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高炉系统设计中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思路,对近年来高炉设计及应用中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炼铁工艺计算、高炉本体设计、高炉装料系统设计、热风炉设计、高炉煤气处理系统设计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深度适中,切合当今炼铁生产和设计技术发展的实际。 本书可以作为高炉炼铁设计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大学本科、职业院校冶金工程专业教材及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教材和参考用书。
低阶煤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由于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开发和利用程度低。催化气化技术将煤炭转化为气体燃料再利用,能够有效解决煤直接燃烧带来的污染等问题。Fe催化剂具有对低阶煤催化活性高,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催化剂。本书采用试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Fe催化剂对煤热解、气化反应性和反应路径的影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2)》分为主报告、发展战略篇、产业基础篇、区域与企业篇、技术与应用篇。主报告基于对我国2021年以来地理信息产业全面的调研,对地信上市挂牌企业、重点监测企业,以及协会发布的年度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非常具活力中小企业、非常具成长性企业等上榜企业、申报企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基础、产业成果、产业创新、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产业发展形势与机遇、产业高质量发展展望与建议等方面,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发展战略篇,主要收录院士、专家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与建议。今年本篇收录了由李德仁院士、陈军院士和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武文忠分别就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实景三维中国技术创新、新型基础测绘建设
《烧结技能知识500问》由张天启编著,以问答的形式分别介绍了烧结发展概况和我国近期的发展目标,烧结原料种类和特性,烧结基本原理;原料工、配料工、混料工、烧结工、成品工和辅助工种等技能知识。其中技能知识方面,涉及不同工种的基础技术知识、设备性能、筹建选型参数、实操技能、安全防护、设备维护等。《烧结技能知识500问》可以作为铁矿粉烧结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也适合钢铁冶金企业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冶金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版于2002年出版,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很多内容亟待更新和增补。第2版是在原书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和修改了部分内容,将近几年来非高炉炼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补充,并对有些章节进行了修改。 本书以MIDREX直接还原流程和COREX熔融还原流程为重点,介绍了现代化非高炉炼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及重点设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对非高炉炼铁工艺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讨论。 本书可作为钢铁冶金专业科研和教学的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煤矿机电设备现状和机电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系统介绍了煤矿高低压电气设备、特种保护设备及电气综合保护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使用、维护和故障分析处理等知识。其内容包括:电气基础知识,煤矿常用电气设备综合保护装置,煤矿高压电气设备,煤矿常用低压电气特种保护设备,煤矿低压电气设备,矿用综合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移动变电站等。 本书可作为煤矿机电从业人员、各级电工和技师的培训、自学教材,也可供基层管理干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校师生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和工程软件的使用,包括计算流体力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冶金过程实验研究和CFD通用工程软件的应用等内容;下篇为数值模拟技术在冶金过程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主要包括对吹氩钢包内的流动与混合过程、连铸和中间包内的流动过程、几种热工装置内的流动和换热过程、高温低氧空气燃烧过程以及冶金反应器内一些单元过程和现象等的数值模拟分析。 本书可供冶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稀散金属——镓,全书共8章,包括概述、镓的资源、冶金过程中镓的富集与走向、镓的提取冶金技术、金属镓、镓合金、镓的再生资源回收技术和镓与新材料。重点介绍了该领域外的研究进展,包括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设备和发展趋势。 本书适用于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新材料制备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钢铁工业自动化》一书共四卷,本书为轧钢卷,内容包括轧线仪表和传感器、轧机电气传动系统、轧机液压伺服系统、板带热连轧轧制自动化、板带冷连轧轧制自动化、可逆冷轧和处理线生产自动化、中厚板轧制自动化、炉卷轧机自动化、无缝钢管生产自动化、焊接钢管生产自动化、型钢轧制自动化和轧钢工业炉自动化。 本书可供从事钢铁工业自动化研究、设计、生产维护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从传输过程的机理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材料加工冶金过程所涉及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的基本物理现象、规律、概念及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对传输理论在材料加工及制备、冶金工程方面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书中各章均附有例题及思考题,以帮助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本书可作为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此类专业的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钢冶炼过程耐火材料与渣/钢作用的数值模拟》主要内容包括耐火材料冶金过程及其数值模拟必需的基础知识概述,卷渣关键区域模型与边界条件,耐火材料与渣/钢三相区的卷渣行为,底吹钢包耐火材料蚀损的数学模型,底吹钢包耐火材料的蚀损规律,耐火材料渣蚀的基本模型,耐火材料的渣蚀行为模拟,气幕挡墙中间包钢液流动数学模型,气幕挡墙中间包内夹杂物运动与去除数值模拟,透气耐火材料对气幕挡墙中间包钢液流场的影响,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数值模拟,中间包内多物理场场协同分析方法,中间包内钢液流场与温度场数值计算与场协同分析,单流中间包夹杂物去除数值模拟与场协同分析,透气耐火材料服役过程热应力分析。
本书立足于软磁铁氧体的大生产技术,从软磁铁氧体的基本特性及其化学组成与晶体结构出发,对其常用原辅材料及其控制要点、常用软磁铁氧体的实用配方、预烧与固相反应、备料与造粒技术、成型与气氛烧结、磨加工与产品检测等生产环节的工艺与控制技术,按材料的不同要求与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并对各生产工序中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基本原理与软磁铁氧体大生产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提供了大量实例和配方; 先进技术与大生产相结合,介绍了目前软磁铁氧体材料行业、国际先进的 大生产工艺控制技术; 重视解决软磁铁氧体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元件的教学、生产、研究的人员阅读。
《金银提取冶金》较全面地介绍了金银的性质和用途、矿产资源及冶金原料、提取金银的一般原则和金银原料富集方法、金银冶金的现状与发展,详细论述了氰化法提取金银的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对非氰化提取金银方法、从难处理金矿中提取金银预处理方法、难于直接氰化的各种金银矿的处理、从阳极泥中提取金银、从有色金属冶金渣料中回收金银、从含金银废旧物料中回收金银、金银的精炼与铸锭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的特点。 《金银提取冶金》可供从事金银生产、研究和管理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招远采金史及中国黄金工业回顾(汉英对照)》介绍了古代采金史、近代采金史、黄金生产方法的沿革、战争年代所发生的事件、中国黄金工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等。
《中国有色金属丛书:湿法炼铜工艺·设备与控制》主要介绍湿法炼铜的有关知识,以刚果(金)SMCO的实际资料为蓝本,参考了一些其他的资料,全面介绍了湿法炼铜厂各车间的工艺流程、所用设备、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构造,各车间操作规程,操作点检注意事项,还介绍了各工序的自动控制和联锁系统等。另外,在《中国有色金属丛书:湿法炼铜工艺·设备与控制》的附录中还收集了几家湿法铜冶炼厂的设计工艺流程,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丛书:湿法炼铜工艺·设备与控制》适合于湿法铜冶炼行业的操作工人,机、电、仪维修人员使用,还可以作为铜冶炼专业大专院校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为冶金物理化学基础(针对本科生),第二部分为现代冶金物理化学理论(针对研究生),第三部分为冶金物理化学应用(针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冶金物理化学在钢铁冶金过程中的应用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的提高),第四部分为冶金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精选。 本书可供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和教师阅读,也可供研究院所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结合煤矿机电设备现状和机电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系统介绍了煤矿高低压电气设备、特种保护设备及电气综合保护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使用、维护和故障分析处理等知识。其内容包括:电气基础知识,煤矿常用电气设备综合保护装置,煤矿高压电气设备,煤矿常用低压电气特种保护设备,煤矿低压电气设备,矿用综合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移动变电站等。 本书可作为煤矿机电从业人员、各级电工和技师的培训、自学教材,也可供基层管理干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校师生参考。
本书以实用为目的,介绍了外稀散金属的工业生产工艺和科研成果。全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镓、铟、锗、锗、硒、碲、铼等7种稀散金属的性质、用途、高纯金属的制备以及它们在环境中的作用,其中重点介绍了各种稀散金属的综合回收技术。本书特点是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有色金属科研、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适于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冶金燃气与钢铁新流程》分两篇,篇介绍冶金燃气设计,涉及冶金企业煤气、氧气、燃油、压力容器、化学灭火等领域,包括煤气处理、空气分离装置、轧钢保护气体、燃油设施的设计。第二篇介绍冶金新流程,涉及非高炉炼铁、薄板坯连铸连轧等技术的钢铁生产流程。
本书针对喷涂涂层关键使用性能-耐磨性以及后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耦合不同图形轨迹激光重熔技术和纳米技术对涂层微结构实施协同调控,建立起重熔工艺-组织结构-摩擦学性能的系统体系,为制备少或无微观缺陷的高性能涂层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本书可供从事喷涂涂层调控和性能改善研究工作的人员、大专院校摩擦学及表面工程专业的师生以及相关企业研发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