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进展、电化学反应机理、界面工程调控以及表征手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目的是能好地帮助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掌握和了解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历史、总体状况和标志性成果。其中第1章对全固态锂电池进行总体介绍;第2章总结了全固态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章介绍了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第4章介绍了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问题;第5章介绍了全固态锂硫电池;第6章介绍了全固态锂空气电池;第7章介绍了薄膜型全固态锂电池;第8章对全固态锂电池进行总结和展望。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23、31271889、31071564)、高等字校博士字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561078)、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8090300272)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ZM0124)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资助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在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
《化学试剂标准汇编:基础标准和基准试剂卷(第3版)》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书从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了构成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核心部分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介绍了各类自动化产品的应用和实例,并提供了在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解决方案和设计原则本书理论知识部分条理清晰易懂,应用实例丰富详实,解决方案完整。本书可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人员,从事自动化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工程师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多尺度理论模拟方法在分子筛催化剂定向合成、活性官能团特性预测和反应机理理论研究成果。为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涉及和催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奠定基础。本书整体反映分子筛催化理论研究领域的较新进展,是近十余年来的数千篇文献的总结和凝练。
本书从成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以及相应的电子迁移、极化、局域化、致密化动力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吸附、异质界面、拓扑缺陷、低维结构等非常规配位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重介绍了键弛豫理论、电子能量局域钉扎极化理论、局域键平均近似原理和数值算法、计量谱学实验以及定量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篇专注于化学吸附过程中化学键-能带-势垒的弛豫动力学;第二篇主攻低配位体系的反常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声子激发、光发射与吸收、电子的钉扎与极化、磁性与介电等物性;第三篇主要阐述原子尺度单键固体力学,包括单原子链、单层原子片、纳米孔洞、异质界面等体系,在受热、受力条件下的弹性与塑性力学行为。 本书强调原理和概念,力求表述简单。全书自
本书从成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以及相应的电子迁移、极化、局域化、致密化动力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吸附、异质界面、拓扑缺陷、低维结构等非常规配位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重介绍了键弛豫理论、电子能量局域钉扎极化理论、局域键平均近似原理和数值算法、计量谱学实验以及定量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篇专注于化学吸附过程中化学键-能带-势垒的弛豫动力学;第二篇主攻低配位体系的反常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声子激发、光发射与吸收、电子的钉扎与极化、磁性与介电等物性;第三篇主要阐述原子尺度单键固体力学,包括单原子链、单层原子片、纳米孔洞、异质界面等体系,在受热、受力条件下的弹性与塑性力学行为。 本书强调原理和概念,力求表述简单。全书自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23、31271889、31071564)、高等字校博士字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561078)、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8090300272)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ZM0124)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资助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在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
《化学试剂标准汇编:基础标准和基准试剂卷(第3版)》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书系统介绍多尺度理论模拟方法在分子筛催化剂定向合成、活性官能团特性预测和反应机理理论研究成果。为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涉及和催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奠定基础。本书整体反映分子筛催化理论研究领域的较新进展,是近十余年来的数千篇文献的总结和凝练。
液晶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二三十年取得了的发展。本书系统介绍了液晶的发展历史、分类。相关物理概念、分子结构与性质、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等内容,也着重介绍了液晶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不仅讨论了液晶在显示领域的具体应用,以及不同显示模式对液晶材料的要求,还尽可能多地展示了液晶在非显示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并分别介绍了溶致液晶。盘状液晶、高分子液晶、超分子液晶及其研究进展。
本书内容既包括经典的配位化学,又包括广义的配位化学。全书共分12章,前7章是配位化学基本性质和应用,包括配合物的成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光化学、磁化学等。后5章为经典配位化学发展,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超分子配合物、有机金属骨架(MOF)等新型配合物在生命科学、绿色化学、分子器件、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及其生长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旨在使读者有坚实的配位化学基础和全面的配位化学知识,还能更上一层楼,有所创新。 该书可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20世纪开始,化学吸收了物理学发展的成果,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能够在原子、分子水平理解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也为理解生命现象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化学史》引自日本,分三篇讲述。篇近代化学走向成熟,讲述19世纪化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2篇现代化学的诞生与发展,讲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化学的诞生及其发展;第3篇当代化学,讲述了20世纪后半叶化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发展状况。书中不对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方面的成果记载,也有对化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化学装置的发明,还包括了现代化学发展的所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内容全面,史料详实,公正。
本书从成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以及相应的电子迁移、极化、局域化、致密化动力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吸附、异质界面、拓扑缺陷、低维结构等非常规配位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重介绍了键弛豫理论、电子能量局域钉扎极化理论、局域键平均近似原理和数值算法、计量谱学实验以及定量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篇专注于化学吸附过程中化学键-能带-势垒的弛豫动力学;第二篇主攻低配位体系的反常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声子激发、光发射与吸收、电子的钉扎与极化、磁性与介电等物性;第三篇主要阐述原子尺度单键固体力学,包括单原子链、单层原子片、纳米孔洞、异质界面等体系,在受热、受力条件下的弹性与塑性力学行为。 本书强调原理和概念,力求表述简单。全书自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以指控系统(或火控系统)为核心的潜艇作战系统的基本结构,对潜艇指控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主要工作环节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及分析,并对潜艇攻击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潜艇火控系统几项核心功能--计算目标运动要素、计算占位方案及计算各种潜射武器射击(导引)诸元的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本书内容系统、完整、新颖,概念准确、清晰,具有通用性强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书对从事潜艇武器系统装备技术管理、论证,以及从事潜艇指控/火控设备和鱼雷武器设计、研制的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4023、31271889、31071564)、高等字校博士字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561078)、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8090300272)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ZM0124)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他们的资助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在出版方面给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