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地层多重划分概念和原则,对福建省各类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研究,划分出前泥盆纪、泥盆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第三纪3个断代,建立各地层小区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及序列.提出本省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78个,其中群级8个,组级67个,段级3个;建议不采用的地层名称86个。同时建立了福建省地层数据库,录入省内较完整的地层剖面489条以及岩石地层单位的原始定义、现在定义、沿革及参考文献,可随时提供地层数据的输出打印、地层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监控等,是省内重要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和进行1:5万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必需工具书之一,亦可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科研、教学等有关人员参考。
《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主要介绍了河南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概述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浅层地热能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阐述了城市浅层地热能特征,包括浅层地热能概念模型的建立,浅层地温场特征,浅层地热能埋藏、分布与循环特征,浅层地热能生产能力和浅层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浅层地热能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对对井抽灌模式下地下水温度场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划;系统计算和评价了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最后对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展望。《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可供从事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现代地层学概念和原理对四川省之元古宙——第三纪岩石地层序列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厘定,涉及自1907年以来,近一个世纪中外学者建立的各类地层单位,提出了建议停用或不采用的单位名称,对拟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和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逐个明确了定义的层型,进行了多重划分对比,并讨论了地层格架等问题。
《渤海湾盆地构造及其演化》是基于作者在渤海湾盆地区30多年伸展构造、地震地质和石油地质等研究工作,并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编写而成。作者力图根据现代伸展构造理论,运用马杏垣教授倡导的解析构造学的原则和方法,按照完整构造解析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逻辑步骤,适当借助以物理和数值模拟方法,较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区古近纪伸展构造和中新世晚期一第四纪新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了地壳上地幔结构构造及不同构造阶段的动力条件和构造应力状态,探讨了盆地区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过程。 最后分析了地震活动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的关系。 《渤海湾盆地构造及其演化》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九章。书中具体介绍了约60个凹陷和100多条断裂的分布和名称,为读者了解渤海湾盆地提供很大方便;初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