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诚、尉亚辉编*的《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修订版,由**版的23章增加为25章。在内容方面?增加了牧区草地的有毒棘豆中毒、有毒黄芪中毒、醉?马芨芨草中毒,以及狼毒、鹅绒藤属(牛心朴子)的*?新研究成果;在分析与检验,增加了内生菌的检验和?现代生物技术;在毒害草防控方面突出了依法防控和?生态防控的内容。书后所的彩图:新增加了毒害草?的彩色照片。修订版与**版比较,具有3个特点:?**,定位明确,内容*有针对性;第二,具有中国?草地的生态独特性和防控毒害草的技术创新性;第三?,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电子背散射衍射(简称EBSD)技术是基于扫描电镜中电子束在倾斜样品表面激发出的衍射菊池带的分析确定晶体结构、取向及相关信息的方法。《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地阐述了。EBSD技术的含义、特点(或优势)及应用领域;简述了EBSD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与其他相关测试技术的比较;介绍了与EBSD技术相关的晶体学知识和晶体取向(织构)的基本知识;以及EBSD测定分析过程中涉及的原理和相关硬件,EBSD数据的处理;总结了EBSD样品制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作者应用时解决一些难题的经验。最后给出作者应用。EBSD技术的一些例子。《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其应用》可供从事材料、地质、矿物研究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从事EBSD技术及扫描电镜分析工作的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材料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研究生的,以及专
对称性所涉及的原子空间分布问题,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以群论为基础的对称性原理已经成为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特别是结构化学——的一个得力工具。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在上部中先把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抽象成对称图象,然后介绍和应用群论中的概念和方法来分析这样的图象,并揭示其中规律。下部将论述对称群的表象及其群论原理,并将涉及原子和分子等的电子结构问题。
本书分4篇探讨晶体生长的原理与技术。篇为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对晶体生长的热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界面过程、生长形态以及晶体生长初期的形核相关原理进行论述。第二篇为晶体生长的技术基础,分3章进行晶体生长过程的涉及传输行为(传质、传热、对流)、化学基础问题(包括材料的提纯与合成问题)以及物理基础(电、磁、力的作用原理)的综合分析。第三篇为晶体生长技术,分4章分别对以Bridgman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以Czochralski方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溶液法晶体生长以及气相晶体生长技术与发展进行介绍。第四篇分2章分别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缺陷的形成与控制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进行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晶体生长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该领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璀璨之美:云南的宝石及矿物晶体》将云南省的矿物带分为高黎贡山宝石及矿物晶体带、澜沧江宝石及矿物晶体带、哀牢山宝石及矿物晶体带、滇东南宝石及矿物晶体区、其他地区的宝石及晶体矿物进行介绍,编者还对云南省的宝石及矿物晶体资源保护和开发、宝石选购与市场行情进行了分析,能给读者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现代物理基础丛书34:近代晶体学(第二版)》系统地论述晶体与近代晶体学、晶体结构周期性点阵描述、晶体对称性理论、晶体形态学、晶体的衍射效应及其应用、晶体结构及其形成、晶体的物理性质、晶体生长、晶体缺陷、磁晶与磁群、准晶体、纳米晶体、液晶等。 全书共14章。一至十章多属于经久不衰、长期起作用的晶体学理论及其应用。十一至十四章为近代晶体学发展拓宽的内容。 《现代物理基础丛书34:近代晶体学(第二版)》可供从事晶体学、晶体物理、晶体化学、材料科学等研究、教学和应用的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全书共分12章,前7章讨论晶体的对称性理论,后5章讨论X射线晶体学,这两部 分内容是晶体学的基础。 绪论阐述晶体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结构特点,随后的对称性理论用群论的观点贯穿。第2、3 章分别讨论点操作与空间操作,力图从微观的角度建立准确的晶体空间观。第4章详尽讨论二维晶体学,作为三维晶体学的缩影。第5章结合第2章,构成晶体学点群的内容。第6章详细讨论点阵及其相伴的倒易点阵,导出仿射变换的通式。第7章结合第3章,构成晶体学空间群的主要内容。第8章讨论晶体对X身线的衍射方向。第9章讨论X射线的衍射强度,论晶体结构的解析与结构表述,着重于结构因子的相角问题。 本书侧重晶体学基本原理的阐述,力求直观性与可运算性的结合,严谨性与简明性的统一。它适用于结构化学、固体物理、晶态材料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和大
内容简介
本书从晶界与晶体塑性关系着手,基于原子尺度、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和宏观尺度,系统介绍了晶界基本结构与晶体材料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晶界对于工程应用领域中的多晶体材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书共六章, 章为晶界结构与缺陷,第2 章为晶界变形的基本机制,第3 章为冷变形晶界? ,第4 章为蠕变与高温塑性——晶界动力学,第5 章为晶间疲劳,第6 章为晶间偏析与晶体材料的断裂。
光子晶体是不同折射率的电介质材料在空间呈周期性排列构成的晶体结构,它是材料科学、光学原理与集成技术以及微纳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代表了光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并将成为下一代新型的光电器件和光集成技术的基础。本书内容包含三个部分: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包括光子晶体的概念和性质(章),光子晶体的分析方法和电磁波理论(第2章);第二部分介绍了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第3章);第三部分给出了光子晶体的应用,介绍了新型的光子晶体光学器件,包括光子晶体光开关、滤波器、光波导(第4章),光子晶体光纤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第5章),胶体光子晶体(第6章),光子晶体发光(第7章)和负折射率光子晶体(第8章)。 本书适合于从事微纳光学和光通信、微纳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应
本书是B K 伐因斯坦(主编)、A A 契尔诺夫和L A 舒瓦洛夫主持编写的《现代晶体学》4卷本中的第3卷,本书的主要作者是A A 契尔诺夫,参加编写的还有其他5位专家。本书由结晶过程和晶体生长两大部分组成。部分包含的内容有:平衡、成核和外延、生长机制、杂质、质量和热输运、生长外形及其稳定性、缺陷的产生和团块结晶等;第二部分介绍气相生长、溶液生长和熔体生长。本书可作为固体物理、材料科学、晶体学、金属学、矿物学、化学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从液晶物理和化学基础出发,详细介绍了液晶光学,并讨论了各类液晶显示的原理,结构和特性,深入介绍了高端应用中液晶显示的新发展,以及各类光学薄膜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液晶显示的制备、驱动和测量。本书是液晶光学和液晶显示的基础和进展的学科概述,包含了作者多年研究的经验。以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主,同时兼顾基础性和连贯性。
本书分4篇探讨晶体生长的原理与技术。篇为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对晶体生长的热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界面过程、生长形态以及晶体生长初期的形核相关原理进行论述。第二篇为晶体生长的技术基础,分3章进行晶体生长过程的涉及传输行为(传质、传热、对流)、化学基础问题(包括材料的提纯与问题)以及物理基础(电、磁、力的作用原理)的综合分析。第三篇为晶体生长技术,分4章分别对以Bridgman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以Czochralski方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溶液法晶体生长以及气相晶体生长技术与发展进行介绍。第四篇分2章分别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缺陷的形成与控制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进行论述。
《压电振动理论与应用》(作者王矜奉、苏文斌、王春明、盖志刚)论述了各类压电谐振器件的基本理论。前五章从弹性动力学、压电学及电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处于各种边界条件或应力条件下的压电器件的谐振特性;第6章论述了压电谐振器的等效参数、压电材料常数与频谱的关系及这些常数的测定方法;第7章讲述了求解压电谐振器谐振频谱的若干实用的近似方法。 《压电振动理论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功能材料、自动控制、电气工程、应用声学、水声科学、弹性动力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谐振器、滤波器、传感器等压电器件研究、设计、应用或制造的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结晶学教材,1961年初版, 1972年第2版,1992年第3版,1994年、1995年重印出版,1997年简装版出版,2001年第4版全面修订出版,备受关注。书中系统阐述了结晶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晶体学、晶体学的物性、结晶动力学、结晶技术以及结晶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新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全面的改写,同时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反映了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该书录提供了大量有关
《璀璨之美:云南的宝石及矿物晶体》将云南省的矿物带分为高黎贡山宝石及矿物晶体带、澜沧江宝石及矿物晶体带、哀牢山宝石及矿物晶体带、滇东南宝石及矿物晶体区、其他地区的宝石及晶体矿物进行介绍,编者还对云南省的宝石及矿物晶体资源保护和开发、宝石选购与市场行情进行了分析,能给读者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本书从晶界与晶体塑性关系着手,基于原子尺度、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和宏观尺度,系统介绍了晶界基本结构与晶体材料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晶界对于工程应用领域中的多晶体材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书共六章, 章为晶界结构与缺陷,第2 章为晶界变形的基本机制,第3 章为冷变形晶界? ,第4 章为蠕变与高温塑性晶界动力学,第5 章为晶间疲劳,第6 章为晶间偏析与晶体材料的断裂。
本书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图像处理方面的专著,共分三篇,篇介绍了运动学和动力学衍射理论、各类电子衍射花样、晶体对称性的会聚束电子衍射测定、晶体结构的衍射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动力学电子衍射的晶体结构因子测定;第二篇介绍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成像原理、像衬度及其近似理论、像的理论计算以及借助高分辨电子显微像测定晶体结构的模型法;第三篇简单介绍了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各种图像处理方法,着重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求逆,包括从显微像求定出射波和从显微像直接求定晶体结构。其中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测定晶体结构和缺陷中的应用是第三篇的重点,亦是全书的重点。 本书可作为从事电子晶体学研究和显微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分4篇探讨晶体生长的原理与技术。篇为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对晶体生长的热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界面过程、生长形态以及晶体生长初期的形核相关原理进行论述。第二篇为晶体生长的技术基础,分3章进行晶体生长过程的涉及传输行为(传质、传热、对流)、化学基础问题(包括材料的提纯与合成问题)以及物理基础(电、磁、力的作用原理)的综合分析。第三篇为晶体生长技术,分4章分别对以Bridgman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以Czochralski方法为主的熔体法晶体生长、溶液法晶体生长以及气相晶体生长技术与发展进行介绍。第四篇分2章分别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缺陷的形成与控制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进行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晶体生长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该领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晶界与晶体塑性关系着手,基于原子尺度、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和宏观尺度,系统介绍了晶界基本结构与晶体材料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晶界对于工程应用领域中的多晶体材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书共六章, 章为晶界结构与缺陷,第2 章为晶界变形的基本机制,第3 章为冷变形晶界? ,第4 章为蠕变与高温塑性——晶界动力学,第5 章为晶间疲劳,第6 章为晶间偏析与晶体材料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