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对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的相关标准、市电电源引入、负荷统计计算、元器件选择、设备介绍及分析、系统设计、设备选择、机房设备布置、机房土建要求、电源馈线选择及敷设、接地系统、监控系统、抗震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论述和介绍,从标准规范、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描述,是数据中心工程项目的供配电设计人员和维护人员理想的设计教科书、参考书及工具书,也可作为从事通信电源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本手册紧紧围绕着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宏伟目标,坚持创新思维,立足于电气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使现代电气先进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着眼于未来科学与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吸收国内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本手册内容在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涉及的电气工程科技知识更新颖、更先进、更实用。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通用数据资料和数学公式,电气工程理论基础,电工电子功能材料和光电线缆与绝缘元件,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信息化基础,可靠性技术、环境技术和电磁兼容,电气测量和仪器仪表,电机,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开关保护设备,自动控制,电气传动,通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建筑电气与
《光机系统设计(原书第4版)》分两卷、共19章。本书为卷Ⅱ,由8章和附录组成:第1章影响反射镜性能的因素;第2章大型反射镜设计;第3章光轴水平放置的大孔径反射镜安装技术;第4章光轴垂直放置的大孔径反射镜安装技术;第5章大孔径变方位反射镜的安装技术;第6章金属反射镜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第7章光学仪器的结构设计;第8章新兴反射镜技术。 本书提供的技术内容与实例能够对军事、航空航天和民用光学仪器应用中的设计概念、具体设计、开发、评价和使用提供有益指导。 本书可供在光电子领域中从事光学仪器设计、光学设计和光机结构设计的设计工程师、光机制造工艺研究的工程师、光机材料工程师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
《光机系统设计(原书第4版)》分两卷、共19章。本书为卷Ⅰ,由11章和附录组成:第1章光机设计过程;第2章环境影响;第3章材料的光机性质;第4章单透镜安装技术;第5章多透镜组件安装技术;第6章光窗、整流罩和滤光片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第7章棱镜设计和应用;第8章棱镜安装技术;第9章小型反射镜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第10章挠性装置的运动学设计和应用技术;第11章光机设计界面分析。 本书提供的技术内容与实例能够对军事、航空航天和民用光学仪器应用中的设计概念、具体设计、开发、评价和使用提供有益指导。 本书可供在光电子领域中从事光学仪器设计、光学设计和光机结构设计的设计工程师、光机制造工艺工程师、光机材料工程师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总结了作者50年来在SF6高压电器开发工作中的研究成果与设计经验,详尽地介绍了SF6气体的理化电气特性和SF6气体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SF6高压电器的结构设计经验及设计计算方法。作者以超前意识对SF6金属封闭式组合电器小型化和智能化提出了许多有用的见解,并对该产品的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有实用价值的论述。对困惑高压电器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如温度对SF6湿度测量值的影响、SF6湿度的限值及其在线监测、断路器电寿命在线监测技术、产品局部放电特性及UHF法测量技术、日照对产品温升的影响、高寒地区产品的设计与选用等),作者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比较科学的回答。为减少温室气体的使用和排放,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SF6混合气体和替代气体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环保气体高压电器的研究方向和设计思路,为开展环保电器的研发拉
《电机试验技术及设备手册》(第4版)作为电机试验技术方面的一本专著,全面介绍了各种常见类型电机的试验检测方法、试验数据的计算和试验报告的编制、性能分析,以及电机试验设备选型和组建、试验电路、仪器仪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等一系列内容。后面的附录提供了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大量技术数据、标准等资料。 《电机试验技术及设备手册》(第4版)中采用的相关标准是截至2020年12月的*新版本,相关技术内容均来自实践,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可供从事电机试验检测和修理的技术人员及技师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电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
自第2版出版以来,永磁电机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机电驱动的影响呈指数级增长。永磁无刷电机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整个运动控制市场。这种快速增长促进电气、机电工程师和学生必须及时了解现代电机和驱动器的全新发展,包括其控制、仿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永磁电机设计与应用(原书第3版)》展示了永磁电机的构造,并为电机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现成的解决方案,反映了机电驱动用永磁电机的开发与创新。《永磁电机设计与应用(原书第3版)》为确定和评估系统性能、效率、可靠性和成本提供了基本方程和计算方法;探索了永磁电机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有限元方法,并阐述了如何依据电气驱动中的特定需求选择适当的永磁电机。每章都提供了大量案例、模型和图表,从而有助于读者清晰地理解电机的运行和特性。 全球节能趋势的日益增长使得永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兼容(EMC)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各种电 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和模型,减少干扰及提高抗扰度的方法,电磁场的生物 效应与人体暴露限值,系统的EMC和天线耦合的分析,电磁干扰(EMI) 的预估技术和计算机电磁建模的方法,以及各种民用与军用EMC标准的 限值要求和测试方法。书中还提供了 69个电路层级的EMI固化(EMI Hardening)解决方案,1130个插图和表格,包括丰富的器件数据资料以 及它们的正确安装和应用方法。本书的阐述从EMC技术的工程应用角度 出发,所讨论问题的思路清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翔实、具体,便于 实际应用。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用的EMI诊断技术和费效比 优良的解决方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适合从事电气和电子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质量管理、检测与 维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科
本书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智能弱电工程设计与应用知识,既介绍了读者构建智能弱电工程的技术基础,还讲解了如何进行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以及组织工程施工、测试、验收和鉴定。 本书适合于建筑设计院所、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企业、机电安装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有志于深入了解与全面掌握智能弱电工程设计和应用的专业人员阅读和使用。 本书第1版自2013年11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第2版以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应用为核心,增加了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和多媒体通信系统两章;更新和补充了 5G、物联网和云计算,智能卡、生物识别和扫码支付系统,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无纸化数字会议系统,应
本书以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为主体,辅以典型例题,并穿插介绍电子工程领域相关历史人物与知识,旨在改变以往枯燥的电路课程教学,引领新时代教材改革。 第7版涵盖全面的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并保留了“设计一个问题”的功能,这有助于学生练习他们的设计技能,书中还有100多个“设计问题”习题集,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概念。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变电站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手册》系列手册中的一个分册,是按110-1000kV变电站的设计要求编写的实用性工具书,可以满足变电站工程各阶段的设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引论,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高压电气设备选择,导体设计,无功补偿装置,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站用电系统,接地装置,电缆选择与敷设,照明,计算机监控系统,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操作电源系统,二次辅助系统,二次回路设计,二次设备布置,站内通信,站址选择与总布置,建筑物设计,构筑物设计,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与排水,消防设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节能与节水等。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变电站设计》全面梳理了与变电站设计相关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研究成果,根据电力
本书是一本关于电力工程的计算手册,风格以实用为主,包含了大量的算例和详尽的解算过程。全书共24章,分别是基础网络分析、测量仪表、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变压器、三相感应电动机、单相电动机、同步电机、电力生产、架空输电线路和地埋电缆、电力网络、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电力系统控制、短路计算、系统接地、电力系统保护、电力系统稳定、热电联产、固定型电池、电力能源经济模型、照明设计、电力电子、可再生能源、电能质量、智能电网。本书可作为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研究和分析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对高等院校电力系统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本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电机绕组彩色图集。本次修订是以本书第5版为基础,增补了近年来由修理者提供的实修资料整理成的绕组端面图。全书共收入绕组端面图1044例,其中新增绕组(书中标题前用“*”标示)261例。新增图主要来自变极电动机绕组,有116例。 本书布线接线采用作者原创的潘氏端面图画法,并配有相色线条,使绕组相别、布线层次、走线连接及线圈组结构都清晰醒目。此外,书中除各章节综合介绍所属绕组结构特性外,每例还包括绕组参数、嵌线要点、结构特点及应用文字说明。 本书内容丰富,是目前各类电机绕组出版物中*全的图集之一,是电机修理者、制造厂技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电机相关专业师生的实践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讲解了现代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控制问题,内容包括电力系统规 划、设计、运行和控制中特别关注的静态稳定性、暂态稳定性、电压稳定性、频率 稳定性、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动态等效和发电机自励磁等重要主题。本书的突出优 势是注重物理原理、内容全面、分析深入、解释透彻。 本书可作为电力系统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课程的教 材。同时,本书也特别适合于从事电力系统研究、规划、设计、运行和控制的专业 人员阅读。
《零基础学习电工》采用完全图解的方式对电工基本元器件与常用工具、常用家庭用电电路的安装接线、常用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常用器件应用电路的接线、实际应用电路的接线进行了详细说明。全书以超大的实物彩图,辅以清晰的接线引导,给电工领域的初学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直接的学习方式,可帮助电工初学者、从业者快速提高电工技能、提升工作效率。 《零基础学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采用完全 图解 的表现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电子元器件选用和检测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有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电子电路识图基础入门、检测维修工具的介绍与使用、电阻器的功能与识别检测、电容器的功能与识别检测、电感器的功能与识别检测、二极管的功能与识别检测、晶体管的功能与识别检测、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与识别
本书是《电力工程设计手册》系列手册中的一个分册,是按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要求编写的实用性工具书,可以满足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架空输电线路电气、结构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点、设计计算、设备材料选择与布置、设计内外接口、设计注意事项等。本书是依据近期新标准的内容要求编写的,充分吸纳了交直流超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广泛收集了线路设计的成熟案例,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架空输电线路建设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列入了大量成熟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和技术数据。
《电线电缆手册》第3版共分四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册为第1册,内容包括:裸电线与导体制品、绕组线、通信电缆与电子线缆以及光纤光缆四大类产品的品种、用途、规格、设计计算、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及测试设备等。本书可供电线电缆的生产、科研、设计、商贸以及应用部门与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工业4.0背景下智能制造中的电气工程技术,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原理;通用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等的基本原理及应用;PLC相关的IEC 61131、IEC 61499和IEC 61804三个重要国际标准,以及集成开发环境EcoStruxure Machine Expert 1.1和CODESYS V3.5 SP16工程工具的使用;工业4.0技术框架及使能技术相关的 采标 ;工业4.0的技术支柱,RAMI 4.0的技术内容,工业4.0的核心技术CPS和数字孪生的工程应用。本书还介绍了国内外工业4.0相关zui新技术、新产品及其应用和发展方向。全书图文并茂、知识性强、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于实际应用和创新思路的发展。 本书适宜于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企业电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手册》共24章,分为三大部分:第壹部分由第1~5章组成,介绍了电力电子对新兴技术的影响;第二部分由第6~11章组成,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三部分由第12~24章组成,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运输及工业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手册》具有当代书籍的典型特征,并以独创性的方法讨论了作者们目前研究的几个方面,其中简洁的语言、易懂的插图十分适合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等专业的师生,以及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是《电力工程设计手册》系列手册中的一个分册,是按换流站的设计要求编写的实用性工具书,可以满足换流站工程各阶段的设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引论、系统研究、电气主接线、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导体选择、配电装置及布置、防雷接地、站用电系统、电缆敷设、监控系统、控制系统、直流系统保护、辅助控制监视系统、操作电源系统、二次回路、二次设备布置、通信、阀厅、控制楼、户内直流场、其他建(构)筑物、供水系统、阀冷却系统、噪声控制、接地极设计等。本书全面梳理了与换流站设计相关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研究成果,根据电力工程换流站设计工作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换流站设计的技术方案、计算公式、数据资料、图表曲线,并列举了工程实例和算例,体现了换流站近期新科研成果以及新设备、新材料的
《电线电缆手册》第3版共分四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安装和使用中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本书为第4册,内容包括:电力用裸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线电缆与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五大类产品的附件、安装敷设与运行维护,并对各类产品安装及运行的技术指标、性能要求和设计计算、试验方法,以及防腐与保护措施也做了详细介绍。本书可供电线电缆的生产、科研、设计、商贸以及应用部门与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套专业培训教材是以各岗位小类的岗位能力培训规范为指导,以国家、行业及公司发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为依据,以岗位能力提升、贴近工作实际为目的,以模块化教材为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
《光机系统设计(原书第4版)》分两卷、共19章。本书为卷Ⅰ,由11章和附录组成:第1章光机设计过程;第2章环境影响;第3章材料的光机性质;第4章单透镜安装技术;第5章多透镜组件安装技术;第6章光窗、整流罩和滤光片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第7章棱镜设计和应用;第8章棱镜安装技术;第9章小型反射镜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第10章挠性装置的运动学设计和应用技术;第11章光机设计界面分析。本书提供的技术内容与实例能够对军事、航空航天和民用光学仪器应用中的设计概念、具体设计、开发、评价和使用提供有益指导。本书可供在光电子领域中从事光学仪器设计、光学设计和光机结构设计的设计工程师、光机制造工艺工程师、光机材料工程师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