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冶金部所属高等院校耐火材料专业耐火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耐火材料的性质、测试方法和基本工艺原理,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耐火材料的制造工艺,并阐明了化学矿物组成和工艺因素与制品性能的关系以及提高制品质量的途径;还重点介绍了耐火材料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其工作条件、损毁机理和对制品的要求。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耐火材料专业的试用,也可供耐火材料工作者参考。
《工艺美术技法系列》丛书以品类分册。各册内容大致包括品类的历史沿革、工序和技术、艺术特色几个部分。与以往所见的一些技法书相比,该套丛书有较广的视角和更深的力度。它将一个品类的形式和发展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考察、整理出这个品类产品发挥的社会职能、依据的技术条件、体现的艺术特色,发展的历史条件。这样,工艺美术品种的研究便被提升到工艺文化的高度,将读者引入深藏于产品背后的丰富的人文内容。因为在研究的各个环节都揉进了作者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丛书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对器物一般性的外部描述,有了专业理论家难以探及的真切之谈和带有体味性的精华。有些记述,非躬亲实践者是写不出的门。
主要介绍新型胶凝材料及其水化、凝结、硬化;新型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包括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泌水和离析,硬化混凝土的孔结构、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的劣化,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相应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介绍新型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及其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一些混凝土特性,包括干缩、自收缩、徐变以及开裂,提出预测模型和改善措施;介绍当前的新型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轻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收缩补偿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耐火混凝土等。 该书内容丰富,实例贯穿全文,既可以作为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建筑承包商、混凝土生产商的工具书,又可以作为高校教师、学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混凝土专家、学者的科研用书。
琉璃是我国古玻璃称谓之一,作为仿珠宝的艺术品,历史悠久,近年来得到继承和创新。《琉璃的制造》作者王承遇、陶瑛、郑闻卿根据科研及生产实践,用创新思维将琉璃制造加以系统总结、科学提炼,编著成《琉璃的制造》。《琉璃的制造》包括:琉璃的内涵、起源、品种与鉴定,琉璃的本质与特性,琉璃的成分,琉璃的原料与配方,琉璃的熔制,琉璃的热成形工艺,琉璃的冷成形工艺共7章。阐述了琉璃的定义,琉璃与玻璃的关系,琉璃与软玉、翡翠的鉴定,对于薪火相传的琉璃配方,特色的成形设备与加工工艺,如吹制、热塑、离心、砂铸、压制、料器、铸造、热熔、热弯、粉烧、印刷、彩绘、镶嵌、雕刻、蚀刻、切割、研磨、粘接等,均加以详述,还配有多幅插图,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实用性强,有些内容是初次发表,不乏笔者创见。《琉璃的制造》可
本书以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和应用技术为重点,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各类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动态、外加剂的品种与分类、组成、结构与性能、复配与合成、生产工艺以及施工应用技术等内容。全书共设306个问题,紧密结合混凝土外加剂生产和应用实践,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措施,还指明了注意事项。本书融合了作者多年从事混凝土外加剂研发与生产的经验与体会,汇集了的技术资料和产品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从事混凝土施工及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研发、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5章:新型干法水泥厂组织机构及职责;新型干法水泥厂设备的前期管理;新型干法水泥厂设备安装和试运转;新型干法水泥厂的设备维修系统;新型干法水泥厂关键设备故障修复。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对于做好新型干法水泥厂建厂前期工作,选择好建厂承包公司或设计院,组织好招标、投标和评价工作,以及设备维修工作都有的指导意义。本书供新型干法水泥厂负责机械总工程师、机修主任以及负责维修工程师、润滑工程师参考,也可作为大学建材学院机械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玻璃钢渔船的整体建造工艺。内容包括玻璃钢渔船概述;玻璃钢材料;玻璃钢渔船建造场地及设备;玻璃钢渔船船体成型用模具;玻璃钢渔船成型工艺;玻璃钢渔船船体构件的接头及组装;玻璃钢渔船船体结构的安装;玻璃钢渔船船体舾装;玻璃钢渔船施工过程常见的缺陷及对策;玻璃钢渔船的日常使用、保养及维修等。
近两年来,商品砂浆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产品门类和种类不断增加,政策和法规不断加强,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为了总结两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商品砂浆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本书遴选了65篇论文,涉及商品砂浆的发展现状和政策导向,基本性能和原材料选择,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种砂浆,产品与应用,标准解读,管理和经济等多方面内容。
本书作者从事水泥企业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多年,对我国水泥新型干法工艺兴起、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着切实的体会。本书参考了外近年来水泥方面的主要论著,结合我国当今水泥新刖.干法生产的现状,提出了精细运转的设想和具体做法。本书按照水泥工艺流程,重点针对水泥新型干法工艺特点,按操作要素逐项予以分析,着重对目前惯用的操作与管理中的粗糙,甚至误区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文中引用的资料供读者参考,作者的看法用以与读者交流。本书旨在使企业的技术人员考虑如何实现精细运转的目标,使企业的领导不会满足现有的水平,能对技术人员给以正确的要求和支持。本书适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