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了结晶学、矿物岩石学的基础内容,阐述了偏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热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研究矿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岩相分析中的应用。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工程、材料科学类专业教材,也可供水泥及其制品、玻璃、陶瓷等生产工厂、科研和设计部门的科技人员以及有关学校师生参考。
孙家齐、陈新民编写的《工程地质(第3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学基本原理和勘察、测试技术,包括岩土的物质组成及其工程特性与工程地质分类;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评价;地下水、河流、海岸带、岩溶、边坡、风化等地质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灾害防治,以及工程地质勘察、现场原位测试、工程地质报告和图件的编制。《工程地质(第3版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亦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及土木工程设计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当代石油和石化工业技术普及读本》(以下简称《普及读本》)版于1999年组织编写,2000年完成出版工作。版《普及读本》共出版了11个分册,其中上游4个纷册,包括勘探、钻井和完井、开采、油气集输与储运系统;下游7个分册,包括石油炼制——燃料油品、石油炼制——润滑油和石蜡、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氨和尿素。 从一开始组织编写《普及读本》,我们就把这套书的读者对象定位在管理人员和非本专业技术人员,立足于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石油石化工业技术的概貌有一个整体了解。这套丛书列入了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科普著作重点出版规划;出版后在社会上,尤其是在石油石化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产生了良好影响;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部分分册还多次重印。《普及读本》的出版发行,对于普及石油石化科技知识、
《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模式战略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D04244013)“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战略调研”的研究成果。全书基于地球系统科学、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氇i织行为科学、高等教育管理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系统研究、数学统计、文献查阅与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国内外地质学人才队伍现状、后备人才培养教育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相关的数据模型分析,为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的探讨及其培育模式的构建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绪论、地球系统科学对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的新需求、发达国家地质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地质学人才队伍现状、我国高等地质教育人才培养、NSFC地质学人才培养、中外地质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研究、适应地
本规程规定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原则、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本规程适用于海域工程及基础设施的选址论证、抗震设防要求确定与地震风险评价,以及国土利用规划所涉及的海域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1.采用 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进行海域地震区划,开展地震区、地震带及地震潜源划分、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考虑场地影响的地震动参数调整方案等关键环节,给出具有概率含义的工程地震设防所需的地震动参数。2.反映海域地震设防要求的特殊性,根据海域工程设防的特殊需求,一方面,需确定海域地震区划拟采用的控制性地震动参数及概率设防水准;另一方面,需建立可以考虑涉及陆域、近海板内潜在地震、俯冲带上浅的潜在震源、中深源潜在震源共同影响的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即建立具有三维空间运算能力的概率地震危险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工程地质学》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四篇,篇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包括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岩石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地形地貌、地下水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工程有害的不良地质现象;第二篇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土的工程性质与野外鉴别、土的工程地质特征;第三篇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包括工程活动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不同类型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第四篇岩土工程勘察包括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方法与内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理、分析与使用。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工程地质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适用于水利工程、港口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同时也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土建工程设计和科研
本教材共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构造运动及其形迹的研究,自然地质作用,地下水概论,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坝的工程地质研究,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水库的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数字地球简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 本教材注重吸收的前沿科研成果,同时介绍了治理自然地质灾害的实例,特别是在每章都以典型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本教材涉及知识较广、内容比较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共分8章,全面地论述了油藏评价阶段一体化研究的内涵,包括一体化的概念、一体化的数据库、一体化的地质模型、岩石性质、储量、基础油藏工程、数值模拟以及如何来科学地规划一个研究项目。此书囊括了大量新技术,比较全面地把地质与油藏研究结合在一起,对于从事一体化研究的人员提供了研究思路以及科学的方法,而各章中涉及的具体技术细节,可以参考列出的详细文献。本书特别适合于项目经理一级的管理人员阅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晶体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偏光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单偏光、正交偏光和锥光系统下的晶体光学性质;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最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的分类、光性方位及光性特征;第三部分为实验任务及指导,应用晶体光学原理及方法,通过偏光显微镜对晶体光学性质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晶体光学中抽象概念的理解。 本书加强了晶体光学性质与化学成分、结构、光性方位之间的结合;加强了晶体光学在宝石学方面的应用;将晶体光学、造岩矿物、实验任务及指导集于一书,并附有习题、思考题,便于查找、学习与应用;全书共附插图300余幅及彩图7版,醒目、直观、易懂。 本书除了作为地质专业、能源专业、珠宝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材料
《认识地震(靠前册)》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靠前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优选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很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认识地震(靠前册)》的很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靠前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认识地震(靠前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工程地质学》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地质作用以及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的评价和对策等。内容包括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不同类型工程的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工程地质勘察。本书共分8章,每章均附有较全面、详细的思考题,书末附有岩土体的室内试验和原位试验以及工程地质实习指导。 《工程地质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道路、桥隧交通以及海岸工程等专业教学用书,亦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