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本书由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倾全馆之力,与诸多法国科学家共同打造,以图像形式梳理人类对已知世界的认知边界,致敬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自然史》作者乔治 布丰。 博物学是从命名现有事物开始的,这本书让我们在约200件万里挑一的珍贵藏品中 看见 自然生命,理解万物是如何演化的。全书分为8个篇章,横跨古生物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从始祖鸟到现代鸟类,从地球岩石到地外陨石,涵盖自然界的方方面面。艺术品级别的影像质量,搭配策展级别的编排,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在广阔的宇宙中,搭建人类已知自然世界的知识宫殿。 近400年博物收藏,沉淀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洞察,堪称影像版《自然史》。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增汇技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全书共分三篇:上篇(至六章)主要介绍了自主发展的碳收支模型集成系统、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数据信息库、碳模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以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现实格局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中篇(第七至十三章)详细介绍了我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与技术;下篇(第十四至十八章)探讨了后京都时代可能的碳减排方案和思路。
书号:9787571030162 书名:生命绽放:克里斯的自然艺术 定价:23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仪式与象征,作为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特征的行为表述与符号表述,弥漫于日常生活却又经常被视作当然甚至被视而不见。我们关注这一充满文化意义的人类创造与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揭示和理解现代社会中民众的心智逻辑、权力的运作以及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无论正式权力还是民间权威,其对传统的本土性资源的利用,都是在使用属于人类共通的、持久的象征方式,无论这种利用是自觉的还是不很自觉的。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 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著,黄润华、韩慕康、孙颖译的《地理学与生活(全彩插图 1版)(精)》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 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 可读性,读者通
一、《中国水系辞典》是一部以河流、自然湖泊、人工湖泊和灌溉渠道等为单词要素列目的大型工具书。所收辞目一律以1982~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测绘局印制出版的l:50~l:100万地形图、政区图、水利工程图上核定现用河道(湖泊)和水利工程名称列目。一水多名,均附在正名之后,不另列条目;一名多水,则分别列目。辞目一般只收列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等水系)干流以下至四级支流止,即长度在40公里左右,集雨面积200~300平方公里以上的单独水体。对少数长度、集雨面积虽然达不到收集标准的,而其历史地位重要或为某县某地区的主干河流亦酌情收入。二、我国l:50万地形图上标有湖泊名称的较大湖泊有1000多座。《中国水系辞典》收入常年积水面积2~3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其中包括积水面积小于此标准的但有影响的湖泊,如
《青海省情知识丛书:青海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青海省情知识丛书》的一种,旨在从生态环境方面介绍青海省生态环境的整体现状。 为了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青海省情知识丛书:青海自然生态环境》试图从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现青海省的生态环境全貌。 通过《青海省情知识丛书:青海自然生态环境》,读者既可以对青海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概览性的认识,也可以取其中一部分,作为学习其他领域知识的有益补充,还可细细研读,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数据,为在生态环境方面进一步的探索作一些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