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旨在加强国家对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宏观质量控制、规范管理,是国家组织的对申请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认定的重要环节。1998年,编者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200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修订。
本书基于Fluent 6.2.16版本、Gambit 2.2.30版本和Tecplot 10.0版本,共13章。全书首先详细介绍了Fluent软件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典型的实例来讲解Fluent在传热、传质及流场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包括运动部件的速度场模拟、UDF和UDS的使用、并行计算的设置、计算区域的绘制和边界条件的定义、Tecplot的数据处理等。每个实例都有详细的说明与详尽的操作步骤,读者只要按照书中的指示与方法操作,即可完成一个具体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进而逐步掌握利用Fluent进行流体流动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振动理论及应用(第5版)》是振动理论的典型教材之一,以讲述线性振动理论为主,从单自由度、多自由度到连续体,从自由振动到强迫振动(包括无阻尼和有阻尼情况),从间谐激励、冲击激励到一般激励,最后两章还介绍了振动和非线性振动,内容丰富、叙述清晰、例题和习题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是一本在国外受到普遍赞赏的教材,至今已经出到第5版。 利用计算机分析多自由度、复杂结构系统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解决工程振动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本书为读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5版更加强了学生利用MATLAB等软件求解工程振动问题能力的训练。 本书内容与我国多学时振动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相近,可以作为力学、汽车等专业本科生和工科专业研究生振动理论课程的外文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参
《力学系列教材:理论力学》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理论力学教学而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力学模型的建立,结构模型在力作用下的平衡,刚体的质点的运动学,动力学的定理,分析力学基础等内容。
这本《振动理论与分析基础》简明系统地讲解了线性振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多自由度系统振动、连续系统振动和振动理论基础。考虑到高效的振动计算和分析商用软件的广泛应用,因此《振动理论与分析基础》淡化了振动微分方程建立、求解和分析技巧。《振动理论与分析基础》可作为工科院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振动理论教材,也适合从事结构振动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道路与铁道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根据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三篇:第壹篇流体力学,包括流体的基本知识、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阻力损失与管路计算;第二篇工程热力学,包括工质及理想气体、热力学第壹定律、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水蒸气、湿空气:第三篇传热学,包括传热学概述、稳态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传热及传热的增强和削弱。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热工控制及自动化、电厂化学、热工测量仪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能源动力类短训班、培训班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弹性力学与有限单元法》讲述弹性力学与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设计方法。全书分为两篇共18章。篇弹性力学,介绍了应力分析、应变分析、Hooke定律和空间问题的基本方程及柱体扭转,重点讲述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解题方法,即用逆解法和半逆解法解平面问题,同时介绍了作者近年来用应力法、和函数法解弹性力学问题的方法以及确定应力函数的一种简便方法。第二篇有限单元法,介绍了杆系有限元和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在深入浅出地讲述有限元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有限元程序设计的方法。书中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平面刚架、空间桁架、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和八节点等参单元的计算程序,以供学生上机实习之用。 《弹性力学与有限单元法》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弹性力学和有限单元法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
本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量子力学》的配套书。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量子力学基本概念与公式的归纳和总结,二是各章习题的解答(136题),三是七套模拟试题的解答。 本书是物理学各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的科技人员参考。
《离散生长模型表面界面粗化的动力学标度性质》是作者寻之朋、张哲、陈祎力由多年来从事非平衡统计物理和生长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整理而成的。全书共13章,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表面生长过程的标度性质和奇异标度行为;第2章至第5章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描述表面生长动力学过程的离散模型在欧几里得基底上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表面生长动力学过程所具有的标度行为并探讨导致这些标度行为的物理机制;第6章至0章对描述表面生长动力学过程的离散模型在分形基底上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基底的分形结构对模型生长表面动力学标度行为的影响;1章和2章为进一步探讨基底结构及配位数对生长表面动力学标度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离散模型在其他种类的一些基底上生长的动力学过程;3章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SAP2000是用于结构分析与设计的有限元计算软件之一。本书共分为7章,前3章详细介绍了SAPOOO的基本概念、建模和分析功能;后4章分别对不同的结构分析类型进行举例说明,包括线性静力分析、线性动力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四类。对于每一个典型例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在例题的演示之前进行阐述。此外,书中对某些重点内容、应引起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的操作技巧等均有所提示。 本书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涉及的工程实例广泛且有代表性,可帮助初学者轻松掌握SAP2000软件的分析及应用功能;对于有软件应用基础的工程师或科研人员,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起到深入提高的作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的教材。
本书是一本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力学科普读物,内容大致可分为“力学诗话“和“力学趣谈”两部分。“力学诗话”的文章,力图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入手,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交融在一起阐述。“力学趣谈”的文章,结合问题研究的历史,就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力学现象,风趣地揭示出深刻的力学道理。 全书内容生动新颖,文理交叉,图文并茂,笔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本适合文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大中专物理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诗词和自然科学爱好者的读物。这本科普小册子,能使读者感受力学魅力,体验诗情人生,有益于读者交融文理,开阔思路和激发创造性。
固体力学是力学的重要分支,是一个既古老又活跃的科学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固体力学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学科交叉和工程实践不断纳入新的内容。 《固体力学原理》为初学固体力学的研究生提供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便开展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固体力学原理》作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空天力学系列教材之一,是在作者多年来为研究生开设的“固体力学原理”课程的基础上,经逐年积累后编写而成的。 《固体力学原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涵盖了弹性力学、薄板理论、黏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等。 《固体力学原理》章至第3章为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绪论、数学基础、应力和应变张量;第4章至第6章为弹性力学理论,包括线弹性、弹性平面问题和薄板弯曲;第7章为线黏弹性;第8章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力学性质,为岩石工程提供分析和设计的理论基础。《岩石力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岩石和岩体的物理性质,岩石和洞室围岩的应力状态,岩石的强度和变形,岩石屈服与破坏,岩石性能试验和本构参数的确定等基本内容,结合岩石工程,其内容包括岩石开挖、岩石地基、岩石边坡和岩体中的洞室工程等。书中还包含岩石实验相似模拟、岩体弹塑性数值分析的有单元法等内容。《岩石力学》可读性强,既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参考,可作为土木、水力、采矿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岩土工程的技术参考书。
《高等院校力学系列教材:弹塑性力学引论》是为工程类各有关专业编写的一本弹塑性力学简明教程,可供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作为教材,约在30学时内可以讲完。全书共有10章,包括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简单的弹性和塑性平面问题;弹塑性弯曲和扭转;弹性薄板的弯曲及其塑性极限分析;变分原理和极值原理等。《高等院校力学系列教材:弹塑性力学引论》的特点是把弹性和塑性这一边疆变形过程统一起来讲授,概念清晰,容易理解和掌握。
《连续介质力学基础》是在该课程讲稿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写成的,已被列为“高等学校理科‘九五’教材建设规划”批立项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张量基础、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守恒定律和非平衡态热力学、本构理论、流体、有限变形下的弹性体、粘弹性体和弹塑性体,以及间断条件等。书中强调了基本概念提法的准确性和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在给出的数学推导的详细过程的同时,还尽可能地阐明数学方程所具有的物理内涵。在介绍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进展的同时,还尽可能地澄清目前存在的尚有争议的基本而又重大的理论问题。为了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各章还给出了适量的例题和习题,并在书后附有部分习题的解答或提示。
涌潮是一种很神奇的自然现象。本书共有19节,力图用各个专业学生都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介绍当前涌潮研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水动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希望读者在回顾探索过程的艰辛,欣赏有关涌潮的诗词歌赋,增加知识的同时,激发起对涌潮,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探索的愿望。
《岩石塑性流变学: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学》以大陆深俯冲及高压超高压碰撞造山带的构造学为主线,介绍了岩石圈流变学的基本原理、超高压变质作用及研究方法、陆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及构造意义等一些进展研究现状,报道了大别一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一些实际材料、典型实例和相关专门问题的分析讨论。除了对大别一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做了较详细的研究之外,对相关的部分熔融作用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对中央造山带内两个巨型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作了简单讨论。
《新编计量技术初级教材:力学计量(第2版)》共包括十五章。章中简要介绍了力学计量的内容。第二、三章详细地介绍了砝码、天平、衡器三种质量计量器具的基本概念、衡量工作原理和检定方法。第四、五章介绍了大、小容量和密度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检定测量方法。第六、七章对各种压力计、压力表和真空计的使用、维护、检定和修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八章对各种流量计和流量标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九、十、十一章详细阐述了标准测力仪、材料试验机、各种硬度计、各种转速表和出租车计价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计量技术要求和检定测试方法。第十二、十三章对测振仪、各种振动台和冲击试验机的应用和检测作了详细介绍。第十四章详细阐述了各种粘度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检定方法和影响粘度计测定的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