冗的数学推导和过于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多地通过图片展现它们;尽可能地从基本的物理定律和概念出发推导相关定理和基本方程;体现工科专业教材特点,注意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注意前导课程内容与本课程内容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了深入辨析;行文通俗易懂,力求深入浅出。各章节后附有综合性或设计性习题。 《流体力学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能源
《流体力学实验》主要介绍流体力学的教学实验,内容包括流动参数测量、流动显示技术、演示类实验、操作验证类实验、综合设计类实验等。《流体力学实验》可作为本科生流体力学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赵才其、赵玲主编的《结构力学》共12章,其中第1~8章即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影响线及其应用为基本内容,一般需安排64学时;第9~12章即矩阵位移法、结构的动力分析、结构的稳定分析、结构的极限分析为专题内容,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学,一般需安排48学时左右。 《结构力学》内容精练,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既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又注重理论知识与应用背景的结合,以及本学科成果及发展趋势的介绍。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及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以及水利工程、港口航道工程等相近专业的教材,更适合于各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同时也可供上述专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力学教程(上)》是作者多年来在清华大学给物理系、基础科学班、电子工程系等本科生授课的基础上,吸取外同行的经验并结合自己教学研究的成果总结而成,包括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两部分. 《力学教程(上)》突出理论体系架构,对牛顿理论体系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本书强调非惯性系的意义和规律,加强了连续介质力学和波动力学两大部分.本书以爱因斯坦假设和狭义相对论为根据,系统讨论广义相对论的史瓦西场.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书中都做了详尽的讨论. 《力学教程(上)》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专业以及其他理、工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水力学教程(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的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51学时左右的水力学教材。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 全书共分九章,包括绪论、水静力学、水动力学基础、水头损失、有压管道的恒定流动、明渠恒定流、堰流、渗流、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各章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并附有各章的习题答案。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是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第三版的基础上,在保持原书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作了少部分的修订。 全书分I、Ⅱ两册,共分18章。册包含了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内容包括:绪论,拉伸、压缩与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等。第Ⅱ册包含了材料力学课程较深入的内容,内容包括: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能量方法,超静定结构,平面曲杆,厚壁圆筒和旋转圆盘,矩阵位移法,杆件的塑性变形等。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各专业的教材。 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实验》(第二版)可与本教材配套使用。 与本书同时出版的《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可供学生复习、解题及教
本书主要面向各大高校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特别是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广大学生。全书侧重自学辅导与针对考试的实践训练,同时可供自学考试、函授等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师教学参考。
《建筑力学(第3版)》是与建筑力学在线数字课程配套的纸质教材。 《建筑力学(第3版)》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刚体静力分析基础、力系的平衡、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基础、杆件的内力、杆件的应力与强度、杆件的变形与刚度、压杆稳定、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影响线。每章前有内容提要和学习要求,每章后有思考题和习题。 《建筑力学(第3版)》配套有《建筑力学同步辅导与题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非常方便教与学。 《建筑力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建筑工程类专业以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和水利类等相关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教材和专升本考试用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建
《工程力学要点与计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由张志清、玉贵增编著,本书采用图表的形式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解题方法及经验总结展现在读者面前,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杆件的内力计算与变形、梁的内力计算与变形、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压杆稳定计算及实验应力测定和分析方法等。书中抓住了工程力学中的知识要点,并从工程角度出发,以例题、说明等方式,提纲挈领,使知识条理化,利于读者加深理解并快速掌握工程力学的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内容详尽而全面。 《工程力学要点与计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供从事与结构工程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或参考。
学科史研究是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读学科史会让我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中国力学学会编著的《中国力学学科史》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力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对学科的性质、历史定位、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作用模式的认识,了解其发展规律或趋势,而且对于科技工作者开拓科研视野、增强创新能力、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建设创新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力学学会对我国力学学科年度进展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对外状况进行分析和对比,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几年内重点研究方向和具体措施建议,遂形成了这份学科发展报告。 该报告旨在使公众和管理部门进一步了解现代力学在认知世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现代力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扩大力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影响力,使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研究者正确把握前沿方向,并积极介入面向国家需求的研究项目,同时为国家管理层面提供性的参考依据。
本书系统地阐明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涉及流动的各种基本形式,入管流、明渠流、射流及绕物体的流动。全书共13章,前面4章介绍了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流体运动所遵循的基本方程,让初学者对流体运动的描述有所了解。第5章对工程应用较多的相似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6章介绍了理想流体的平面无旋运动。后几章从建立一元流动模型入手,通过对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的简化,逐步分析了黏性管流(第7章)、边界层与绕流阻力(第8章)、明渠流动(第9章)、孔口管嘴、堰流与闸孔出流(0章)、渗流(1章)、紊流射流(2章)和气体可压缩管流(3章)。每一章后配有小结和习题。 本书是一本工科院校流体力学的教学用书,可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各专业40~90学时的教学需求,也可作
《材料力学规范化练习(第2版)》依据工科院校材料力学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写,旨在规范课程练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熟练掌握材料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作业练习。 《材料力学规范化练习(第2版)》包括了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杆件的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四种基本变形,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和交变应力等基本内容。 《材料力学规范化练习(第2版)》可作工科院校各类专业本科材料力学课程配套教材使用,亦可供相应专业的大专师生使用。
本书是根据高等院校工科基础课流体力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材。 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孔口、管嘴和管道的流动,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明渠恒定均匀流,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堰流和闸孔出流.渗流,相似性原理和量纲分析。并且各章附有习题和答案。 本书主要针对土建类专业特点,既注重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述简明扼要,便于教学。 本书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是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十四章。上册是基础内容,共十章,其主要内容为:绪论、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梁和静定刚架、静定拱和悬索结构、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虚功原理和杆件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影响线及其应用。与本书配套的《结构力学习题集》同时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的本科教材,也可供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理论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1(第7版)》紧扣教材内容,对各章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帮助读者梳理各章脉络,统揽全局,全面掌握基本知识。编写的重点在于对原教材习题(包括思考题)给出了精解详答,可以作为读者自我考核的标准与参考。在《理论力学》教材给出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每章的知识重点,精选了有代表的例题,方便读者迅速掌握各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书是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教材,由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内容组成。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和重心、摩擦等五章。运动学部分包括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等四章。动力学包括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等六章。为便于学习,每章后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机械类、土木类各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在运动与物质和时空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时间、空间、动量、能量对力的全面定义,导得了变速系相对性原理普遍方程。用该方程导出了质、能互变转换守恒规律和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加速系和减速系的时间、空间、质量、能量在静、动状态的相对变换规律,揭示了时空物理性质的量子性、几何性质的弯曲性和与之相联系的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从而使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的度量基础得到统一。 同时,从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的数理规律全面论证了以物体自身的相对静止状态为参考系,物理规律具有相同形式——变速系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基础理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物理学原理。 本书适合物理学研究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