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和在LabVIEW2009环境下建构自动测试系统的基本方法。全书共分9个单元,包括配置虚拟仪器软件与硬件,创建和编辑、调试VI,结构控制,数组和图形,字符串和文件I/O,数据采集,仪器控制,状态机,构建自动测试系统等九个单元的内容。以基本例题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单元内知识点学习,以综合案例如“温度超限报警系统”、“模拟示波器”、“基于采集卡的示波器”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虚拟仪器程序与数据采集硬件二级整合;以工业案例“PWM电路功能测试系统”为载体,力图使学生在(状态机)系统架构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仪器控制、测试系统集成与调试等四方面得到完整训练。 本书适作为高等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气自动化、通信技术等专业对应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人体生理学(第3版)》根据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借鉴了当今外新生理学教材,在《人体生理学》(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人体生理学(第3版)》共分为十二章,从整体、器官系统、细胞及分子水平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有所创新,在内容上涵盖了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人体生理学(第3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服务临床的宗旨,力求反映当代生理学学科新成果。教材采用纸质内容与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纸质内容在每章的前面列有学习纲要,文中设有“临床联系”的插入框,旨在加强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衔接。在文字上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机械基础(第四版)》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机械基础(第四版)》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机械基础(第四版)》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成形、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加工四部分内容,共十六章。 《机械基础(第四版)》主要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及成人高校近机类、非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工程基础教材,还可供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参阅。 《机械基础(第四版)》版于2002年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机械基础(第四版)》由刘跃南统稿并任主编。
本书以目前常见的、应用较广泛的滚齿、铣齿、插齿、磨齿、珩齿等齿轮加工方法为主,对掌握这些加工方法所必要的机床知识、齿轮知识、制图知识、齿轮检验知识等也作了介绍。由于齿轮制造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较广泛,书中内容仅针对初级、中级制齿工要掌握的必要知识,因此,读者要想更深入更详细地掌握有关齿轮加工的知识,还需要查阅有关手册和其他书籍。对于阅读了本书的初学者,也必要在有经验的高级制齿工或技师指导下进行现场操作。 本书图文并茂,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在同类书籍中独具特色,可作为制齿工上岗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初、中级制齿工进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指导用书。
本书覆盖了制造系统的几个主要技术和工程环节,包括: 1.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工业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组成、数字控制、工业机器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2.物料管理技术:传送带系统、自动弓D导车系统、自动储存系统、自动识别与数据获得。 3.制造系统:单机系统、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装配线、传输线。 4.质量控制系统:统计过程控制、检查原理与技术。 5.制造支持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工艺设计、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与控制、精良生产与敏捷制造。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制造技术的发展,本书也用的篇幅介绍了一些技术的历史,同时还介绍了制造系统领域的一些技术进展。本书的特点是有较多的定量和工程内容,包括385个例题和案例分析,这些例题和案例本身也相当实用。
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近年来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改革情况,以及参加《机械设计试题库》的经验,对第二版内容进行修订而成的。
本书包含了机械制造实习课程中的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和先进材料成形等实验教学环节,共13个实验,包括常用钢铁材料的组织观察、碳钢的热处理及性能分析、消失模铸造、压力铸造、形位误差测量、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数控雕刻机加工、快速原型制造、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成形加工、数控旋转超声加工和激光加工。每个实验的指导书由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步骤、相关基础知识、思考题、相关设备操作规程和参考文献组成,最后附有各实验的实验报告。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机械制造实习(金工实习)实验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院校进行工程训练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了配合新教材的使用,为教师抓住复习巩固、检查考核等教学环节提供参考和方便;帮助学员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学成果,并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我们又组织编写了部分教材的配套习题集102种。 习题集的内容紧扣教材,按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同时注意了习题的典型性和实用性,题量和难度适当,形式多样,有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名词术语解释、问答题、计算题和作图题等。教师在使用习题集时,应根据培训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来选用;学员也应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习题集。切忌用习题集代替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是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等院校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而编写的,可作为“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使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内容包括传动装置的设计,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减速器设计,传动装置的选择与设计原始数据,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要求等章节以及附录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
本书共分2篇9章,篇机电一体化基础,包括绪论,常见现代驱动方法,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思想;第二篇机电一体化设计实例,包括数控机床,汽车电喷系统,ABS系统,电子钟表,微致动器,机器人技术。 本书是为从事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使用编写的,也可以供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本书主要讲述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螺旋传动,以及常用机构、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传动特点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实例。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本书在编写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教材内容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并有少量的必要计算,便于读者掌握。每章后附有复习题,可供练习用。 本书由上海油嘴油泵厂陈梅青编写;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职工大学陈平晖审阅。
本书主要介绍了仪表维修常用仪器及工具的使用、自动化装置故障诊断方法、压力测量仪表、物位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在线分析仪表、调节阀、安全栅等辅助单元仪表、控制系统、DCS、PLC与ESD、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等的维护、常见故障与处理及故障实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仪表维修人员的参考用书,也适合职业院校自动化仪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参考。
在钟表技术领域,从古代的日晷到现代的石英钟表,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然而日新月异的钟表技术成就,应当首推目前在商业橱窗中展示的各种精密机械钟表和轻巧新颖的石英电子钟表。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两大类钟表的基本原理和装配、维修技术。 本书主要用于钟表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此,在编写时,特别注意基本原理与实践技术并重;机械技术与石英电子技术共容;时钟机构与手表机构齐备以适应各个方面、各个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本书除部分结构设计、齿轮参数计算、尺寸链计算及振动公式推导属高职或高级工培训教育层次外,其他内容均适用于中专、职校和技校的技术教育或初、中级工技术培训。
3D打印是一种深刻颠覆传统规则的制造技术。本书揭开了3D打印关于价值创造的奥秘,从制造的角度介绍了3D打印的价值与发展趋势。通过独到的业界视角、趋势跟踪与数据分析,本书不仅可帮助读者建立对3D打印发展的全局感,而且还通过深度剖析与行业透视带给业界一种思考的逻辑。这种全局感和思考的逻辑是弥足珍贵的,将带领企业和个人找到价值创造方向,重塑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