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多年来,结合治黄工作需要,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大量的水文气象应用研究工作。通过梳理水文气象研究成果,按其研究目标、分析方法、内容及应用特点,并参照外水文气象学发展,将水文气象学科再分类为水文气象预报、水文气象规律分析及水文气象计算三个分支。《水文气象学分类及其在黄河治理中的应用》共11章,分别介绍了各分支的应用实例,并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对其特点进行了评述,以期促进水文气象学及各分支学科进一步发展。
海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周边国家更加注重制定促进海洋发展战略,海上国家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海岛凭借其独特的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逐渐成为陆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空间拓展方向。在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也在大力推动海岛发展,海岛逐渐成为我国“第二海洋经济带”,海岛所拥有的资源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渐与陆地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新路径。
《西溪湿地的文化与历史》是作者在多年来对西溪湿地各种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研究项目,汇集了大量技术和思想素材。西溪湿地自是杭州十分重要的生态物质要素,但其赖以延续或存在的却是人类的思想或文化要素。作者在审视西溪湿地的过程中主要清理出两种思想元素,一是生态思想元素,二是存在论思想元素。在一个日益走向生态危机的世界环境里,在必须走向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和研究生态思想资源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可推脱的功课。当人类普遍患上“增长癖”、以的方式推行功利主义的时候,必须回到生态根基上来重新审察自己的生存基础和生存价值。在当前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的境况下,尤其需要用生态理性慎重选择,需要以生态审美的方式重新分配和安排生产生活资源,重新规划人与自然的存在空间。
本书是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社会公益性专项“中国土壤生物演化及安全预 警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的一本专著。本书系统地测定和总结了我国农田、 森林和草原土壤微生物资源;研究了吉林黑土、江西红壤、新疆灰漠土耕作 100年、50年、10年、5年后微生物种群和主要酶活性的演变;分别在5个类 型土壤的14个农业和森林长期定位试验上,研究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条 件下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种群的演替;研究了4种农药和5种重金属对土壤 微生物和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农药污染的降解和修复;采用微生物、蚯蚓、蔬 菜和土壤残留量综合指标制定了农药和重金属的临界预警值。本书不仅是我 国土壤生物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环境和生 物学研究的参考资料。 本书可供农、林、生态环境、生物学等有关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及高等 院校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编撰。主要内容包括概述、领导批示与讲话、重要会议和活动简介、文件与规章制度选登、地质调查进展与成果、综合行政、项目管理、经济与财务管理、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干部人事教育、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党群工作、直属单位工作,以及附录和统计资料等。由于稿件统计口径不同,书中部分数据与统计资料不尽一致。 谨此说明。
《气象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近代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及其在各类气象分析中的应用,并加入了许多21世纪以来国际上在气象应用统计领域的一些成果。此外,还将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编写在附录中,希望有助于气象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从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运用有机粘土化学观点,探讨了泥质烃源岩中粘土结合有机质与有机质富集层形成机制的差异。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与粘土相互共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地质体。粘土吸附的可溶有机质,聚集在粘土矿物的表面和层间,形成有机质粘土复合体,在烃源岩中有机质呈分散状分布。有机质间的聚集及有机碎屑的堆积,形成了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富集层。通过这两种富集方式形成的烃源岩,都是有效烃源岩,在油气勘探中都不容忽视。 本书可供石油地质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土壤学、海洋地质学和环境保护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象雷达发射机、接收机、显示器、天线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气象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实现方法;气象目标的强度、速度、极化信息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业务应用中新型气象雷达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过程和性能特点。本书内容全面,资料丰富,理论严谨,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探测工程、气象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气象雷达和大气探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充分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吸收天气学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一代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要求,针对当前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流、中高纬天气系统、热带 副热带天气系统、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大型降水过程等,系统阐述了天气系统的结构、生消、维持机制以及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海洋、地理、水文、农林、水利、环境、航空、航海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业务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最后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本书聚焦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对青藏高原雨季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归因等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详细阐释了雨季起讫期、雨量异常及雨季期内降水等的变化特征,从大气内部变率、水汽输送和海温外强迫信号影响的角度揭示雨季来临早晚和雨季降水异常的关键因子和影响机制,为开展青藏高原前瞻性基础研究、性原创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精准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安全保障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有助于科学认识青藏高原敏感区气候变化特征,可供从事高原气候和气候变化的业务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神秘的北极斯瓦尔巴群岛,为什么那里能成为极地科研、探险和旅游的圣地?为什么那里会聚集如此多的极地动物?为什么那里会成为植物的“小人国”?为什么那里被称为“天然的极地冰川博物馆”?……本书是博物学者段煦多次前往北极考察的笔记,系统介绍了地处北极腹地的斯瓦尔巴群岛环境,以及那里的动物、植物、地貌和人类历史遗迹 ,作者力求以客观的笔触,为您揭开这片神奇岛屿的面纱,带您走进这片属于北极熊的土地。
本书是云南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在系统整理已有气象装备技术保障资料的基础上,对多年以来在设备维修保障过程中积累的设备维修方法和实践经验进行的技术总结编制而成。内容包括自动气象站(包括ZQZ-CII型、CAWS600型、DZZ4型)技术保障、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技术保障、探空L波段雷达技术保障、自动土壤水分站技术保障、ASOM监控系统技术保障、雨量传感器和蒸发传感器的现场校准等,侧重于气象装备维修保障的操作方法、故障处理流程、常见故障判断、维护维修经验总结等。,本书是云南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在系统整理已有气象装备技术保障资料的基础上,对多年以来在设备维修保障过程中积累的设备维修方法和实践经验进行的技术总结编制而成。内容包括自动气象站(包括ZQZ-CII型、CAWS600型、DZZ4型)技术保障、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技术保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依据,空间规划改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和助推全球空间治理与生态建设升级的重要抓手。本书的编写旨在使全体从事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工作的领导干部,充分学习和了解这项作为谋划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制度性的工具。 本书适合全国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研究工作的人员阅读
本书详细介绍了求解固体地球、地表和大气地球物理中的正问题和一些反问题,特别介绍了各类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各类正则化方法、化计算方法及其进展。全书共分1O章,其中第二章用一整章的篇幅详细论述了线性和非线性反问题的数值方法,非常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适合于地球物理、数学物理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的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其他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反问题研究的人员参考。
两万五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用颜色明亮的石头、贝壳和骨头来装饰自己了。到了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圆筒图章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几千年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41-前1323年)的木乃伊上有143件珠宝护身符装饰品,上面镶嵌了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等许多珍贵宝石。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作为品质品,还是具有魔法和药用功效的护身符、亦或是品质的装饰品,宝石与晶体都一直被尊崇与珍视。如今,宝石和宝石晶体仍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稀有性以及毫无争议的美丽而令人们着迷。有谁能抵抗红宝石诱人而强烈的色彩、钻石的透明无暇、拉长石中的虹彩呢? 这本书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25年前出版的《宝石与晶体》升级版,内容更丰富、装帧设计更美丽。书中收录了将近150张由世界很好宝石摄影师艾瑞(Erica)卡和哈罗尔德·范·佩
本书是四川巴蜀书社和朋友资助出版的一部冰川学研究专著,其内容既反映了张文敬同志几十年来专注冰川与环境研究的心路历程,又不失为供冰川研究后来者有益的参考书,尤其是在普通冰川学研究实践中一部好的参考文献。更为难得的是,书中还附有两百余幅精美的冰川与环境照片,这又为专门研究者之外的广大读者增添了了解冰川、认识冰川的诸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