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15572769 了不起的化学元素 59.80 9787115599667 了不起的化学元素2:奇妙化合物 59.80 9787115634672 了不起的化学元素3:非凡的材料 59.80 《了不起的化学元素》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18种,其中94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们构成了地球上的万物和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态。化学元素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入口,了解一些元素的基本性质会帮助读者用一种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世界。 本书将化学元素的简单知识融入到萌萌的原创卡通形象中,用充满温情的语言为孩子讲述元素世界的奇妙故事,并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元素的12个族系。除了作者原创的简笔画外,本书中还特别加入了两个小朋友充满童趣的画作。 本书适合家长和4~7岁的孩子一起阅读。 《了不起的化学元素2:奇妙化合物》 大家还记得《了不起的化学元素》那本书吗?书中这些可爱的化学元素又来了!
《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 化学宝典 。作者鲍林将量子力学的思想和方法用于分析化学问题,以直观的语言对概念进行阐述,即便未受过量子力学训练的人亦可利用直观图像进行理解。本书不但将化学中的各分支学科统一起来,而且将化学与物理学和数学勾连起来,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 本书初版于1938年,1940年即出第二版,1960年第三版。本中译本是根据第三版翻译得来,由卢嘉锡、黄耀曾、曾广植、陈元柱等著名化学家译校,强大的译者团队是中译本准确性的保证。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科学史名著,曾获得1952年荷兰国家文学奖霍夫特奖。它以机械论观念的产生和对自然的数学描述为主线,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从古希腊到牛顿两千多年的科学思想发展,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使经典物理科学得以产生的各种思想脉络和源流。它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经过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阶段、古代的科学遗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科学,考察了一直到牛顿的经典科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I 古代的遗产,II 中世纪的科学,III 经典科学的黎明,IV 经典科学的演进,V 结语。书中大部分内容都不为学界所熟知。它尤其重视原始文本的阅读和复杂概念的厘清,不回避任何繁难之处,这在同类著作中实属罕见。本书语言清晰凝练,切中问题要害,值得再三研读,对于科学史和哲学史研究者极有价值,任何对思想和历史感兴趣的人
20世纪开始,化学吸收了物理学发展的成果,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能够在原子、分子水平理解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也为理解生命现象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化学史》引自日本,分三篇讲述。篇近代化学走向成熟,讲述19世纪化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2篇现代化学的诞生与发展,讲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化学的诞生及其发展;第3篇当代化学,讲述了20世纪后半叶化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发展状况。书中不对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方面的成果记载,也有对化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化学装置的发明,还包括了现代化学发展的所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内容全面,史料详实,公正。
燃烧素学说认为,物质之所以燃烧是因为物质中有“燃素”逸出的结果,该学说曾在欧洲盛行了近百年。直至1777年拉瓦锡燃烧氧化学说的确立,才推翻了燃烧素学说。本书系作者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详细叙述了燃烧素学说在欧洲各国的发生、繁荣与颓废的过程。征引翔实,考证审慎,是当时化学史上的一部名作。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欧元的诞生,促进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本书对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动力和组织形式、合作的努力和成果、合作的渠道和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合作的重点,包括金融与货币、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劳务和科技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提出了建设性的设想和预测。 本书作者将100年来的诺贝尔化学奖按具体内容分为六大领域:元素探索、化学分析、胶体与高分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与量子化学以及生命体中的化学,以该领域的发展为主线,把百年来的135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获奖成果贯穿其中,使读者不但能对百年诺贝尔化学奖有个总括性的了解,从总体上把握20世纪化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到科学发展永无止境。
本书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包括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与营养、化学与药物、清洁品化学、化妆品化学、家居装修化学、家用化学燃料、衣料的学问和珠宝首饰化学9部分,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编写过程中,本书不仅注重呈现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有关化学反应原理,以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而且插入一些相关扩展内容,使本书趣味性足,可读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硕士教材和家庭读物等。
《化学史通考》由丁绪贤所著,全书共7编24章,前6编为断代化学通史,第7编为特别化学史,重点介绍实验化学及工业化学。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史论结合,是我国部化学史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本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燃烧素学说认为,物质之所以燃烧是因为物质中有“燃素”逸出的结果,该学说曾在欧洲盛行了近百年。直至1777年拉瓦锡燃烧氧化学说的确立,才推翻了燃烧素学说。本书系作者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详细叙述了燃烧素学说在欧洲各国的发生、繁荣与颓废的过程。征引翔实,考证审慎,是当时化学史上的一部名作。
本书围绕化学学科中最基本的元素——原子和分子,分30篇,通过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贯穿其中,讲述了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形成、原子量的测定、分子的形成、结构的测定、原子核的蜕变,同时贯穿其中也向读者展示了化学科学研究的历程,化学家的故事,以及基本的科学实验的测定。可以作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知识读本,也可以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中国科学技术经典文库(化学卷):物质结构(第二版)》是在1959年出版的《物质结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作者根据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对版内容作了较多的增删,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全书共十五章,即量子力学基础和氢原子的状态函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原子光谱、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共轭分子的结构、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的结构、原子价和分子结构小结、分子光谱、分子的电性和磁性、晶体结构等。书中对原子价概念的发展不仅总结了外学者的成果,并且着重介绍了作者使用(nxcπ)四个数来描述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类型,提出了原子价的新概念,在论述现代物质结构实验方法、原理和应用方面,除介绍IR、Raman、NMR、ESR、ESCA等主要方法外,还就如何掌握查阅、分析各种谱的数
本书是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南开大学申泮文院士在外教学对比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教学改革方案,本书是其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作为大一化学基础课教材,内容上着眼于反映学科概貌的同时,努力反映化学学科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全书共有四个部分:一、基本化学原理,介绍初步的结构化学和理论化学;二、溶液平衡和化学分析,介绍溶液中的化学平衡理论,化学分析的实际应用;三、元素化学,可与多媒体教学软件配合,内容丰富多彩;四、近代化学热点部分,介绍六个专题,供教学灵活使用。 全书共31章,分上下两册出版。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专业作为教材。
本书由作者在南开大学为化学系本科生讲授“双语化学入门”课程所用讲义加工改编而成。书中介绍了外国语言的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成材。本书包括12章,内容涉及化学元、无机化合物命名法、简单有机化合物命名法、化学中的度量、有效数字、气体分子运动论、金属的晶体结构、周期律与电子结构、元素的电子结构、离子键、电子对互斥与分子几何结构、化学热力学。书中还提供了化学英语常用资料和英汉对照词汇供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化学英语的入门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