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规模与占比的不断提高,新能源并网稳定运行成为新能源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自2009年起,国内外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振荡事故频繁发生,导致新能源脱网、设备损坏、弃风弃光增加等严重后果,其分析与抑制成为世界性难题。 本书围绕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振荡分析与抑制,通过4篇18章的内容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第1篇为换流器小信号建模,分4章介绍了频域小信号建模方法,以及两电平、模块化多电平和晶闸管换流器3类电力电子设备常用基础变换器的阻抗建模等内容;第2篇为新能源发电与直流输电阻抗模型及特性分析,分6章介绍了全功率变换风电机组、双馈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单元、静止无功发生器、常规直流、柔性直流的阻抗模型与特性分析等内容;第3篇为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振荡分析,分3
本书依托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陆相致密油高效开发基础研究”的子课题“陆相致密油甜点成因机制及精细表征”(2015CB250901),以新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为重点解剖对象,介绍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的沉积特征与模式、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储层裂缝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致密油富集规律及甜点分布模式、储层甜点表征方法与技术,以及致密油储层甜点分布模式与表征技术的应用,进而系统形成了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甜点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的理论认识,以及致密油储层精细表征的特色技术,为我国致密油开发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是一部将陆相致密油储层理论认识、技术方法及典型实例紧密结合,对致密油勘探开发有借鉴意义的参考书。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是各储能领域专家及其团队的研究积累和总结,编制了现阶段至2030年新型储能技术关键指标,并描绘了未来发展技术路线图。本书内容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定义和边界,介绍了全球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共识,强调了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包括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绿色转型、培育支柱产业、建立全球优势、打造中国名片等方面。此外,还全面概括了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储热(冷)和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和工程化应用,并对能源电子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及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本书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
本书重点论述了燃气轮机的循环理论、部件特性、技术规范、性能测试、材料特性、轴承润滑、密封技术、转子平衡、连接对中、频谱分析、控制系统、燃料处理、维护保养、故障案例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不仅有燃气轮机基本原理的过程推演,也有工程应用实例的详细介绍,还组维护保养的具体说明,是一本全面阐述燃气轮机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经典著作。本书可供从事能源动力相关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燃气轮机相关设计、运行与维护技术人员的工程参考手册,还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学习燃气轮机技术的基础教材或补充读物。
《配煤炼焦》为生产出合乎要求的焦炭,同时适当增加化学产品产量,降低炼焦成本,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进行配煤炼焦。本书就配煤炼焦的相关问题,如炼焦煤的煤质评定方法、单种煤结焦性能评价、配煤炼焦的原则、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以及配煤炼焦新工艺和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本手册共10篇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化工企业电力系统特点、主网结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自备热电厂、电气设备、电能质量、稳定控制及检测技术、新能源及节电技术、电气材料、系统优化工程案例。 手 册中的各项技术、工程案例均来源于现场,浓缩了石化企业电力系统多年的运行经验,吸收了大量事故教训,是实践经验与规范、标准的有机结合和升华,诸多技术已经过多年运行检验。 本手册是石化企业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将对提高石化企业电力系统技术管理水平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西气东输工程与青藏铁路、西电东输、南水北调工程并称为我国在21世纪实施的四大基础实施建设项目,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凝聚了广大科技人员和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管道建设史上的奇迹,有许多珍贵资料值得记载存史。《西气东输工程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详细记述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这个重要事件,全面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历史全貌,求实存真,资政传承,力求纪实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用事实总结经验,积淀精神财富,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