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认识海洋(插图第10版)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 者 基斯·A. 斯韦德鲁普著 出版时间 20220301 I S B N 9787533492434 定价 120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本书试图通过多视角、多方位的考察,理解秦汉社会对于海洋的认识层次、开发程度和利用方式,也期望能够就此说明中国古代海洋探索史和中国古代海洋学史中秦汉人的贡献。此前对当时的海洋探索、海洋开发,对当时社会的海洋意识,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海洋文化的总体论说,研究还很不深入。此项研究尝试说明秦汉时期海洋文化的风貌与特色,从而深化对秦汉历史的认识,也为考察中国古代海洋开发史进程及海洋学的历史发展提供学术基础。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学各分支的基本内容。全书共18章,分别从海洋学历史、海洋地质构造、海洋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海洋资源环境,以及海洋生态和生物等各个方面,采用基本原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海洋学持续而快速的发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海洋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本书语言严谨,内容生动,图片丰富,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作为大学海洋学通识教材,为海洋类专业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参考,亦可为大众阅读者打开一扇一窥世界海洋奥秘的大门。
本书试图通过多视角、多方位的考察,理解秦汉社会对于海洋的认识层次、开发程度和利用方式,也期望能够就此说明中国古代海洋探索史和中国古代海洋学史中秦汉人的贡献。此前对当时的海洋探索、海洋开发,对当时社会的海洋意识,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海洋文化的总体论说,研究还很不深入。此项研究尝试说明秦汉时期海洋文化的风貌与特色,从而深化对秦汉历史的认识,也为考察中国古代海洋开发史进程及海洋学的历史发展提供学术基础。
作者将前苏联学者提出并发展的声学中的“矢量一相位方法”用于研究海洋中环境噪声,取得了创新性科研成果。读者会对矢量一相位法的基本理论,该方法与传统的仅仅以声压测量为基础的标量法相比较的优越性,以及矢量一相位法的实质等一目了然。 《海洋矢量声学》中阐述了作者倾注了20佘年心血研制的坐底式和自Eh漂浮式声学测量系统及其使用技术;作者借助这些测量系统,对世界不同海域、不同海况条件下的6Hz~1000Hz频率范围的海洋环境噪声场矢量特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获取了大量的独有数据。这些是本书的最难能可贵之处。
这册台风图集汇总了黄海站、东海站众多锚系式观测浮标观测到的22018年期间28个台风经过我国沿海的实时观测数据,这些数据非常来之不易。试想一下,当台风到来的时候,观测船只因为人员和船舶的安全必须进行避风,所以不可能获取到台风的实测数据,而雷达、卫星等观测设施则采用的是遥测方式,更不能得到台风过境时的实测数据,所以最终这些锚系式浮标在坚守岗位,获取到宝贵的台风实时数据,这些宝贵的实时观测数据便成了研究台风的实测资料。
印度洋观测起步较晚,但已有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印度洋季风和海气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我国气候,因此,增强对印度洋海洋环境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认识意义重大。上层海洋是海洋热量、动量和能量较为集中的层次,印度洋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其他主要海洋现象都反映在上层海洋的热盐分布结构中。本书对印度洋上层海洋的风场、海浪、海流、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声速、混合层深度、位势涡度等要素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书更新了我国在印度洋的基础性图集资料,对今后印度洋的海洋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直观并有价值的参考。
《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方法》分为四章,即资料的预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温盐资料分析与水团分析方法、潮汐潮流分析方法和海流资料分析方法。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方法》在系统介绍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资料预处理方法,对流、潮等海洋要素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的步骤,弥补了同类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缺乏。
《Python基础》是大气海洋学科方向学者的python入门书。《Python基础》侧重于介绍大气海洋学科领域python编程最常用的基础知识,包括即也阻的获取、安装、环境编辑器等内容,示例介绍了python语言基础,流程控制,列表、元组、字典与集合,函数,类和对象,模块,存储户等基础知识。结合python基础知识,介绍了异常处理、计算生态、正则表达式、python脚本、日志等内容。文后结合习题帮助读者解决常见编程问题和困惑,从而帮助读者实现时也on知识的灵活使用和综舍编程,将python用于大气海洋工程当中。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新技术》以海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为研究对象,从噪音压制及多次波衰减技术、成像处理技术、地震速度场建立技术、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技术及地震处理系统优化等几个方面的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海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新技术》可供从事海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海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导论》对合成孔径雷达及其海面成像机理中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双站SAR中的前沿课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全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合成孔径雷达、海浪与海浪谱模型、海面电磁散射计算、SAR海面成像机理以及SAR内波成像机理等。 《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导论》可供高等学校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从事海洋微波遥感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中国海洋学会成立已届30年。30年来,中国海洋学会作为国家科技强国、科技兴海,海洋科技知识创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紧密围绕国家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海洋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把握海洋科学发展脉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活跃学术思想、促进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学会会员和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瞄准海洋学科发展趋势,力推学科渗透与融合,践行学术观点切磋和争鸣,撰写海洋类科研论文和涉海理论文章,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以及跨学科的海洋学术交流格局,分会、地区以及国际交流有了新进展,为中国海洋学会30年的学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0年来,中国海洋学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和品牌。在庆祝中
《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论文集(1):海洋科学前沿》主要内容包括:春季一次黄海、东海层云-海雾过程的研究、东印度洋季节内振荡信号的年际调整及其机制、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强度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ENSO非对称及其机制初步研究、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动力统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海洋地球物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台风SAR遥感研究、北太平洋副热带和副极地流涡强度和位置指数的建立等。
《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方法》分为四章,即资料的预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温盐资料分析与水团分析方法、潮汐潮流分析方法和海流资料分析方法。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方法》在系统介绍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资料预处理方法,对流、潮等海洋要素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的步骤,弥补了同类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缺乏。
《中国近海海洋:海洋底质》结合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我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图集编制”(2008FY220300)以及其他相关专项和项目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中国近海海洋:海洋底质》力求准确表达中国近海沉积特征,展示中国近海沉积地质的基本数据,并对沉积作用过程、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中国近海沉积地质新认识。
These collectanea include 59 articles of my English works from 1964 to 2007. The first article,Pro fessor Zhu Kezhen Opening up a Path for Research on Climatic Change in China , was writ-ten in Prof. Zhu- s honour in his twenty-year Yahrzeit, to memorate his contribution as a dis-tinguished lead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With passion, democracy and innovative spirit, he promoted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higher educationsin China, and hence enjoyed a high prestige among Chinese intellectuals. His research fieldsranged from meteorology and geography to natural science history, in particular, historical climat-ic change, on which he had written eight articles. His last and most prominent paper, entitled Preliminary Study on Climatic Change during Last Five Thous and Years /n China , opened up the path for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and induced many scientists thereafter to engage in this field.
本书基于我国的海疆与海权,对南沙群岛来自多源的空问信息进行融合分析,旨在就辽阔的南沙海域中,我国固有的40余个岛礁被他国非法侵占的态势,从岛礁区位、地质地理背景,图文并茂地逐一列述了近200个岛、洲、礁、滩所表现的自然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予以量化,并阐述了建立我国海岛国家权益的监测警示系统的依据,以及基于GIS海岛警示系统的设计要点。 本书可供国家策略、外交、军事、国土、海洋、地质、地理、测绘、遥感、航海、水产与军事院校等专业和部门相关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