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集 卷》为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个人系列四卷本论文集“山海集” 卷,共收论文32篇,文章内容涉及历史地理通论及专题性研究,历史地理学学术史发展总结、历史地理学家学术成果评述,以及部分考证性文章等。本卷所收论文,是吴松弟教授在较长时间段内集中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成果汇集。吴松弟教授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方向的代表性学者,其个人研究成果,体现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学术传统,也是吴松弟教授关注新学术资料、开启新研究领域的集中体现,其论文的汇编结集出版,能够为后续学者的集中查阅及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与评述提供较多的便利。
在斯文?赫定所处的年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还没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旧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斯文?赫定结合自身多年探险经历与历 其他 探险家的事迹,描绘了一幅人类如何勇敢地挑战自然、探索未知区域的画卷,在人类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 ,这样的经历和探索精神依旧值得回味。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斯文?赫定从欧洲一路往东,横跨亚洲大陆到达中国、日本,穿越沙漠,翻越高原,登上冰山之巅,九死一生的丰富经历,还可以看到对他产生影响和激励的先行者哥伦布、利文斯通、斯坦利、富兰克林、沙克尔顿等人在 各地的精彩故事。 本书曾经在瑞典作为青少年的教科书,与 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诞生于同一时代,既是供青少年了解世界历史地理的简明读本,也是了解斯文?赫定经历和人类探索地球历史的 性读物,既有生动的人文地理描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民族志》第一卷的长篇导言,探讨的主题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二是拉采尔晚年(1901年)发表的长文《生存空间:一项生物地理学研究》,这篇长文通常被视为其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通向市场、制度和社会共同进化之路的独特新观点。对市场和公共部门改革、发展、公共管理、政治和法律感兴趣的人都能从中获益。基于对三个大洲范围广泛的案例研究和各种各样的概念来源,著者们发展出了一种澄清标记治理进化的依赖关系的本质功能的理论。这反过来以一种全新方式描绘了对政策实验开发的空间。因此,它提供了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工程之间的中间地带的一种新的绘图。在理论上,这种方法利用了广泛的资源配置:制度和发展经济学、系统理论、后结构主义、行动者网络理论、话语理论、计划理论和法律研究。
书号:9787573906250 书名:人体简史(全彩插图版) 定价:199.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作者选取了我国东南宗教发达的典型地域—浙东的北江盆地,充分利用该地丰富的现存族谱史料,通过较为系统的资料批判和文献整理,追溯千年以来该地宗教与部落的变迁历史;同时,详细梳理现今居住于北江盆地的数百个宗族的空间形态与发生学系谱,并以北江盆地的研究结论为模型,探索“近世型宗族”的源流与发展脉络,重建“近世型宗族”的发展发育历程,为“近世型宗族”演化史研究提供了比较明确、细致的时间标尺,也为“近世型宗族”的区域差异及特质等探索积累了研究素材。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地理学各专业学生。在教学计划中,自然地理学课程起着先导课、基础课的作用。它既担负着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任务,也担负着阐述自然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并且适当介绍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任务。同时还必须帮助学生从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砌中跳出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到一个自然要素的变化可能使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书出版以来,被许多院校地理系及相关专业广泛选作本科教材,并被指定为硕士、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由于需求量大,先后重印11次。并于l994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地理著作二等奖。这对我们无疑是巨大
本书分九章介绍长江口湿地: 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长江口湿地的基本概况与保护管理现状,阐述了湿地淤长的历史与冲淤变化研究,分析了湿地围垦历史及其影响;第四章至第六章详细阐述了当前长江口湿地植物群落格局及其监测,并以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为例,探讨了长江口湿地生物入侵影响及治理方法和途径,并基于涡度通量技术,讨论了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等;第七章至第九章剖析了长江口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原因,提出了未来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憧憬了对自然湿地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的人工替代栖息地等湿地生态建设技术,并展望了未来基于长江口郊野公园开展湿地文化构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