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影等编著的图集《中国未来特别气候事件变化预估图集》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提供的多个优选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根据靠前上通用的多个特别气候指数的定义,分析制作了不同温室气体浓度排放
本书以浙江省椒(灵)江流域为例,对椒(灵)江流域的预报调度和数字孪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主要内容包括椒(灵)江流域的总体概况、主要洪涝灾害情况、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流域预报调度技术方案及模型建设、流域数字孪生以及椒(灵)江流域数字化系统等。 本书适合于对流域预报调度和数字孪生有兴趣的读者、对智慧流域有研究的同行、水利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等阅读参考。
本书理论结合实际,系统阐述了生态气象理论知识,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青海省气象局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预警、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估、生态气候服务、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等业务的现状和成就,收集和整理了青海省生态文明气象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 严峻的 性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国际合作。当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加紧迫。自1990 年 气候谈判启动以来, 气候治理已走过30 年的历程。如何评价 气候治理30 年的得与失?作为 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关键行为体,中国对 气候治理有哪些贡献?中国是如何思考和推进 气候治理的?如何定位中国在 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中国在 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转换背后的原因何在?本书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
本书基于“中国制浆造纸行业二噁英减排项目”的实践,按照基础篇、管理篇、技术篇、实践篇,分别介绍了二噁英概况、《斯德哥尔摩公约》及我国履约概况、制浆造纸行业二噁英排放情况、我国制浆造纸行业二噁英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我国制浆造纸行业二噁英污染防治技术支撑情况、二噁英削减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二噁英监测技术、相关工程案例及运行经验等内容,并系统介绍了二噁英污染防治的背景、路径以及经验等。 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可供从事制浆造纸、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中国气候》使用截至2016年的较新的气候系统资料、采用较新的技术分析方法、吸取较新的气候科学研究成果,对变化了的中国气候进行再分析、再认识,是一部精准刻画当代中国气候、全面反映中国气候家底的著作。全书共分八章,不仅梳理刻画中国总体、区域、流域的气候特征,系统归纳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还科学分析典型气候生态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深入浅出阐释气候变化带来的气候风险和气候安全,以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视野,细致介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中国气候服务。本书可供气象、海洋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师生使用,也可为农业、交通、水利、环境、能源、城市规划等气候密切相关行业的决策者、科研人员和各类用户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贵州是中国西部地区专享的重量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良好与脆弱性并存。本书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汇集了当前已开展的一系列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应用与研究成果。全书共分9章,第1章、第2章主要介绍了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大部分的地表水源水质呈不断恶化的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制定了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标准的提高推动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在 水专项研究的推动下,我国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欣欣向荣。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的膜技术和工艺不断涌现。董秉直、褚华强、尹大强、曹达文编著的《饮用水膜法处理新技术》归纳和总结了作者在膜处理方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供从事给水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 - 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编撰的 6部“气候变化绿皮书”,本书聚焦“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入分析 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从不同侧面展现我国以落实“双碳”目标为 ,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和行动,对关心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各级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强调,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各国亟待加强合作,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大国博弈和 竞争日益激烈,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品取得 竞争优势,以“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初见成效。中国仍需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绿色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