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0%,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尚未颁布海洋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的相关规定、行业标准等,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书拟研究提出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本项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共分为五章。
《广东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对今年来广东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从理论、实践方面整理成册,以为抛砖引玉之举,为广东省海岛保护与开发管理提供参考,全书介绍了广东省海岛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从广东省海岛分类保护、领海基点海岛保护、海岛保护区建设、海岛生态红线划定等方面详细阐述广东省海岛保护的各方面内容,并给出广东省在海岛保护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借鉴外海岛开发典型案例,总结广东省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和保障措施。
本书阐述涉及海洋科技发展的相关理论,分阶段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科技发展政策,重点分析阐述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科技政策的新发展。同时,梳理发达海洋 海洋科技进展,分析我国海洋科技存在的差距和短板。 展望我国未来海洋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并提出促进未来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丛书由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和浙江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从政策、理论层面对我国海洋发展战略进行深入阐述、研究和探讨,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理论基础、指明发展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本书对 海洋治理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厘清联合国、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 海洋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社会应对海洋治理问题的新型路径,以及中国在有关海洋治理的政策理念、立法、司法和执法实践等方面对 海洋治理做出的贡献。
《海洋文明研究》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海洋文明研究”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本系列学术研讨会旨在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倡议,关注蓝色海洋文明,推动海洋史学术研究。其会议论文之结集,收录了会上海洋史各相关领域的 成果。 本辑收录有关论文19篇,涉及古代航运、海防、中西贸易史、海洋物质文化史等多个方面,古今贯穿、洋海并重,通过资料类型及视野的拓展,推进对海洋文明的研究。本书稿涵盖的内容丰富,对于研究“开放、多元、包容、进取”的蓝色海洋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意义。
从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的冰川,到加勒比海上空翻滚的积雨云,再到北大西洋变幻莫测的洋流,本书带领我们穿越150年的历史,聚焦一个至关重要却鲜为人知的理念:地球拥有一套由各部分相互关联而成的 气候系统,其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各个时空尺度上发生动态变化。这一理念构成了发现 变暖与气候变化的基石,而该理念的孕育者,正是那些专注于大气、海洋和冰川研究的科学家们。本书,就是关于丁铎尔、斯托梅尔、丹斯加德等人的传奇篇章。 作者莎拉·德里巧妙地将地球的沧桑巨变与气候科学开拓者们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 我们追随这些 科学家的脚步:他们勇攀火山之巅,透过重重水汽观测大气;他们从厚达千米的冰盖钻取冰芯,抽丝剥茧般揭示地球气候历史的尘封过往;他们胆识过人,奋不顾身穿越飓风和云层,探寻微小能量波动如何掀起狂风暴
本书被列入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也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书共分十二章,即绪论、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海洋环流,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潮汐,海洋与大气,海洋生物,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卫星海洋遥感、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新增了三章,即海洋与大气、卫星海洋遥感和中国海的区域海洋学;其他各传统分支学科的内容也有较多的更新。关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虽未单独成章,但在有关章节中均有意强调了这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海洋科学类本科学生及相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教材,亦可作为相近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对从事相近专业的科技人员或有关行业的管理人员,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海洋环境学》由赵淑江、吕宝强、王萍、刘健编著,内容包括海洋环境学绪论、海洋环境要素、海洋环境的主要生态过程、主要海洋环境类型、海洋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洋灾害、海洋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等,深入浅出,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读者自学使用。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为海洋信息类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础篇)主要介绍海洋信息化的几项基础技术,包括海洋信息获取技术、海洋信息传输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海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篇(应用篇)主要介绍几项重要的海洋信息化应用领域,包括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现象再现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在海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信息技术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海洋信息化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冲绳海槽古海洋学》讲述了: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形成是亚洲中新生代地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与隆升的青藏高原一起,构成了地球上独特的构造格局,改变了东亚的自然景观与资源配置。作为大陆和大洋的结合部和相互作用带,边缘海的环境演化历史不其区域性的特点,同时也受全球性共同规律的制约。中国东部大陆是通过浅水陆架及环绕陆架的半深海一冲绳海槽与大洋发生相互作用的,而欧美大陆主要是通过陆架直接与深水大洋发生相互作用。冲绳海槽作为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典型的边缘海盆,它与相邻海域既是陆地环境气候的制约因素,又为陆地气候变化提供连续记录,其巨厚的沉积物记录了众多分辨率较高的海洋环境演变信息,是放大了的地质信息库。其中包括全球海平面与气候变化、大洋环流路径与能量的变化、海陆物质的交换、岩石圈变形、洋陆间构
中外近代史已无数次证明:强于世界者必始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自海洋。西方列强借着船坚炮利,征服并打开了世界各地的市场,促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如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国,就是凭借着海上霸主地位,逐渐建立起了“日不落”大英帝国;中国近代屈辱史源自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消极放弃海洋的开发与竞争,中国广州、武汉、台湾等沿海城市纷纷被列强侵占和瓜分,导致了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衰败和没落。 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对外交往交流已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的落后始于160多年前的港口被迫屈辱开放,中国的振兴也必然始于海洋特别是港口等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主动开放。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促进工业化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作为发展中的海洋大国,中国要在新一轮的全球
《2011中国海洋年鉴》对遍及全球的海洋发展与开发进行了介绍,对后来对海洋的研究提供了很高的参考。《2011中国海洋年鉴》真实地留下编年的记载,为广大海洋工作者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水平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们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瓶颈问题。而我国的海水与苦咸水资源比较丰富,淡化并利用海水与苦咸水是解决我国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书由我国水处理技术首席专家高从堦院士领衔编写。在介绍世界水资源概况与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各种现代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包括热法(如蒸馏法、冷冻法),膜法(如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电渗析),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方法(电容吸附、气体水合物、嵌镶离子交换膜压渗析、溶剂萃取)等的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并介绍了各种水质标准和水质检测方法。本手册以介绍各种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为主,注重实用,从大型海水淡化厂到船用、家用淡化设施,从海岛、陆地的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到救生用淡
《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较系统地阐述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的理论、方法和应用。、2章是海洋环境荷载的概率模型和海洋平台结构冰致振动的分析方法;第3、4章是海洋平台结构累积损伤及抗力衰减分析与检测、维护和修理技术;第5-7章是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的确定性和可靠性方法以及检测、维修与报废决策方法;第8章是渤海八号生产平台服役安全评定和维修决策过程;第9章是海洋平台结构的实时安全监测方法和系统。 《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可供从事海洋与船舶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工程力学研究、设计与管理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本研讨会和本文集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集刊的一部专集,就是基于此而成为本课题邀请外专家学者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之一的。论文作者们针对东北亚海上交流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专题领域,各以或宏观或中观或微观的视角研究其中的重要问题,开拓了许多以往不曾涉及或不曾深入或不曾认识的学术空间,以充分的史料、严谨的论证阐发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值得充分重视。需要指出的是,本专集论文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尚非本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因此,作为一部会议论文集,本专集在编辑过程中只对个别文字、个别表述作了适当订正,史料、观点等,均尊重各位作者的原文原意。
本书伴随着40多亿年前茫茫混沌之中一个特殊星球的出现,在天地玄黄之际诞生了浩瀚汪洋,苍茫大地由此披上了蓝色水圈的神秘外衣,广袤的大海以她无与伦比的博大胸怀哺育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同时又以她特有的神奇波涛调节风云雨雾,净化环境污染,酿造海底矿产,沟通商贸航道。亘古历史证明,谁占有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开启人类文明进程的钥匙。因此,悠悠5000年人类文明的艰难发展历程无不闪烁着蓝色文明的火花。 当时光进入了21世纪,一个“回归海洋、拥抱蔚蓝”的潮流正在万顷碧波覆盖之下的寂静海底悄悄涌动。5000年披风踏浪,5000年沧海桑田,经过5000年风雨洗礼的中华民族又一次被滚滚流动的时代大潮推向了海洋开发的新起点。几百年的“蓝色商业文明”正悄无声息地逐渐转变为“蓝色工业文明”,因为地球母亲的陆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