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以《气象地理区划规范》《重量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业务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等为依据,对公众关注的天气预报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27个话题。第一部分介绍了“天气预报是什么”,对现行天气预报业务进行了简要说明,并给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共含7个话题;第二部分介绍了“天气预报怎么理解”,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时间、地理、气象用语、气象灾害预警逐一说明,并告诉你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并不是“高不可攀”,共含15个话题;第三部分介绍了“气象生活小妙招”,解读那些可能在生活中困扰过公众的“小疑惑”,共含5个话题。全书用极简的形式、幽默的文风,引领公众理解这些生僻的天气预报用语,以及天气预报背后的预测科学,助力公众解读天气预报。
《不怕地震的房子——控制建筑物的地震损伤》:地震看不见也摸不着,能够看见的是地震中惊恐的人群、摇晃的建筑物、开裂的道路、坠落的桥梁,甚至是山崩地陷。地震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自然现象,但真正造成灾害的却不足地震,而是存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坠落的重物、塌陷的道路、毁坏的桥梁……它们大多不属于自然环境,而属于人丁环境。人们既然可以创造它们,当然也可以控制它们。整备人工环境,是减轻地震灾害的至关重要一环。自19世纪末以来,地震工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宽,从传统的结构工程、工程地震,到越来越多社会科学的加入,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已经必不可少。所有这些进步都有一个内在的动力,那就是地震工程的初衷——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一栋栋建筑物就像是人工环境的一个个细胞,支撑着人类社
雷诺看到一只蓝猫,他打了蓝猫。雷诺看到一只小鸟,雷诺打了小鸟。受到伤害后,大家告诉雷诺不能打别人,雷诺小声地答应了。看到一只刺猬时,雷诺轻轻摸了摸刺猬本套卡片主要内容为高、中、低29类云及10类天气现象的图片及简介。卡片正面为云或天气现象的图片;背面有对应的云和天气现象的名称及简单的文字介绍,再配以我社的微信公众账号二维码,便于用户延伸阅读和了解我社出版产品动态,也便于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在被刺猬扎伤手之后,大家都来安慰他,雷诺发现自己喜欢别人抚摸他,安慰他。
本套卡片主要内容为高、中、低29类云及10类天气现象的图片及简介。卡片正面为云或天气现象的图片;背面有对应的云和天气现象的名称及简单的文字介绍,再配以我社的微信公众账号二维码,便于用户延伸阅读和了解我社出版产品动态,也便于用户购买相关产品。
姜永育编著的《气象探奇》以探索的方式,采取故事叙述结合科普的形式,分成“探索气象万千”“解密‘预报专家’”和“天机常会泄露”3个部分,选择36个具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故事,分别通过神奇的气象现象、能感知天气变化的生物和有代表性的天气现象进行探奇,实现在阅读的乐趣中能学会用科学触光看世界。
《稀土资源绿色高效高值化利用》中专家围绕我国稀土资源的高效和绿色采选、稀土分离过程的绿色高效和高值化、特殊物性和组成稀土基础材料研发、稀土永磁等功能材料研发现状与发展等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此外,专家还提出了一些在稀土研究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基础研究与应用之间的衔接、如何对待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等。
本套卡片主要内容为高、中、低29类云及10类天气现象的图片及简介。卡片正面为云或天气现象的图片;背面有对应的云和天气现象的名称及简单的文字介绍,再配以我社的微信公众账号二维码,便于用户延伸阅读和了解我社出版产品动态,也便于用户购买相关产品。
新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南编写组编著的《新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南》收录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并根据气预函第34号文件,对“霾预警信号”部分进行了更新,霾预警信号的等级由原来的二级更新为三级。另外,本书还收集了9类突发事故的急救常识、5个常用急救电话及37个天气图形符号。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人业务使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型观测系统的作用,在总结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试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型观测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对原试行版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编制出本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与《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每个小册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灾害定义,以较为简洁的语言介绍该种气象灾害,使读者对该种灾害有一种相对科学的理解。第二部分为气象灾害事例,选取近几年较为严重的、警示性较强的气象灾害事例,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到气象灾害强大的破坏力。第三部分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让读者根据预警信号的级别了解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第四部分为避险措施,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强的避险措施,并配上插图,帮助读者从容应对气象灾害。
本规程规定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原则、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本规程适用于海域工程及基础设施的选址论证、抗震设防要求确定与地震风险评价,以及国土利用规划所涉及的海域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1.采用 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进行海域地震区划,开展地震区、地震带及地震潜源划分、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考虑场地影响的地震动参数调整方案等关键环节,给出具有概率含义的工程地震设防所需的地震动参数。2.反映海域地震设防要求的特殊性,根据海域工程设防的特殊需求,一方面,需确定海域地震区划拟采用的控制性地震动参数及概率设防水准;另一方面,需建立可以考虑涉及陆域、近海板内潜在地震、俯冲带上浅的潜在震源、中深源潜在震源共同影响的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即建立具有三维空间运算能力的概率地震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