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是大自然的基石。 本书以化学元素为切入口,普及化学的基础知识。 本书采用“元素列传”这样的手法,写出一个个化学元素的小传,讲述这一元素的发现史、特性、用途,使读者获得关于化学元素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中国化学会编著的《化学学科发展报告(22011)》由“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和“附件”三部分组成。在综合报告中,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化学学科的新发展,继《化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2009)》之后,再次编写“近年国际化学领域的部分重大进展”一节,希望它能对读者有所裨益。综合报告中“近两年我国化学学科取得的进展”一节是执笔人根据各学科和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学科以及编写组人员提供的资料和从相关网站收集到的部分资料编写而成,文中共涉及国内科学家近年发表的论文765篇。
本书作者以传记方式分16章叙述了从古埃及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本书内容丰富,取材翔实,从古老的炼金术到19世纪的化合价理论,再到20世界的周期律及原子结构,均有所涵盖。本书脉络清晰,观点客观、公正,目的在于为化学史提供一个简明而的综述,以利于读者对化学史产生整体的印象。
《不可思议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下)》 为彩绘版科普读物。 书中每一化学元素均配有据其特性及应用绘制 的精美卡通图片,后罗列其化学学科知识要点,并 着重突出该元素的个性特征及实际运用。 全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不可思议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下)》由刘欣雨 编著。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迄今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也是科学技术发展演进和日益显示巨大威力的历史:人们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自然之谜的破解,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正在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一个空前规模和意义深远的科教新高潮正在到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本书部分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设置、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体系的建立等。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对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概括,弥补了以往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化学学科发展情况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这一部分分章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领域里的学科发展情况,内容涉及这些分支学科中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杰出研究者以及学术
人类的历史总是和化学共同发展。化学是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和宇宙中存在的物质的性质的学问,也是研究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学问。从古至今,化学不断以它强大的力量驱使着人类。 本书的作者为日本知名科普作家,在本书中他将为读者讲解化学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介绍化学这门学问的知识探索的过程。与此同时,他还将结合浅显易懂的文章和图解、插图,向读者传达将人类的梦想和欲望变为实质的化学应用的趣味性。本书可以激发读者学习化学的兴趣。
《精英化学(提高读本)》的内容分四大部分:部分是“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内容,由复旦大学化学系芮承国副教授编写。,本部分共分为七章。前四章是物理化学的有关内容,后三章是无机化学的有关内容,第二部分是“分析化学”内容,由复旦大学化学系徐华华副教授编写。本部分共分为四章。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着重介绍有效数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以使学生准确树立“量”的概念,能在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第三部分是“结构化学”内容,由交通大学医学院钮因尧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钮泽富教授编写。本部分共分五章;第四部分是“有机化学”内容,由复旦大学化学系姚子鹏教授根据三十多年讲授化学系本科有机化学和十余年讲授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有关有机化学的内容的经验和张丹维副教授编写。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元素、化合物和材料等物质的组成、制备、性质、结构、应用和互相转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和物理学、数学等一起,共同构成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军事防卫、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当前深受关注的信息、材料、能源、海洋、空间和生命等科高科技领域,无一不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化学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是它的另一显著特点。 化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随着火的利用,制陶、冶炼、酿造、制药等的兴起,化学得以产生和发展。化学在改善人类的物质文明、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现代化学的成就集中地表现为已合成和分离出二千多万种化合物,并以每天平均合成和分离出七千多种
本书论述化学工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上册包括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分离、搅拌、传热、传热设备、蒸发等章;下册包括传质过程导论、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萃取、干燥(附空气调节)、固体流态化等章。本书重视基本概念,阐述力求严谨,同时亦注意实际应用与工程观点的培养,可作高等学校或同类学校化工原理课程的教材。 本书初版由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三人合编,由张洪沅、丁绪淮两教授审定。上册绪论、、二、三、四章由麦本熙执笔,第五、六、七章由丁惠华执笔。下册第八、九、十、十二章由谭天恩执笔,第十一、十四章由麦本熙执笔笔,第十三章由丁惠华执笔。此次修订原编写人不变,确定谭天恩为主编,黄有慧、吴庆邦为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