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作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国际合作与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全书共分两部分,上篇包括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地理信息基础、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与制图、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技术与发展趋势;下篇包括遥感科学的现状与发展、遥感科学基础、遥感传感器与遥感平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专题遥感、遥感科学研究热点。教材在归纳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前沿的科研文献案例及国土、林业、农业、海洋、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实践,尝试将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两部分知识与素材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阅读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及地图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五篇十章。其中,前三章为第一篇——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与地图学、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四和第五章为第二篇——地图类型,包括地图的两大图种,即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与制作;第六~八章为第三篇——地图制作,包括制图综合、地图编制、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第九章为第四篇——地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图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为第五篇——地图前沿,主要介绍地图学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本书不仅力求模块化介绍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强调了相关软件的具体操作,使读者既能熟知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又能进行具体的地图制作实践。
本书以空间数据分析(SDA)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了基于SDA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框架,并将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回归分析、空间异质性分析、区域差异分析、点模式分析、热点探测技术、面插值技术、地统计学等多项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人口分布规律的研究与识别中,实现了江苏省、徐州市域、徐州市区多级单元的人口数据空间化。 本书可以作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地图制图学、人文地理学、人口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导航定位基础》主要针对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兼顾天文导航、无线电导航以及其他导航的定位方法(如信息匹配导航),对所涉及的基础性知识进行综合介绍,具体包括导航定位概述、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惯性导航基础、导航卫星轨道基础、导航定位数据处理基础、地球重力场与地磁场、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等。
《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地坐标系统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分别对大地坐标基准、大地坐标系统、大地坐标参考框架等相关概念以及大地坐标系统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对地球椭球理论、地球参考系统、国际大地测量坐标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结合参心大地坐标系统对我国大地坐标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满足我国地心坐标系统CGCS 2000的推广应用,《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除了介绍国家、区域地心坐标系统,还对CGCS 2000及其参考框架进行了重点介绍;从应用角度系统介绍了大地坐标系统变换和地图投影变换;最后系统概括了时变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在叙述上力求深入浅出,以方便读者掌握大地坐标系统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类本科生或相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最后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