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二版)》是热力学经典著作,包含热力学理论的经典内容,如温度、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单元系的复相平衡、热力学第三定律等,也包含了一些专题研究,如化学热力学、溶液理论、重力场及弹性固体、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等,同时对热力学的方法论也进行了论述。本次纳入书系经典系列重排出版,以更好的面貌与作者同享。
《航空航天精品系列:气体动力学基础》主要阐述了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全书特别注意将矢量分析、场论等方法引入到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中,以实现数学描述、物理内涵与力学原理三者之间较为严格的统一,始终贯穿了基础、严谨、实用的方针,力图做到深入浅出。
本书为 现代工程力学之父 斯蒂芬 普罗科菲耶维奇 铁摩辛柯撰写的经典著作History of Strength of Materials的中译本。全书浓缩18 20世纪材料力学发展之大成,具有重要的文献与史料价值。著作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为章节,内容涵盖材料力学发展300年间的大事件、大人物,涉及欧洲的早期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书中插图精美、语言流畅,呈现出诸多深奥的经典理论公式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还原出它们的提出场景、演化脉络和应用方式;这些不仅令人茅塞顿开,更有助于我们掌握材料力学学科的整个文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流体的基本特性、处于静止时的流体、运动流体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处于运动时的流体、运动流体的阻力与损失、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流体在明渠中的流动、气体的流动等相关理论知识。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选修课所编写的教材。为方便各专业学生的阅读,作者力求以一种较新颖的方式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本书的特点。本书还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流体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材、参考书。同时也可以供高等学校教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对流体力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由刘瑞堂,刘锦云著,全书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与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重点阐述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本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评定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桥梁是河道常见的涉水建筑物,特别是桥梁密集河段,存在桥梁集群后严重削弱河道行洪能力的实际情况,观测资料又存在严重的不足,使得此类桥梁集群后的防洪问题研究成为一个难点。桥墩(群)绕流阻力特征研究相对匮乏,对其认知程度远远低于对其产生的物理现象的认识,此类问题的经验公式之间、公式和试验、数值计算结果等大多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跨河桥梁防洪评价结果因人而异的现象比较突出,使审查者难以判断其计算成果的合理性。《N-S方程有限体积法求解及墩柱(群)绕阻力问题研究》一书围绕墩柱(群)绕流阻力基本特征和其行洪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研究生力丛书:减振理论(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工程中常见的各类减振技术。从建立减振系统的力学模型开始,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研究其运动规律,阐明各类减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计算结构的参数方法。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由隔振体的运动方程、单级无源隔振、简谐振动隔离、振动隔离、冲击隔离、阻尼消振、动力调谐消振、冲击消振和主动控制减振等。 《研究生力丛书:减振理论(第2版)》可作为机械、动力、交通、土木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一些力学系统的可积性与积分方法》(作者于威威)以经典力学和微分方程可积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几类经典力学系统的可积性与积分方法以及系统在可积或近可积情况下的运动性态。 《一些力学系统的可积性与积分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单参数李(Lie)群方法,揭示拟齐次自治系统不变流形的解析特性,为寻找这类系统不变流形提供一种较灵活、实用的方法。用约化柯瓦列夫斯卡娅(Kowalevskaya)指数给出这类系统存在拟齐次多项式形式的首次积分其次数应满足的条件。 (2)将拟齐次自治系统不变流形的解析特性应用于经典陀螺系统,实现了几种已知求特解的方法统一;将刚体重心分布限制在条件xG=0下,求出了系统的一个三维不变流形,讨论并描述了系统在此三维不变流形上的运动形态。 (3)通过引入“伪势”的概念,探索了一种求二维
本书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编写,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同时融入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教材可参照中、少学时(52-76)要求执行。全书共14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本书在叙述问题时,突出受力与运动分析,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依据“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本书共12章,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动载荷及交变应力、附录等。本书重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绪论外,各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虚功原理和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和剪力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静定与超静定结构总论, 矩阵位移法,结构弹性稳定计算,结构动力计算, 结构力学问题的计算机求解。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及大部分习题答案。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结构力学》是1959年版的修订版,修订版对原版的部分章、节内容作了适当增删,现共分15章;第1章至第4章为静定结构内力的计算及结构位移的计算,第5章至第15章除超静定结构计算外,尚包括一些专题,如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动力计算、矩阵位移法、弹性基础圆拱及对岔管的计算、空间刚架及对钢筋混凝土蜗壳的计算、微型计算机计算连续梁及平面刚架程序等。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结构力学》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水利及土建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供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学习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论力学(I)》(第7版)的辅助。每章包括主要内容、精选例题、思考题解答和习题解答四个部分。精选例题部分是笔者认为典型的、容易出错的题目的求解和讨论。全书精选例题累计97道,在每章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本书为 “现代工程力学之父”斯蒂芬?普罗科菲耶维奇?铁摩辛柯和詹姆斯?M.盖莱共同撰写的Theory of Elastic Stability(第二版)的中译本。作为大型结构弹性稳定性的 参考书,该经典教材系统介绍了结构稳定性的原理和理论,并囊括了静、动态失稳的基本内容。 本书内容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等方向关系密切,主题涵盖了二维、三维应力和应变的理论解释,以及如扭转、弯曲、热应力和固体波传导等实际应用,另外还有梁-柱、环、杆、拱的屈曲以及实验和设计公式。 本书特别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也可作为专业人士 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按照*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B类)编写的。全书共三篇,分别为静力学篇、运动学篇和动力学篇。本书内容又可分为基础部分和专题部分。基础部分包括静力学部分的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空间力系等,运动学部分的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等,以及动力学部分的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等;专题部分有动力学部分的虚位移原理、碰撞问题和振动理论基础。全书配有大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工科机械类专业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高校机械专业的学习教材,还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
《塑性力学/高等工科院校试用教材》是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年一直使用的塑性力学讲稿及数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补充而成的。在《塑性力学/高等工科院校试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国内现有教材的优点,同时突出了《塑性力学/高等工科院校试用教材》的特色。为了兼顾工程力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和工科研究生这两种不同对象的需要,《塑性力学》在结构上采取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除重点讲授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与土建工程相关的内容外,还针对工科学生数学起点低,力学概念差,增写了一些数学知识和力学概念,并补充了一些工程实例及塑性有限元知识。所以,《塑性力学》也可作为工科有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或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
许淑惠编著的《流体力学》根据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参照注 册结构工程师等考试大纲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 10章,内容分别为:绪论,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水头损 失,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 道恒定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流体运动参数的测量和 实验。书中对主要的流体力学术语标注了英文,每章 配有课后习题。 《流体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流体 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类专业和给排水等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或水力学课程的辅助教 材,或可供其他专业及有关科 技人员参考。 《流体力学》有配套课件,读者可登录我社网站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