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册】生物太好玩 物理太好玩 化学太好玩
46亿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地质进程,伴随着地球内部构造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生命从无到有并不断演化。这些生命形式适应并改造着生态环境,逐步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多样性。每一次地质事件都对地球当前的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分为6 章18 个小节,这18个小节分别对应于18个主要的地质时期,每个小节都对一个地质时期重要的地质和生物演化事件进行了翔实的介绍。本书还在最后对现代地球及生物圈的演化方向进行了总结。 本书的每一章都由该领域的资深学者执笔,使得这部巨著能够清晰和全面地展现我们地球的非凡历史。
如果把地球挪到金星的轨道上,会发生什么? 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短吗? 为什么星系也会有“高矮胖瘦”? 黑洞真的是一个“洞”吗? 浩瀚星空,美丽而神秘。那些闪烁的星星离我们到底有多远,那上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会有其他的生物吗?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我们居住的星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又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在循环往复呢?人类一代接一代地凝望着天空,想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如何与天空中的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宇宙学,我们将会以全新的宇宙视角来看待人类和地球。 《星空黑洞宇宙学》由4位世-界-级天文学家联袂打造,全球畅销15年,被100多万学生奉为圭臬。书中内容全部出自名校杰出教授的课堂,通过趣味宇宙学问题引入,辅以细致、前沿解答,指引好奇心,在探究中构建通识思维。书中还加入了大量最新天文发现
《山海集 卷》为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个人系列四卷本论文集“山海集” 卷,共收论文32篇,文章内容涉及历史地理通论及专题性研究,历史地理学学术史发展总结、历史地理学家学术成果评述,以及部分考证性文章等。本卷所收论文,是吴松弟教授在较长时间段内集中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成果汇集。吴松弟教授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方向的代表性学者,其个人研究成果,体现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学术传统,也是吴松弟教授关注新学术资料、开启新研究领域的集中体现,其论文的汇编结集出版,能够为后续学者的集中查阅及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与评述提供较多的便利。
水库是用坝体拦截江、河,储存水资源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灌溉、防洪、发电、提供民用和工业用水及航运等功能。水库地震是与水库蓄水、库水加卸载直接相关联的地震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大中型水库迅速增加,水库地震事件不断增多,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促进了水库地震研究的深入。 水库地震研究是现代地震学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有关水库地震的许多重要问题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水库地震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团队之一,在2007-2011年我们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水库地震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调研,并在新丰江、三峡、龙滩三个库区开展了 高密度 的数字地震观测,对水库地震的主要特征和发生环境条件开展
自古以来,茫茫宇宙就让人们充满好奇和遐想,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人们感 兴趣的宇宙相关话题进行介绍和阐述。全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人类的家园 地球、地 球的忠实伴侣 月球、漫游太阳系、绚丽多彩的恒星世界、穿越银河系、探寻宇宙空 间。本书通过讲述宇宙中绚丽多彩的天体及有趣现象、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近期新成果,向 广大青少年读者展示了天文学的无限魅力,让读者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拉近了读者与天 文学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太空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 浓厚兴趣。 ?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普通天文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课外读物。
《北京当代自然灾害史》1949年以后,随着自然环境主要是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内容与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不同。例如北京的水灾更多是以城市水涝,甚至淹死人命的形式表现出来,至于旱灾,也大多以饮用水匮乏的形式表现出来,南水北调就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地震灾害的危险更多是潜藏在外表豪华而质量低劣的建筑物上,发生地震时瞬间都会变成无情杀手。卫生方面,虽然过去猖獗的各种传染病已经基本得到抑制或已经多年不见。但是,在近几十年间有的死灰复燃,而且新的突发性的恶性传染病往往一时超出我们的经验,造成恐慌,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本书试总结1949年 2000年来北京各种灾害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目前的减灾和救灾工作提出有益的启示。
神秘的北极斯瓦尔巴群岛,为什么那里能成为极地科研、探险和旅游的圣地?为什么那里会聚集如此多的极地动物?为什么那里会成为植物的“小人国”?为什么那里被称为“天然的极地冰川博物馆”?……本书是博物学者段煦多次前往北极考察的笔记,系统介绍了地处北极腹地的斯瓦尔巴群岛环境,以及那里的动物、植物、地貌和人类历史遗迹 ,作者力求以客观的笔触,为您揭开这片神奇岛屿的面纱,带您走进这片属于北极熊的土地。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科学、艺术与想象》是近代地理学开山之作,既是一部制图和探索的历史,也是一部艺术作品,荟集了19世纪风靡一时的比较地理绘图,呈现了科学与视觉的双重特性。书中的绘图为斯坦福大学大卫·拉姆齐地图研究中心所珍藏。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少量对山体的描述,限于文字和数据,并不能直观地展现山脉。18世纪,人类到达了地球大部分陆地和海洋,但细节仍不清楚。大众渴望认识这个新奇的世界。 各地的探险家陆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测到山峰和瀑布的高度、河流的长度、湖泊或岛屿的面积等地理数据。随后,这些数据辅以对未知之地的想象,被绘制成一幅幅 视觉享受的比较图,将冰冷的科学数据变成了充满美感的艺术作品,整个世界便浓缩为人们手中那别具特色的地图集。 书中的绘图展现了一种与
书号:9787571338640 书名:宇宙视觉史(精装) 定价:1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地球约70%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但是人类仅探索了海洋的5%。海洋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只有充分认识海洋,才能更好地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数次的深潜向我们揭示了种种海洋奇观:环境恶劣的海底热泉、外观奇特的海洋生物、比喜马拉雅山脉更高的海底山脉…… “深海女王”西尔维娅·A.厄尔运用她超过7000小时的潜水工作成果,呈现更新的海洋知识。全书回顾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介绍了海洋的特性、演变、现状,以及各种海洋生物,并探讨了碳排放、蓝色经济等前沿议题,深刻论述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它配有300多张珍贵图片,展示了壮观的水下世界,为我们带来一场奇特的海洋之旅。
本论文集分化学地理、环境化学、环境医学、可持续发展研究四部分,汇集了作者在微量元素化学地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近海和基塘水产养殖水污染与防治、广州市居民食物微量元素含量和膳食摄入的安全性评价、广东经济高速发展区人地系统发展特征和调控机制、城市污染河道重金属形态转化、西南石灰岩山地区自然资源有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果论文,可供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农学和医学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