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早生物的诞生源地;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对全球气候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海洋是国防前哨,海洋环境对海上军事活动有很大影响;海洋还是认识宇宙、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理想试验场。
由于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在2004年的年末,有关媒体评选当年十大国际新闻时,未能包括这一重大事件。但毫无疑问,这次大海啸及其造成的灾害与影响令全球为之瞩目。 从大海啸发生之日起,我们就密切关注这一事件,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此书由刘俊主编,滕军、汪鹏、张芳苒和李杰等同志参加了具体撰写工作。
烟波浩渺的大海是那样令人向往,它时而风平浪静、温柔似水;时而波涛汹涌,浊浪滔天,充满了神奇的魔力,所以总是让人们着迷不已,总是想不断地探究其中的奥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掌握了许多有关海洋的知识,对海洋的了解也已经越来越多,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和挖掘,而这一重任则落到了广大青少年朋友的身上。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它对于人类来说既亲切又神秘。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目前,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海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开展海洋信息共享,建立集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灾害、生态等于一体的海洋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系统,对于实现我国海洋的综合管理,提高人们的海洋意识,实施海洋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巨
海洋的浩瀚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海洋的丰饶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宝藏,而海洋的神秘则让人类既恐惧又忍不住想要接近它,从而探寻那些隐藏在海洋深处的秘密。对人类来说,海洋是强大的、神秘的、难以征服的。人类对海洋的梦幻与追求一脉相承,而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探索海洋,认识海洋,是人们不懈的追求。
“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神秘的海洋》分册。 多位专家合力打造,全新角度奉献!“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阐释了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本书为系列之一。 海洋是怎样诞生的?海水来自何方?海底高耸的山脉、深邃的海沟是如何形成的?……海洋不仅是一个物资的宝库,而且是一座知识宝库,它正等待着人类去开发。
本书系统讨论了海洋资源的有关概念、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特点、分类、分布,海洋资源权益的国际法条款、我国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意义。系统介绍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影响因素,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战略;海水及水化学资源的特点、分类,海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海洋水化学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滨海砂矿、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多金属结核、海底富钴结壳、海底磷矿和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海洋油气资源的基本知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历史及现状、海洋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能资源的基本知识、海洋能开发利用及其意义、各种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我国海洋能资源的评价和发展战略;海洋空间资源及其开发战略、海洋旅游资源的
《航海学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23副用2016版)》分为六章,章介绍了气象学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了海洋学基础知识;第三章介绍了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第四章介绍了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第五章介绍了天气图基础知识;第六章介绍了船舶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应用。 《航海学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23副用2016版)》适合于无限航区和沿海航区各个等级二/三副适任证书考试培训使用,也可用作航运管理相关人员工作参考书。
《海洋十论(进入海洋世纪后对海洋的初步思考2001-2010年)》辑录的是作者黄建钢10年来对“海洋”的思考,保留了当初很多思考的痕迹;又是一本著作小册子,阐述的是作者对“海洋”思考的逻辑及其结果,试图建立一个严谨的逻辑演绎的循环系统。
《全国高等院校海洋专业规划教材: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2版)》共分为11章。主要介绍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外渔业资源、渔业基础生物学、鱼类集群与洄游分布、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等内容,特别是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学科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
《海洋工程类环境影响评价》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海洋工程类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海洋工程的特点,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出发,重点介绍了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海洋工程环境风险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等,并结合书中内容提供了相关的案例。
从赤道到两极,从沿岸礁石到深海底,不同环境里的海贝或爬行生活,或固着生活,或游泳生活。它们究竟如何行动,如何捕食,如何自卫?翻开魏建功主编的这本《海贝生存术》,谜底一一揭晓。
从赤道到两极,从沿岸礁石到深海底,不同环境里的海贝或爬行生活,或固着生活,或游泳生活。它们究竟如何行动,如何捕食,如何自卫?翻开魏建功主编的这本《海贝生存术》,谜底一一揭晓。
《海洋战略研究》围绕海洋权益、海洋开发、海洋战略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科学兴海、加快“蓝色国土”开发、培养海洋人才、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观点;就加快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等方面进行探讨;在完善我国海洋事业管理体制、整合海洋执法队伍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海洋战略研究》部分汇集了作者陈明义近几年在报刊上发表的二十多篇文章。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大会发言和提案十多篇。第三部分是作者接受报刊采访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