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论文集,精选了海洋文化相关研究领域知名研究学者,包括古小松、杨宝筠、曹云华、郑一省等的学术论文12篇,选编的论文对海洋文化开展了多侧面的研究,涉及“古代海上交通”“海洋历史文化”“海外交流合作”“海洋移民研究”“沿海地区疍民”5个方面,研究内容丰富,研究视角新颖,立论颇有见地,反映了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显示了海洋文化的现状,对于进一步开展海洋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适合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和工作者参考,也适合历史、经济、地理、华人华侨等研究方向的读者阅读。
江世贵、苏天凤、夏军红、李加儿等编著的《中国近海鲷科鱼类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海鲷科鱼类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养殖技术、种质资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重点介绍了其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与养殖技术、种质研究方法及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等内容。《中国近海鲷科鱼类种质资源及其利用》适合从事海水鱼类养殖及种质资源研究者使用,也可供各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和水产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2014中国海洋年鉴》内容主要是2013年度我国海洋事业的进展情况,少数资料由于事件的连续性而在时间上有所跨越。分为9大部分:综合信息、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沿海海洋管理与海洋经济、海洋公益服务、海洋科技、教育与文化、极地与国际海底、海洋国际合作、附录。
本书内容涵盖海洋学、测绘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词汇,包括海洋空间环境、海洋地质地理、海洋监(观)测、海洋渔业与捕捞、海洋航海与导航、海洋法律法规等常见的单词和词组,以现代各个学科的高新技术词汇居多。全书集多学科的信息词汇于一体,时代特点突出,别具一格,内容丰厚,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既适合于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等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当代青少年学习海洋科学知识的工具书或参考读物。
海洋法制不只是国际法意义上的海洋法,而是既包括狭义海洋法,又包括大量作为法的海洋法律法规的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它不只是规范体系,而是既包括法律规范,又包括支持法律运行的各种制度。在规范层面上,海洋法制是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它涉及事务范围广泛,独立构成一个特殊的法律领域。这个法律领域存在的基本依据是作为“地球重要部分”的海洋以及以海洋为依据的海洋事业。海洋法制的建设服从国家海洋政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作为应用于特殊领域法律体系的海洋法制具有以下特点:(1)追求多重价值,调整领域宽泛;(2)新近才发达,在当代的重要性大于以往;(3)开发与保护双线作战;(4)以海洋为中心,兼顾陆、空;(5)跨法律部门;(6)既服从国际海洋秩序建设需要,又体现各国的特殊利益。
《青岛市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研究》讲述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海洋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海洋高新技术的应用。海洋高技术产业化是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升级的基础,也是未来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根据我国现有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海洋高技术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与高收益的现代高端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装备产业、海洋油气产业、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及海水养殖产业、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深海采矿产业、现代造船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对于推动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打造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并以此为平台推动海洋高技术的产业化、以高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以高新技术武装海洋
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目标是全面、系统掌握我国海洋经济基本情况,完善我国海洋经济基础信息。科学有效地开展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能够为科学谋划海洋经济长远发展,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照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本书由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旨在为明确海洋经济调查中的区域范围和分类提供技术指导。
2005年4月2日至2006年1月22日,我国进行了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历时297天,航程43230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出色地完成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洋考察任务,成为中国人探索人类未知科学领域的一大壮举。 大洋科学考察是以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的一项具有探险性的人类探索海洋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随着世界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正在形成高技术群,有望成为与航天技术、核能利用技术和海洋技术发展的与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船长以日记的形式全面、翔实地记录了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特别是对航行与科考过程的细节均有详尽的描述,是一份完整的现场记录,具有较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对于介绍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和普及大洋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海洋产业的开发与发展直接反映了人类对海洋的“眷顾”。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本国的海洋产业,海洋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世界海洋产业的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海洋资源开发成为全球产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传统的海洋水产业还是现代的远洋捕捞业,无论是新兴的滨海旅游业还是资源开发的海洋油气业,海洋产业的各行业都表现了蓬勃生机。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促进和加大海洋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力度。我国实施沿海地区率先改革开放的战略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浙江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和挑战。浙江是陆域资源小省、海洋资源大省,全省海域面积为陆域的2.6倍(2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极为富集。
人类生活在2/3以上都覆盖着海洋的星球上。海洋是产品、信仰和思想从一个大陆传播到另一个大陆的媒介。欧洲文化启蒙后海洋学迅速发展,但在此以前很久,海洋的环境和资源就已唤起生活在海边的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在沿岸航行和捕鱼。海域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对大海的科学兴趣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时代,特别是潮汐现象非常显见,成为人们感兴趣和观测的最早的课题。历史记载了这个海洋要素对亚历山大大帝和朱利乌斯·恺撒的军事行动的影响。为获得知识,观测和实验更加重要,对“自然历史”的研究进步了,并分成几门科学,而对海洋的研究也随着这些科学在进步。欧洲人派出的帆船走得越远,就越需要发展观测,才可能到更广、更远的海洋去。改进航海和减少沉船风险的实际目标支持观测,获得的知识能够对海洋作出更多的描述。有了
《中国区域海洋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成果,并以海洋基本自然环境要素描述为主的科学著作。内容包括海洋地貌、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海洋、海洋环境生态和海洋经济等。本书为“渔业海洋学”分册,该书系统叙述了我国近海各海域渔业生物资源种类组成与渔业生物资源分布与栖息地、渔业生物资源量评估、渔场形成条件与渔业预报、主要渔业种类生物学与种群数量变动、渔业资源管理与增殖等。主要介绍渔业资源分布特征,季节变化与移动规律、栖息环境及其变化、渔场分布及其形成规律、种群数量变动、大海洋生态系与资源管理。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及专家参考,也可供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参阅,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
全书以隽永的笔法、深邃的思考写了部分:走向深海、创新思维、科海觅趣、报刊掠影。告诉读者:什么是深海研究和新世纪的地球科学;为什么要钻到海底之下,揭开地球的秘密;深海的机遇和中国的选择是什么。也试图回答:怎样才能思想活跃与科学创新 ;怎样去寻求科学创新之路——试谈我国地球科学中的思想方法与学风问题;以及创新的障碍究竟在哪里?作者见地独到、思考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海洋技术教程》分准备性内容、海洋基础技术、海洋支撑技术、海洋应用技术四部分:①准备性内容包含“绪论”和“海洋基础知识”两章。②海洋基础技术部分安排“水下声学技术”、“水下光学技术”、“海洋遥感技术”和“水下运动物体动力学”四章。③海洋支撑技术部分设置“海洋工程材料技术”、“海洋通用技术”、“海洋试验技术”和“海洋装备设计与集成技术”四章。④海洋应用技术内容部分,主要在“水下探测技术”、“水下采样技术”、“水下通信与导航技术”、“水下运载技术”和“海底观测网络”五章进行重点介绍。最后还设置课堂实验作为附录。在每一章节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各种技术的定义与范畴的阐述、基本技术内容的讨论,并提出发展趋势。而且每章都列出一些思考题和参考文献,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外花时间加强海洋技术知识
《海洋经济评估模型与方法》针对海洋评估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现代数学模型与评估方法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与分析。书中不仅将现代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为非专业的模型评估人员提供深入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同时将作者近年来数据分析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收录其中,具有的性。《海洋经济评估模型与方法》是以辽宁省海洋经济模型评估项目为背景,旨在为该项目的数据分析与模型设定提供必要的现代数学方法。
《2014中国海洋年鉴》内容主要是2013年度我国海洋事业的进展情况,少数资料由于事件的连续性而在时间上有所跨越。分为9大部分:综合信息、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沿海海洋管理与海洋经济、海洋公益服务、海洋科技、教育与文化、极地与国际海底、海洋国际合作、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