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临海化发展,人口、经济暴露度高,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双重影响下,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高海平面加剧风暴潮、洪涝、海岸侵蚀、咸潮入侵等灾害,由于下游水位顶托,管网和泵站的排水能力进一步被削弱,沿海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和强度将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受到威胁。本书在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基础上,将气候变化有关因素纳入城市发展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之中,从发展理念、规划管理、工程标准、监测预警、有效管控等方面主动适应,增强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书是将“首届全国气象行业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中的历史个例天气,MICAPS2.0操作和基础理论与业务规范的竞赛试题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参考答案。为展示省气象局预报竞赛的情况,我们还收录了山东和四川两省的竞赛试题,供大家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求解大气动力学方程的一些新的数值方法及其在大气环流模式动力框架设计方面的应用,重点围绕显式平方守恒差分格式、多守恒差分格式、辛格式、半解析平方守恒格式等适用于大气数值模拟的新方法的构造进行了系统论述。 本书介绍的新数值方法也可用于类似海洋动力学方程等其他发展方程的求解,可供从事大气、海洋数值模拟工作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计算地球流体力学的参考教材。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安徽卷)》集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在各种古迹、文物、碑刻、典籍、奏折等载体中记载的安徽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大风、冰雹、寒潮、低温、霜冻、雪灾、雾灾、干热风、龙卷风、连阴雨、雷电、沙尘暴等灾害以及泥石流、赤潮、森林火灾、大气污染等次生灾害),并包含自然(如树木年轮、冰岩芯等)记载的天气气候变化规律与灾变,时间跨度截止到2000年。内容体现详今略古,把实用性放在位,以现代、近代、古代的顺序由近及远进行编排,是我国部全面反映安徽气象灾害史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造就了臭氧层,臭氧层吸收太阳光中的有害成分,使得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伤害。臭氧层耗损和出现空洞是人造物质所致,还是一种自然规律的固有循环?人类还在更系统的研究之中,其真正原因、机制和它们对环境和气候潜在的、长期的影响,相信科学最终会给出满意的答案。本书对不同学派的观点、结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综合评述,供读者参考。本书适合生物、环境、气候营理人员及相关专业探索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