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的基础上,依据国际、国内近期新标准、规范,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进行大幅更新和扩充,并更名《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本书设置17章,分别为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供配电系统,变(配)电站(附柴油发电机房),短路电流计算,高压电器及开关设备的选择,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变电站二次回路,导体选择,线路敷设,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和低压电器选择,常用用电设备配电,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建筑物防雷,接地,电气安全,节能和常用资料。同时,本书还设置了14个附录,供大家学习使用。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最贫穷、最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本书以生动而细腻的文笔,书写了特蕾莎修女而传奇的一生。就像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我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送出线路分册介绍了10kV架空配电线路电缆典型设计和0.4kV、10kV电缆典型设计。包括导线选取原则与应用、金具、绝缘子选取和使用、绝缘导线防雷和接地、杆型选取和使用、开关安装及电缆引下布置、电气部分、土建部分等。
本书是国际电力界的经典之作,是部阐述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问题解决方案的专著。本书描述了电力系统中输电系统、发电系统和配电,负荷系统的元件特性,同时给出了不同元件的建模方法;此外,以小型等值电力系统和大型实际电力系统为例,本书分别论述了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压稳定静态和动态仿真的方法,并分析了包含HVDC联线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问题。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针对电压问题提出了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导则、应用潮流和动态仿真程序分析电压稳定性的方法,以及描述了世界许多电力系统实际发生的电压失稳事件。 这本专著深入透彻地论述了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问题,可以帮助读者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工作。 作为从事电力工作人员的工具,木书包括了解决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问题所必需
微电网的概念自提出以来,迅速得到了学者和工程师的关注。《微电网分层运行控制技术及应用》聚焦于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的理论分析。全书共7章:章阐述微电网的概念及其运行控制多层构架系统;第2章概要介绍微电源模型与控制,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和储能装置等微电源的模型,以及恒功率控制和下垂控制等两种逆变器的主流控制策略;第3章介绍微电网的频率特性及无差调频控制;第4章分析微电源VF控制及其电压质量分析与优化;第5章介绍基于可扩展模型的微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包括分析方法、模型和算例仿真等;第6章介绍含双VF源的高供电质量微电网切换控制策略;第7章介绍基于用户侧互动的微电网优化调度策略。 本书适合微电网理论研究、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
本书结合电网非电专业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况,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电网企业生产、建设、营销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全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础与发展、发电厂及电力生产、输配电线路及其运行维护、变电站设备与运行管理、调度运行管理与通信自动化、电力营销、电力安全知识。 本书可供电力系统内非电专业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共两篇、八章,主要内容有:篇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第二篇电力系统机电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两部分内容。 篇共五章,包括章为基本知识;第二章为介绍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及近似的短路电流表达式;第三章介绍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法和计算程序框图;第四章介绍用对称分量法介绍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第二篇共三章,包括第六章介绍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机电特性;第七、八章则分别分析了电力系统的静态和暂态稳定性。 本书是高等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力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第三版)配电与用电卷》由《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第二版)供用电卷》及《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第二版)输配电卷》部分内容修编而成,全书共分14个分支,包括概论、配电网及其设备、配电运行与检修、配电网保护控制与自动化、电力营销与供电服务、需求侧管理、低压配电与安全用电、农村用电、电气照明、电力拖动、电化学、电加热及电焊、电力牵引、家用电器。
电厂接入系统、地区电力系统发展及跨区域高压输电网的形成,都与输电线路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具有线长、点多、面广的特点,一些关键性难点更是因工程而异。为使现场施工人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输电线路施工的新工艺、新方法,并迅速掌握其要领,本书作者在总结几十年来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运行检修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适用于现场的输电线路施工参考工具书。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送电施工行业技术先进性、工艺完整性、通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引用参考等特点。除了对输电线路施工中遇到较多的力学基础知识、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工器具、设备、线路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对杆塔基础、杆塔以及架线的各种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以供
本书采用简明扼要的问答形式,对电网发、输、供,以及超(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及智能调度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介绍,旨在帮助广大电网运行管理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电网基本知识及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电网结构和电网运行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使电网管理者能尽快适应新的电网发展需要。 全书共九章,章通过电网、电力网设备及远动通信、交直流输电、电力系统规划及负荷管理、电能质量及供电管理等系统地介绍了电网供电技术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第二章对电网运行、网架结构、计算分析及事故、应急、黑启动等进行了介绍;第三章阐述了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的调度、操作、并列、设备检修、新扩建设备接入电网及电厂和大机组运行管理等内容; 第四章系统地介绍了电网运行所涉及的无功补偿设备特性和配置原则、无功电压管理、各级电网的电压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与用户联系最为直接的环节,其覆盖范围广泛,运行环境复杂,馈出线分支较多。我国电力系统曾一度存在"重输电,轻配电"的现象,因此配电网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设备上都明显落后于输电系统。随着城市电缆线路所占比例增加,馈线电容电流增大,因而在发生弧光接地故障情况下熄弧变得更加困难。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被广泛采用,利用稳态量"群体比幅比相"的传统选线方法不再适用补偿接地电网。同时,由于配电网大多具有"闭环结构,开环运行"的特点,分支众多、结构复杂,且拓扑结构经常发生变化,即使故障选线正确,也很难确定故障所在分支和位置。因此技术和经济综合因素决定了配电网故障选线、单相接地故障保护和故障定位有其特殊性,多年以来一直是个影响重大而未有效解决的课题。线缆混合的补偿接地电网故障行波及暂态量显
《学术规范导论》在合理借鉴国际学术规范经验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具体语境,努力构筑中国的学术规范体系。《学术规范导论》以其学术前沿性、跨学科性、开创性和试验性为特色,对于推进中国的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学风建设、学术创新以及高校学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规范导论》与《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互为姊妹篇。 《学术规范导论》适用于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以及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和其他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