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他所提出的大陆漂移说,阐述了漂移论的本质内容以及与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的关系,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方面对漂移论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探讨了大陆漂移的可能性以及动力。本书内容在地质学界和地球物理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之后拉开了地球科学革命的序幕。
每一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都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精心挑选了25种动摇地质学根基、改写地球演化史的岩石、露头或地质现象,从经典露头到月岩再到彻底改变我们对地球运作方式认知的板块漂移,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化身 侦探 ,透过这些石头,寻找关于地球历史的蛛丝马迹,拨开重重迷雾,侦破 地质谜案 。25个地质发现如同25块拼图,拼凑出地质史的全貌,串起地球的演化历程。 每个地质发现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作者无疑是讲故事的好手,他还为我们述说了老普林尼为了考察火山而不幸身亡,威廉 史密斯坐过牢,魏格纳为了证明 大陆偏移 葬身北极 他们倾其一生,执着如一,被质疑、遭诽谤,历经各种困难,才终于真相大白。 全书以先提出谜题后进行分析的问答形式,带领读者追随科学家的脚步,破解地质学上的重大谜团
对食、色、繁殖的饥渴是地球上有80亿人口的原因。在地球上生活意味着不断地欲求,这些欲望带来不断增大的人口密度,后者正是文明得以出现、维持的根本物质要求。 我们的内在自然推动着大部分人摈弃觅食、发明农业,造成了深刻的社会与环境后果。同样的自然此后驱动我们迁往新的土地,创造新的产业与帝国,发动战争,容忍高度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制造污染,每当我们陷入物质性极限时,驱动我们寻求创新。 人类的欲望一再驱动我们征服地球上某处新的地方。换句话说,地球正是欲望的家园行星。
19世纪90年代末,极地探索的 英雄时代 开始了,无畏的探险家们与遥远南方的严酷环境作斗争,探索南极大陆,并成为首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罗伯特 斯科特、罗阿尔德 阿蒙森和欧内斯特 沙克尔顿这三个人领导的探险行动是本书的主题。《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描述了他们在尝试过程中所面临的非凡挑战和经历的极端困苦。全书配有精美插图,包括印刷品、绘画、船舶线图、导航设备乃至个人物品等,此外本书附录还详细介绍了各探险队的成员名单以及人物小传。
本书从了解地理学、认识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气候、地貌、陆地水文、植物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地理学的应用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体系,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地理学这一学科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一个丰富立体的地理学世界,对提高读者在地理学方面的素养、普及地理学知识起到推动作用。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岁的生日。120年前,商务印书馆前贤怀揣文化救国的理想,抱持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的使命,立足本土,放眼寰宇,以出版为津梁,沟通中西,为中国、为世界提供最富智慧的思想文化成果。无论世事白云苍狗,潮流左右激荡,甚至战火硝烟弥漫,始终践行学术报国之志,无改初心。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一次偶然事件的产物或者一系列幸运事件的综合结果,还是编织宇宙织物的生物化学推动力的结局?假如是后者,这些推动力是什么?它们怎样不仅对生命起源负责,也对朝着复杂性不断提高方向前进的进化过程负责?本书试图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并极大地激发你的想象力。《生机勃勃的尘埃》记述了地球生命的奠基性历史,是一部只有具备诺贝尔奖得主克里斯蒂安 德迪夫教授那样的权威地位和渊博学识的人才能写出的生命传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10省(自治区)精心组织、共同推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为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整理形成了《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总结及典型案例汇编》。本案例汇编共分为2篇,第1篇是各省(区)试点总结报告,从试点任务的多个方面总结生态综合补偿工作的做法和成效。第2篇是试点县(市、区)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了地方在生态综合补偿实践中探索出的好模式、好做法。
地球并不平静,时刻运动中的板块以地震和火山彰显自己的活力。作为两种自然现象,地震可能会给人类造成灭顶之灾;而喷发的火山一方面将地球内部物质送至地表,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无法脱离地震与火山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了解这两种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找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的办法。本书将结合近几十年来的最新研究,探讨地震与火山活动的形成机制、相关影响,并阐释预警与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然,进而保护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自然教育指南》主要是面向一般公众和初次接触自然教育的从业者,通过回答 何为自然教育 等问题,为自然教育的教育 需求者 提供一本认识自然教育的科普读物;而本书则主要面向自然教育的教育 供给者 ,回答 如何开展自然教育 这一问题,是对自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为了体现适用于自然教育工作者的特点,本书力求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对自然教育的内涵、发展历程、思想形成过程做出介绍;在实操方面,对开展自然教育所需的基本要素、软硬件设施、人员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概括。同时,鉴于自然教育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我们对如何进行自然教育的受众调查和市场评估也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做法,并对自然教育政策体系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生态环境犯罪理论与实务》是一本将生态环境犯罪理论研究和公安机关司法实践相结合,追求实践为理论提供实证研究对象、理论为实践释疑解惑,实现理性互动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涵盖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涉及的罪名案件犯罪构成分析,内容翔实、实体程序兼具,具体包括法律适用、证据指引、实训等内容;二是汇集打击生态环境犯罪执法取证实务中遇到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以现行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为依据,详细分析,论述客观,以厘清执法办案中的误区;三是坚持开创性、操作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统一,突出针对性、把握实用性、注重广泛性、立足可读性,力求静态法理分析和动态执法取证的统一与和谐,以服务公安教育为宗旨,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警务人才。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本书充分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学科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内容;从理论基础角度介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与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群落、环境/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深入分析了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介绍了应用生态规律和原理对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以及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的方法技术;并强调了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欢迎来到低潮线以上的世界,水与土的原始交汇处,斑斓浩荡的生命之河的源起。 这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存与进化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在基岩海岸、沙质海岸还是在珊瑚礁海岸,各种生物适应环境,超越对手,逃脱敌人,繁衍与进化,与海滨互相塑造了彼此的形态。 且看海滨亿万年来的演化变迁,且听海滨万千生灵的壮丽进化史诗。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是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而成的水生生物群落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可以认为,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素有 地球之肾 的美誉。据统计,湿地面积仅占地球总表面积的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我国
近年来,肆虐的森林大火已经摧毁了世界各地的大片地区,预计由于气候变化,我们将在未来看到 多这样的情况。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野火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大规模的火灾在塑造地球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德鲁·斯科特讲述了火对我们星球的大气、气候、植被、生态以及植物和动物生命进化的影响。它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 ,也推动了开花植物的传播。作者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揭示地球历史深处的气候,让我们了解早期人类是如何驯服火并使用它的。
书号:9787522918419 书名:大地5亿年:土壤和生命的跃迁史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