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简明手册:暴雪》分为四部分:什么是暴雪、事例、预警信号及图标、避险措施。
《季风与水》汇集了作几十年来关于季风和水资源的研究心得,作者从个人执笔发表的书籍、论文、科普文章中精选多篇文章作为代表,展示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历程、科研成果和科学思维方法,多学科、多角度、博古通今地探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如经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与季风问题、降水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中国历史时期的干旱与干旱化、中国干旱防治对策等,既包括了科学研究成果,也涵盖了科普思想。 广大气象和科普工作者可将《季风与水》作为专业参考书,也可借鉴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自己规划科研之路。
本书是大学本科地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以气候系统为主线,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全书共分十二章,内空包括气候概述、辐射过程、大气热力学过程、大气中的水分、气压变化和空气运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分类、气候的变化等。结合各章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本书对气象、气候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人类与大气圈的相互关系,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问题。 本书以其新颖的版式更接近于读者,适于用作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环境、水文、农林等专业师生作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和中学地理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题材为文化,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令等内容,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各个季节的节气知识,包括农事特点、农历节日、民风民俗、饮食养生、药膳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常见病食疗防治、民间谚语、诗词鉴赏等,全方位解读二十四节气,带领读者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翻译,促进广大读者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具有的出版价值。
本书重点分析了2000年代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特点、环流成因和海洋背景。共有11章,、2章主要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环流成因和旱涝事件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和分析;第3章着重于2000-2009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和年代际振荡的分析;第4章至第7章分别从北半球500hPa平均环流场、东亚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亚洲季风场,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等方面,研究这些因子与中国夏季降水气候异常的可能联系,进而讨论2000-2009年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第8至1章则考虑了人类活动的强迫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影响,并预估了未来30年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 本书可供气象、水文等部门的业务、科研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阅。
《激光原理(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光学谐振腔的构成和作用、光学谐振腔的模式、光学谐振腔的损耗,Q值及线宽、光学谐振腔的几何光学分析、光学谐振腔的衍射理论分析、稳定球面镜共焦腔、一般稳定球面镜腔及等价共焦腔等。
本书根据“气象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管理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科研成果,结合近十几年从事安全气象工作具体实践经验和“气象信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学校气象灾害敏感单位认证管理研究”“煤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气象保障技术研究”“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城镇供水企业的应用研究”“气象灾害敏感单位风险评估技术研究”“重庆三峡库区长江航运安全气象保障系统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重庆高速公路安全气象保障系统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设施农业防雷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外有关安全气象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八章三十八节,分别对气象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气象安全生产、气象安全生产工作、气象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气象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形成机理研究、气象安全生产
本书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8章,包括辐射、地气系统的热状况、大气中的水分、气压和风、天气与气象灾害、气候、农业气候与林业气候、小气候。本书内容着重阐述基本原理,介绍基本知识,同时能联系农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介绍基本知识的同时,力求反映本学科的前瞻性,本书的特色是紧密结合农业与林业生产实际情况,书中很多具体例子在生产实践中非常具有针对性,与工作中实际应用相符。本书还可供环境、地理、水文及其他专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