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学(第2版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由张祖勋、张剑清编著,本书系统讲述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测图(数字测图)的方法:数字地面模型的理论与应用;数字影像基础;数字影像特征提取与定位;影像匹配基础理论与算法;数字微分纠正;新型航空摄影测量传感器及其数据处理和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全书分为两篇十五章,每章附有思考题,有关基础知识则列入附录。《数字摄影测量学(第2版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反映了数字摄影测量的新发展与水平,可作为高等院校测绘类专业学习了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基本教材,也可供其他有关影像信息提取专业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为测量学的实验指导托,全书共共分两大部分:部分为测量学的实验须知,第二部分 按照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列出了22个实验项目,介绍r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方法以及应达到的要求等,其中还介绍了*的先进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本书可用作土建类专业师生的测量学实验课教材,也可供从事测量工作的工作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航天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航天摄影测量工程实践的经验,系统地介绍了航天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内容涵盖了摄影测量基本理论、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工程系统、光学影像预处理、相机参数在轨标定以及光学影像高精度定位等内容。
论文写作是科技工作者的必修课,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科研工作的全过程。针对目前研究生论文写作难,发表慢、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是必需的。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共分7章,第1章对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测绘科技论文的特性和分类,以及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进行了概述;第2章分析了测绘科技文献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例分析了文献检索的思路与方法;第3章主要分析了科技论文写作前的选题和构思;第4章是《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的重点,主要讲述了科技论文结构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5章主要介绍了测绘科技论文写作中图、表、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第6章论述了论文写作方面的具体要求和逻辑表达方法;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重点介绍了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工程实地测设以及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等内容,最后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本课程与地形测量、测量平差、全站仪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测绘CAD》的编写采用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讲述方法,在理论讲解的同时,配以大量实例,并有简要提示和说明,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入门,对有基础的读者又能达到较高的AutoCAD操作水平。每章结尾有本章小结,并配有习题与思考题,使读者在学完每章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本书选题与包含的内容上,作者对是否应包括地热发电的内容作过一番考虑。由于我国适合地热发电的高温地势资源较少,地势电站又涉及许多专门的技术,因此,本书除作为因地制宜地介绍几个小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电站外,没有将高温地发电列入本书的范围。
为配合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研究组精心策划,邀请省内外测绘业界专家、著名学者和广东省测绘学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培训专家,根据《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2012版),研究资格考试趋势,结合广大考生实际,组织编写了这套《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2012版)系列辅导教材。 本套教材设计全面,分为三本辅导教材《测绘典型案例分析》《测绘综合能力强化》《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详解》和两本分类习题集《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试题解析》《全真模拟考试习题集》,旨在增强考生实战经验、提高考生应试能力。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考点涉及的各部分知识,有 同步训练 、 模拟题与答案 、 典型案例 、 真题详解 、 强化训练 和 自测习题 等内容,全面覆盖大纲,同时结合2011年考题中出现的 重点、难点、精粹 进行分别
《非线性大地测量信号小波分析理论与方法》针对非线性大地测量时间序列中的特征信息分析问题,围绕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大地测量信号小波分析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非线性大地测量信号小波包估计理论与方法,利用改进的小波包单子带重构算法,提取非线性大地测量信号的特征信息;针对高精度大地测量信号,建立M带小波包和有理小波的分解与重构算法,采用M带小波包单子带重构特征提取方法,探索弱大地测量特征信号提取的新途径;针对两列非平稳大地测量信号,利用小波相关性,在时频两域内分析两列信号的相似程度;利用小波相干性,分析两列信号在不同频率、不同时间分辨率下的相关程度;利用小波相位相干性,比较两列信号间的相位变化关系。 《非线性大地测量信号小波分析理论与方法》主要面向从事大地测量、工
《测量学(第4版)》共分十章,章为概述,介绍测绘学的发展史和本书的基本内容;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基本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第五章介绍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及测量精度估算;第六章介绍小地区的控制测量,以导线测量及计算为重点;第七章介绍地形测量,以数字测图为重点;第八章介绍地形图应用,以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为重点;第九章介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第十章介绍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测量;在附录中介绍计算器的编程方法以及所编导线计算程序。 《测量学(第4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的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等的基础技术课"测量学"的教材。本书附有配书的CD-ROM(光盘),有内容演示、补充、加深等功用,对于教、学双方都有裨益。本书也可供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等技术人员参
本书是高职高专院校非测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编写的,主要知识点为:测量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全站仪、小区域控制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道路测量、施工测量。每章中对本章的技能点配有实训内容,全书综合技能有综合实训内容。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熟练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小范围平面图、地形图的测绘,能够应用平面图和地形图,能够进行测绘和施工放线等工作。 适用读者对象为高职高专园林、城市规划、园艺、林学、农田水利、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教育院校相关专业选用,也可供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讲述了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导航卫星星座及其轨道、导航卫星信号与传输、定位接收机天线与前端器件和性能、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方法、捕获跟踪过程、定位信息解算原理、定位误差分析、辅助增强与组合导航技术。并适当给出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全面掌握多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同时,本书还给出实验指导,结合教学和实验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通过动手实验环节获得更多直观感性的认识.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为我国的卫星定位导航领域培养优秀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测绘遥感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籍。
本书篇规定了工程中连续运行基准站建设中的土建工程、设备工程、质量检查与监理、资料汇交和运行维护等内容;第二篇规定了工程中GNSS大地控制网的布网设计、点位勘选、观测墩建造、观测,以及资料汇交等内容;第三篇规定了工程中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路线布设、水准路线的普查、选(补)埋、水准观测和资料汇交等内容。本规程针对点位建造和观测环节,还规定了建造流程、质量控制、施测方法、精度指标等内容。附录部分是针对正文的细化,并给出了样例。 本书适用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参考书,可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从事测量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