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讨论了海洋资源的有关概念、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特点、分类、分布,海洋资源权益的国际法条款、我国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意义。系统介绍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影响因素,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战略;海水及水化学资源的特点、分类,海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海洋水化学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滨海砂矿、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多金属结核、海底富钴结壳、海底磷矿和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海洋油气资源的基本知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历史及现状、海洋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能资源的基本知识、海洋能开发利用及其意义、各种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我国海洋能资源的评价和发展战略;海洋空间资源及其开发战略、海洋旅游资源的
“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富饶的海洋》分册。
2009年是中国发展历史进程中力挽狂澜、高歌奋进的一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使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率先复苏,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极大地振奋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昂扬斗志和壮志豪情。在这一形势的鼓舞下,中国海洋事业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简明海洋科普知识读本》共分八个篇章,依次为海洋现象篇、海洋资源篇、海洋生物篇、奇异海岛篇、船舶胜览篇、探秘海底篇、壮美极地篇和魅力青岛篇。海洋现象篇,从浩渺的太空开始,以宏大的视野开启全篇,对地球上的海与洋、海峡海湾进行了描绘;通过对海洋现象与海洋灾害的介绍,让你从时空变幻中与海洋来一次亲密接触。海洋资源篇,从人类与海洋的视角,发掘了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动力能源以及海洋交通运输等曾经及未来带给人类的福祉。
每当我们在岸边捡着浪潮送来的贝壳,望着一望无际,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的海洋的时候,总是在想蔚蓝色的海水下,到底生活着哪些生物?是否有高度文明的“海底人”?又是否真有美人鱼? 提到“一闪一闪”、“灿烂的光芒”这些词时,我们会想到晴朗的夜空,眨眼的星星。其实在海底也会有这种现象,海底的鱼也会常常发出灿烂的光芒,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昵?众多的海洋之谜,等待我们来揭开。因此,我们要不断向前,勇敢攀登科学高峰。
为了弥补我国文博事业之不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很久以来,我们~直想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出版一套以真实图片为主的知识读物,让读者既能读到丰富的知识,又能直观地感知客观世界与人类文明。《当代博物馆丛书》的正式出版,实现了我们这一夙愿。 《当代博物馆丛书》共分10册,包括《天文博物馆》、《地理博物馆》、《植物博物馆》、《动物博物馆》、《海洋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水陆交通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社会历史博物馆》、《体育博物馆》。这套书以精美真实的彩色图片为主,配以丰富生动的文字,科学系统地介绍自然、社会与艺术知识,展示当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和艺术珍品,描绘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讲述科学家、艺术大师及其他历史人物的生平轶事。《当代博物馆
由于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在2004年的年末,有关媒体评选当年十大国际新闻时,未能包括这一重大事件。但毫无疑问,这次大海啸及其造成的灾害与影响令全球为之瞩目。 从大海啸发生之日起,我们就密切关注这一事件,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此书由刘俊主编,滕军、汪鹏、张芳苒和李杰等同志参加了具体撰写工作。
由于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在2004年的年末,有关媒体评选当年十大国际新闻时,未能包括这一重大事件。但毫无疑问,这次大海啸及其造成的灾害与影响令全球为之瞩目。 从大海啸发生之日起,我们就密切关注这一事件,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此书由刘俊主编,滕军、汪鹏、张芳苒和李杰等同志参加了具体撰写工作。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海洋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映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海洋界中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本书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中国海洋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和中国海洋学会成立30周年。 本书可供海洋界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