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产业一线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指导 ?光储一体化系统架构与应用 ?图文并茂的现场施工步骤展示 ?丰富的数据资料收录 ?贴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政策 ?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运维人员bi读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施工与运维手册 第3版》是一部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施工、应用与运维方面的知识性、技术性和资料性图书,着重体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从技术理论到落地实操的对应与转化。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施工与运维手册 第3版》紧密结合光伏产业新形势、新技术,与产业人才的知识需求和岗位需求相匹配,在介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原理、构成与应用、投资收益和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先后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项目申报及站址勘察、系统集成设计、并网接入设计、系统整体配置、设备部件选型
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内容覆盖数学模型、仿真建模和应用实例三个层面,从简单实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技术。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动态数学模型、仿真模型以及有限元建模分析;电压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仿真建模与常见的PWM控制技术;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及其在正弦交流电压源、电压型逆变器供电下的工作特性;用于电机控制的常见数字微控制器及PWM算法实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应用实例;永磁同步电动机典型试验附录中提供了部分MATLAB仿真模型及其部分代码、MTPA公式汇总、英飞凌XMC1300单片机的SVPWM程序、基于SIMULINK的TMS320F2812矢量控制程序、SVPWM的
本书作者曾在国企负责十多年的电气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维护全厂数千台各类电机的正常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电机运行、维修管理经验及修理技巧,本书就是结合作者的这些经验和体会,紧紧围绕中、小型电机的安装、使用要点,日常维护与保养,故障及处理,小修、中修和大修,绕组重绕,浸漆、干燥及试验等实际维修内容来编写的。全书内容具体而实用。书中还介绍了电机的基本计算、绕组展开图的绘制及范例,以及电机控制和励磁装置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另外,书中还列有电机维修所必需的常用材料、技术资料和技术标准,以方便读者查用。本书所涉及的电机产品基本采用新系列的产品,同时也兼顾了目前仍在使用的少数老产品。另外,本次修订还增加了永磁电机的相关知识和维修资料。
《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教材》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的要求,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简称《培训规范》),结合生产实际编写而成。本套教材作为《培训规范》的配套教材,共72册。本册为专用教材部分的《电气试验》,全书共8个部分34章117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电力油务应用技术,电工常用材料,规程规范及标准,电气试验理论基础,仪器仪表及常用工具,试验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写,电缆的运行维护,电气试验。
储能技术是支撑我国新能源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广泛应用于规模化储能的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隐患,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火灾和爆炸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书针对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性问题,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提出了适用于储能电站环境的早期预警及防护措施,详细阐述了阻抗预警、内部温度预警、特征气体预警、特征声音预警、特征声音故障定位、特征图像预警等早期预警方法,以及气体爆炸特性及防护、火灾事故处置等防护措施,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仿真和实验研究,同时给出了大量应用案例。 本书可作为储能、电池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和储能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的能源转型发展概况出发,介绍了“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定义和内涵,梳理了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所对应的发展挑战和主要对策,系统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技术,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并对新型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构建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控制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实践应用性读物,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参考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原理,结合IEC标准和国家标准全面论述了低压开关柜的结构及设计方法;本书以ABB公司的现代智能型低压开关电器为主要元器件,对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主、辅助回路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全面探讨;本书还对低压开关柜的现场总线组网技术、PLC测控编程技术和电力监控技术给出了较为详尽的方案论证和阐述。
本书针对面向中压直流配电场景的高效、高功率密度直流变压器技术,从拓扑结构、设计方法、控制策略与实际应用研究几个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共11章,除第1章绪论外,其余章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2~6章重点讨论了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直流变压器的改进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设计方法与控制策略,探索了直流变压器在运行效率、功率密度与故障处理能力方面的提升方法;第7~9章探讨了面向宽电压运行场景的基于高频链路结构的直流变压器改进方案,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控制策略;第10、11章则针对典型中压配电场合,重点讨论了直流变压器的硬件参数、控制策略以及大功率高频变压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本书包含简答题、分析题、问答题等共约3200道(附答案)*部分 基础知识第1章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1.1 概述1.2 数字化变电站1.3 智能变电站第2章.变电站自动化系统2.1 变电站架构2.2 信息模型2.3 通信网络2.4 时间同步2.5 关键设备第3章.采集与测量3.1 交流电气量采集3.2 开关状态量采集3.3 数字化采集第4章.控制与调节4.1 遥控与遥调4.2 防误闭锁4.3 断路器同期4.4 顺序控制4.5 无功优化控制第5章.远动通信5.1通用实时服务协议5.2 告警直传5.3 远程浏览第6章 智能化应用6.1 一体化业务平台6.2 智能告警6.3 故障分析6.4 数据辨识6.5 源端维护第7章.时间同步7.1 概述7.2 系统架构7.3 卫星授时7.4 网络授时7.5 IRIG-B码对时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2电气二次部分》,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专业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两册。第一册包括电气一次专业的内容,第二册包括电气二次专业、厂用二次专业、系统二次专业及小型机组的电气部分设计内容。 本书为第二册,每章的具体内容:有强电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弱电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励磁系统;同步系统;补偿装置;厂用电动机二次接线;操作电源系统;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主设备继电保护;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通信;厂内通信;电气试验与检修设备的配置及小型机组电气部分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本手册是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推荐的专业技术工具书,也可松花从事电力工业管理、制造、供销、施工、安装、运行、检修等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基本概念,把电力工程的各领域综合起来论述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设计问题。本书概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能源使用的演变和电网的基本概念,深入考察了微电网变换器建模问题和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论述了电网及微电网潮流分析和电网故障研究。 本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结合实例论述理论和工程问题。每章都先提出一个关键工程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再介绍Matlab仿真平台,说明解题步骤。每章还都包括解题案例、习题和相关参考文献。 翻译本书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电气和机械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能源决策人员的参考资料。
《电工手册(第5版)(精)/电工类实用手册大系》编著者吕如良、沈汉昌、陆慧君、郭文华。 《电工手册(第5版)(精)/电工类实用手册大系》共分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工常识,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修理,直流电动机、微特电机、小型同步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弧焊电源、低压电器、电子电路及其应用、晶闸管及其应用,常用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照明,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安全用电,常用电工材料等。 本手册第五版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程度的修订,书中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均按新的**标准做了订正,增加了不少新内容,使全书内容*丰富、*实用,内容*符合当前生产的需要和电气工作者的需求。第五版在第四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20%的内容,主要包括:增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数据,在原有的专用电机的基础上,增加了
本书为《热力发电厂水处理》第五版,共十八章,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为水的净化,共计十章,主要包括电厂用水的水质概述,水的混凝,沉淀与澄清,过滤,反渗透、渗透和纳滤,离子交换除盐,电除盐及电吸附技术,凝结水精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下册内容为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共计八章,主要包括给水系统的腐蚀及其防止,汽包锅炉的结垢、积盐及其防止,锅炉的腐蚀及其防止,汽包锅炉的水、汽质量监督,直流锅炉机组的水化学工况,汽轮机和发电机内冷水系统的腐蚀及其防止,凝汽器的腐蚀及其防止,化学清洗和停用保护。
黄东方主编的《500kV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监控信号处置手册》分析了500kV变电站一、二次电气设备运行监控信号发生的具体缘由、表象、可能关联发生的信号及其对关联继电器、保护(操作箱)状态的影响以及信号对主设备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在调控处理要点、现场处置意见中对不同情况下的处理原则进行了关键提炼。全书共23章,主要设备包括:500、220、35kV开关,HGIS开关,刀闸,TA,TV,端子箱,站用变压器系统,油浸电抗器,500kV联络变压器,500kV电抗器,500、220kV线路保护装置,35kV系统保护装置,500、220kV母线保护装置,500kV联络变压器、500kV电抗器保护装置,开关保护装置,其他保护及自动装置,直流系统及通信系统,保护管理机、故障录波器、故障信息系统,GPS,UPS,综合自动化系统。《500kV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监控信号处置手册》可作为调控中心、运维站驻点
《电缆输电线路设计手册》包括:前言、 综述、电缆路由、电缆种类及结构、电缆的电气计算、电缆截面选择、电缆的机械性能计算、电缆附件及附属设施、电缆敷设与保护、电缆构筑物设计、海底(水下)电缆设计、电缆防火设计、电缆试验、电缆线路在线监测、附录等内容。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工程设计与安装手册》根据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标准和新型充电技术,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总结近年来应用经验和教训,系统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的各个环节,编制了便于工程设计使用的选择表格和典型工程案例。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工程设计与安装手册》由概况、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简介、术语与图形符号、充电设备、规划与选址、供配电系统、充电设施的布置与安装、监控系统及计量计费系统、消防、防雷与接地、对其他专业的要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在智能微网中的研究与应用、充电设施的检测认证与现场检验、典型案例、研究及调查报告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工程设计与安装手册》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层次清晰,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贴近工程需要。书中配有大量的图表,通
插接件是电子系统和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计算机、通信等领域,是用途最广泛和关注的元件之一。本书整理了目前常用的7大类插接件的技术资料,包括插接件的特征、组成、规格及参数等。本书内容丰富、准确实用、图文并茂、查阅方便,适合电子产品研发及维修人员使用,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无线电能传输是人类的一个梦想。100多年前,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开启了对无线电能传输的探索。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了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的机理,使中距离的无线电能传输成为可能,这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的热潮。目前,企业界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热忱远高于学术界,多种技术和产品标准相继制定,手机无线充电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已有产品出现。然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远没有像有线输电技术一样成为一种通用的技术。为此,本书将介绍现阶段拥有应用价值的磁感应、磁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系统地阐述它们的原理、特性和设计方法,以推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本书共分为8章。靠前章介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起源和靠前外的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磁感应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第3章介绍磁感应
为总结变压器类设备运行事故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防范同类事故发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组织编写了《变压器类设备典型故障及缺陷案例汇编(2011~2018年)》,共收录了2011~2018年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备的77例典型故障及缺陷,其中电力变压器(电抗器)64例、电流互感器8例、电压互感器5例,并对各案例按情况说明、检查情况、原因分析、措施及建议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变压器类设备典型故障及缺陷案例汇编(2011-2018年)》可供变压器类设备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有助于提高变压器类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水平。
为深化应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带电检测技术,提升GIS设备状态检测水平,加强带电检测队伍建设,提高一线作业人员技能素质,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开展了GIS设备带电检测技能竞赛,并在总结本次竞赛活动的基础上编写了《GIS设备带电检测》丛书,包括《GIS设备带电检测异常典型案例与分析》《GIS设备带电检测标准化作业》(书配盘)《GIS设备带电检测异常判断手册》《GIS设备带电检测试题库》4个分册。 《GIS设备带电检测异常判断手册》分册,分为特高频法、超声波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异常判断两部分,各分为概述、异常判断方法、异常判断注意事项、常见异常情况数据或图谱和典型图谱5章。 《GIS设备带电检测异常判断手册》可供从事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安装、试验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制造
微电网的概念自提出以来,迅速得到了学者和工程师的关注。《微电网分层运行控制技术及应用》聚焦于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的理论分析。全书共7章:章阐述微电网的概念及其运行控制多层构架系统;第2章概要介绍微电源模型与控制,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和储能装置等微电源的模型,以及恒功率控制和下垂控制等两种逆变器的主流控制策略;第3章介绍微电网的频率特性及无差调频控制;第4章分析微电源VF控制及其电压质量分析与优化;第5章介绍基于可扩展模型的微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包括分析方法、模型和算例仿真等;第6章介绍含双VF源的高供电质量微电网切换控制策略;第7章介绍基于用户侧互动的微电网优化调度策略。 本书适合微电网理论研究、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