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了系统工程概念与基于模型系统工程概念,并通过一个简单示例说明SysML的基本特性。第二部分语言描述为全书重点,基于语言概念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SysML语言做了详细描述。给出了SysML图和一些通用图注释,描述了与模型组织、块、参数、活动、状态、需求和分配等相关的关键概念。详细说明了SysML规范、语言架构和定制语言的拓展机制。第三部分通过两个示例说明SysML支持不同的MBSE方法。示例应用了面向对象的复杂系统工程方法,突出了如何通过语言强调系统工程关注范围。第四部分内容为向基于模型系统工程的转换,描述了如何将SysML集成入包含有多学科工程工具的系统开发环境。讨论了SysML建模工具的选取准则以及在组织内部应用SysML开发MBSE的过程和策略。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建筑照明技术标准已做修订,本手册根据新设计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引入了新技术、新光源和新灯具的内容。 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照明设计的内容及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照明设计基本概念,照明光源、附件,照明灯具,照明配电与控制,照度计算,居住建筑照明,教育建筑照明,办公照明,医院照明,商店照明,旅馆照明,观演建筑照明,小型电视演播室照明,体育场馆照明,会展中心照明,美术馆和博物馆照明,交通建筑照明,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工厂照明,应急照明,照明测量,照明节能,照明设计软件,灯具光度参数。同时扫描手册中的二维码,即时观看配套软件操作指导视频。
卷烟工艺测试与分析评价是衡量卷烟制造过程工艺保障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书为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各卷烟厂工艺质量测试内容和分析评价方法,指导各卷烟厂工艺质量测试与分析评价工作,持续改进加工技术,提高工艺保障水平,稳定和提高卷烟产品质量,实现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均衡发展,明确了工艺质量测试启动与准备、测试内容及方法、数据处理及标准化、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建立了系统性的工艺质量测试与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关键质量特性、工序、工段合格率的测评模型,为各卷烟厂开展工艺质量测试与分析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判定标准,对开展卷烟工艺质量测试与分析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从建构可靠性科学的角度,总结回顾了可靠性科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可靠性科学面临的认知不确定性的挑战,辩证分析了可靠性科学共同体为应对这一挑战而开展的各种有益探索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基于与概率论平行的一门数学理论——不确定理论,建立了满足可靠性实践诉求的可靠性新理论——确信可靠性理论。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科学的哲学依据,即人的实践活动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矛盾统一体为可靠性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可靠性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即裕量可靠原理、退化永恒原理和不确定原理;可靠性度量的合法性准则,即规范性准则、慢衰性准则、可控性准则和融合性准则;满足可靠性度量准则的确信可靠性度量框架,及其基于概率测度、不确定测度和机会测度的不同理论阐述;确信可靠性的基本方
《微改善》的作者是日本知名的组织变革专家柿内幸夫先生。他以多年在制造业现场工作以及巡回欧亚各州进行企业体制诊断的经验,分享了他积极推动的“微改善提案制度”,并提出了42个破除“改善”活动难以推动的提示。 “微改善提案制度”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自下而上,涉及行政部门到制造部门的每个人,强调做了再提,不要求书面报告的形式,重视将提案说出口、贴出来让大家都可以学习模仿,企图营造一个“改善”气氛活跃的工作现场。二是自上而下的去现场搜寻“改善”良方。当 们想要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时,会用什么方法来找出问题?一般的做法是请外面的专业顾问或调查单位来帮忙。而作者认为,有一个 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去工作“现场”,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物料等的流动性。
胡湘洪、高军、李劲编写的《可靠性试验》以可靠性试验为主线,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产品在研制和生产等各阶段所需用到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对各类可靠性试验的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方案与试验条件等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案例对试验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本书共7章,对设计阶段的可靠性仿真,研制和批产阶段的环境应力筛选,适用于研制各阶段的可靠性强化,用于产品定型的可靠性鉴定,面向复杂大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评价,面向高可靠、长寿命指标的加速试验与快速评价等多种试验方法均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概述了纳米管超级纤维的研究近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其中包括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纤维和碳纳米管膜的合成方法、制备工艺,碳纳米管杂化材料、氮化硼纳米管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纤维材料及应用,以及纳米管超级纤维在导电导热、环境、生物、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近期新进展。
本书非常系统地介绍了铅酸电池的技术起源、发展历程、近期新成果、产业方向,尤其是介绍了其在未来汽车中的应用前景和铅资源循环方面的国外案例。
体系工程已经成为目前系统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热点,也是系统工程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体系工程的研究是从很多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起步的,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探索和总结。建模与仿真方法可以为体系工程研究提供多种方式的支持,建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设想并开展分析,而通过仿真得到数值结果可以帮助了解体系的动态行为。本书主要展示了如何使用建模与仿真方法来促进体系研究的工作。本书介绍了体系的基本概念、建模与仿真技术及其与体系的联系、建模与仿真相关理论方法,并结合国土安全分析、空中交通系统、欧洲空间局(ESA)体系结构等建模与仿真在体系研究中的真实应用案例,从方法论角度提出了经验与展望。本书是运筹学、工程学、统计学、数学、建模、仿真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初学者和从业人员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原理以及与管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分介绍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介绍了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等;第三部分介绍了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的未来与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工程专业及其他各工程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际部门中管理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索尼微单相机拍摄照片及视频。在基础知识方面,本书不仅讲解了摄影及视频拍摄的基本共性理论,如曝光三要素、对焦、测光、白平衡、构图、用光等;还讲解了拍摄视频及视频直播时需要了解的视频参数、 硬件、镜头语言。在实战方面,本书不仅在 0 章讲解了使用索尼微单相机拍摄视频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方法,还在 2 章至 6 章针对常见摄影题材,如美女、儿童、风光、昆虫、鸟类、建筑与夜景讲解了具体拍摄技巧。 本书特别适合将要购买索尼微单相机,或已经购买索尼微单相机,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摄影及视频拍摄知识与相关技能的爱好者阅读学习。
《机载PHM系统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法及应用》从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PHM系统传感器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PHM系统的传感器选择方法、PHM系统传感器配置的建模及求解算法、基于传感器优化配置的故障诊断,传感器自身故障的诊断,传感器优化配置在机载EHA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机电作动系统的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和健康状态评估等内容,基本涵盖了PHM领域相关的内容,可为从事PHM相关工作的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炉炼钢与浇注的基本原理与工艺,介绍了电炉炼钢与浇注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全书共分基础知识、炼钢中氢和氮及非金属夹杂物、电炉钢的冶炼工艺、电炉钢的浇注和钢的缺陷六篇,内容涉及钢铁冶金学、物理化学、金属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本书是作者总结长年的生产操作经验编写而成,力求反映生产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可以指导生产实践的目的。 本书可作为钢铁企业电炉炼钢工人和浇注工人的培训教材,可为大专院校师生了解和学习现场经验提供参考,也可为有关科技人员提供一些生产上的技术参数。
本书共有14章,章为概述;第2~5章介绍了光固化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附有350多个合成方法;第6~12章介绍了光固化产品的性能要求,附有680多个参考配方;3章为光源与设备;4章简介了电子束固化。附录中摘录了光引发剂的吸收谱图、光固化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涂料、油墨、胶黏剂的性能测试方法。书中还收集了近500家企业生产的UV产品。 本书适合于从事光固化材料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光固化技术研究或与光固化技术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的测量和不确定度的内容适合于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计算和表示不确定度的方法是来自于国际上认可并推荐的标准(即 GUM ),其理论基础是统计学,文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以及练习题。另外,对大学本科生的一些典型实验案例的详细分析也有助于强化读者对书中所述内容的理解。本书也适用于那些希望了解这一重要领域中一些方法的工业界的人士。
本书突破传统仪器分析图书的结构,以材料表征时获得的信息作为分类标准,分别介绍了材料成分、结构、形貌、价键、价态以及性能的分析方法。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成分分析(AAS,AES ICP,XRF,EDX,ICP MS,EELS分析等),化学价键分析(IR,LRS),结构分析(XRD,ED,LRS),形貌分析(SEM,TEM,AFM,STM),价态和表面分析(XPS,AES,SIMS)以及物理性能分析(光学、电学、光电、催化性能,物理结构性能)。突出各种现象的物理本质和分析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内容循序渐进,简明扼要。在编写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每一类测试技术,都尽量列举出具体的应用实例,并进行较详细地说明,使读者在基本掌握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本书适于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材料相关专业的研
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材料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热点。本书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国际上的原始论文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纳米材料物理学基础的发展现状,包括纳米材料最主要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形成机理,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物理学性能方面的内容。本书没有按门类对各种纳米材料进行介绍,而是将其共性问题抽提出来进行阐述和讨论,使读者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纳米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对纳米材料物理学各种理论、技术进展的点评和分析是本书的亮点,本书还独特地强调了纳米材料的双刃性。 本书可供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师生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关心纳米技术发展的相关人士的参考书。
本书译自《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六版。 本书从传热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深入讨论了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原理,其中还包括对流传质与扩散传质的一些内容。文中穿插了典型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解析。每章末附有大量实用的习题,供读者练习。全书最后附有物质的热物性等数据,以方便读者查阅。全书语言流畅,图文并茂,论理清楚,实用性强,是一本传热和传质学方面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本书还配有习题集,给出了重要习题的详细解答步骤,可供参考使用。 本书可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制冷、建筑热工、机械、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专业的相关人员阅读。
面向金属矿膏体充填技术中浓密、搅拌、输送和充填固化四个工艺环节的工程需求,《金属矿膏体流变学》全面阐述了金属矿膏体流变学理论,具体包括金属矿膏体流变学的提出与基础、膏体流变测量、各个工艺环节中的膏体流变行为及其数值模拟等内容,建立了膏体流变学理论的体系架构,进而展望了膏体流变学未来发展趋势。 《金属矿膏体流变学》可供采矿工程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高等院校采矿专业的师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等相关学科研究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