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预报检验的基本理论,分类说明了各种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产品的主要检验方法,包括近几年来在空间场、集合预报、事件和预警检验等方面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及新方法的应用前景。该书内容全面,数理概念明晰,并配有样例讲解,可操作性强,是目前为止外预报检验领域内容较全面、技术较先进的一本书。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大气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科研人员和业务工作者的参考书。
戈登·B.伯南博士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影响气候的陆地生态和水文过程以及人为和自然对植被的改变可以改变气候的机制。 《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 第2版)》向读者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多学科框架,简述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及被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基本气候学、水文学和生态学概念,以期为学习生态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地理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入门教材。 生态气候学的核心命题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水分、化学元素和微量气体的循环,成为决定气候的重要组分。揭示这种气候与植被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从植物细胞到全球植被地理空间尺度上及从接近瞬时到千年时间尺度上展开。《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 第2版)》也表述了人类对陆地的改变是如何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奉书根据对2010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 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低涡、切变线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图。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0》可供气象、水文、水利、农业、林业、环保、航空、军事、地质、国土、民政、高原山地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牛的基本资料。
在竺可桢生前,其日记是秘不示人的; 作为史料宝库,如今以全貌公诸于世。 本卷收录1946-1947年的竺可桢日记。 从遵义到杭州,与浙江大学复员过程相伴,记录了战后科学教育界的期望和社会生活的乱相。从巴黎到波士顿,与沿途学术考察相伴,扫描了二战后法、英、美诸国的社会景象。从校园到监狱和媒体,“于子三事件”多角度折射出竺可桢的“求是精神”、教育思想、治校原则、法制观念和政治态度。 苏联宣布将中国东北工业设备列为战利品。 法国战后生活艰难但全国上下苦乐均等。 关注民生:政府不注意小民之疾苦,其害乃不堪设想。 讲民主与宗教:有了Science和Democracy二事,就是能完全办到,中国因能富强以达理想乎? 告诫学生:吾人正需要青年以治平天下为己任。但切弗做大官之后而发大财,如此之人没有不贪污的。 述浙大学风:求是,
本专项创新组织管理机制,通过凝练前瞻科技目标、动态调整研究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国际科学前沿,凝聚了院内外一批优秀科研人才,显著提升了团队协同创新能力。 本专项培育了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大气灰霾研究的优秀团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研究团队成员在后续我国大气污染防控重大项目立项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 本专项的科研团队研发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出了区别于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第三类霾化学烟雾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框架,对我国大气环境学科发展起到了带领作用,为科学可行的灰霾控制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整体研究水平跻身国际先进
本专项创新组织管理机制,通过凝练前瞻科技目标、动态调整研究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国际科学前沿,凝聚了院内外一批优秀科研人才,显著提升了团队协同创新能力。 本专项培育了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大气灰霾研究的优秀团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研究团队成员在后续我国大气污染防控重大项目立项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 本专项的科研团队研发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出了区别于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第三类霾化学烟雾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框架,对我国大气环境学科发展起到了带领作用,为科学可行的灰霾控制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整体研究水平跻身国际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