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及零部件归类手册》作为“海关商品归类系列丛书”之一,由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上海分中心编写。本书共收录了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式加工中心、卧式数控车床、立式数控车床等五个型号的机床。对机床整机及零部件的归类思路和已有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用实物图片和商品编码相对照的方式,提供整机结构图和零部件爆炸图,将商品实际和商品编码融为一体。这不仅为海关系统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机床及零部件的归类依据,也为机床生产厂家及进出口企业提供一套规范申报的参照,有助于规范全国海关对机床零部件的归类审核,方便进出口企业的正确申报,解决困扰海关和企业的归类难题。
本书以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数控编程为主线,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并尽量反映数控加工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动向。本书共七章,章着重介绍了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了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第四章介绍了数控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第五章介绍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与编程;第六章介绍了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与编程;第七章介绍了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与编程。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数控技术培训教材。同时,还可供从事数控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焊接构件检查中应用的概况。基础部分包括焊接结构制造与运行过程中产生缺陷规律的统计分析;检测过程中缺陷信号的提取,处理,识别与显示技术等的进展;嵌入式与并行分布式计算机在检测设备中的应用概貌以及研究检测典型环节的模拟与仿真技术等。应用部分包括压力容器,长途油气输送管道,核容器与管道以及海洋采油平台等重要焊接结构的工况条件、缺陷形态分布、典型的检测技术与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其发展的趋势等。 本书是从事焊接结构无损检测的科研人员及从事焊接质量检验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热处理基础知识,热处理常用工艺代号及术语,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常见热处理设备及工辅材料,钢的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盐浴热处理,铸铁的热处理,有色金属的热处理,热处理常用工艺规范及质量检验,以及汽轮发电机部件、液压零件、气瓶瓶体热处理的典型案例。
《高温合金》是由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专业学会组织编写的(特殊钢丛书)之一,它是我国一本全面介绍高温合金专业科技知识的实用参考书。内容包括高温合金发展简史;高温合金强化原理及其成分、组织和性能;高温合金熔炼、塑性变形和精密铸造工艺;高温合金表面稳定性和强韧化;航空、航天和民用高温合金系列以及计算机材料辅助设计等。《高温合金》可供冶金、航空、航天、动力机械、石油化工、能源等工业部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参考。
本书紧密结合轧制原理与工艺,论述了轧制工艺润滑理论、技术及应用,详细阐述了轧制过程中的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关系,论述了轧制工艺润滑剂的基本类型、作用机理以及对轧制过程的影响,包括的轧制润滑理论,如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以期确保工艺润滑剂的正确使用和工艺润滑效果。最后介绍了工艺润滑技术在板带材及有色金属轧制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我国轧制工艺润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另外,还介绍了工艺润滑系统的循环过滤及环境保护问题。本书力图反映近20年来轧制工艺润滑的新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促进工艺润滑技术在轧制生产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工艺润滑剂研究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金属板带材轧制生产的技术人员阅读,同进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冶金、机械、压力加工、石油化工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
本书是金属压力加工、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等材料学科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教材。全书分轧制理论、型材生产、板带材生产和管材生产等四篇共20章,内容涵盖了钢及有色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基本原理以及现代塑性加工工艺技术等。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教材中所讲述的一些原理、原则和计算公式,在讲述中还适当地给出了一些例题,并在每章后配置了一些复习题。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书中内容充实,系统性强,反映学科前沿发展,适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金属高温氧化导论(第2版)》秉承版的风格,除继续系统阐明金属和合金的高温氧化基础理论之外,更注重加入有关的研究进展,令读者能更好地了解材枓的高温退化现象之所以。《金属高温氧化导论(第2版)》还着重讨论些与工业实际有关的问题,如复杂体系的氧化过程,涉及复杂环境中的反应乃至防护技术,包括涂层和气氛控制。《金属高温氧化导论(第2版)》可供学习材枓高温退化知识的研究生阅读,也是相关研究工作者手头的指南。
本书针对工程结构用量的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性特点、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特点等进行了阐述,突出介绍了高强钢在工程领域(如工程机械、锅炉及压力容器、建筑、桥梁、石油化工等)中的焊接应用。本书力求突出实用性等特点,给出相关焊接技术数据及一些典型工程结构产品的焊接应用实例,可供焊接生产借鉴和参考。本书内容涉及的是高强钢焊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书中选用了一些新工艺和成功的经验,其中的数据选自的技术资料,反映了当前焊接技术的应用现状。 本书供从事与焊接技术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参考。
铌在200年前就已经发现,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位于加拿大和巴西储量丰富的铌矿被开发以后,铌才真正地在工业中得到应用。 铌市场在20世纪六七十年初具雏形并不断发展之后,在80年代出现很长的稳定期。显然,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以及强劲的全球经济发展对过去20年的铌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书中的论文作者都是世界的专家,他们的文章反映了当今铌科学技术的发展。毫无疑问,这些论文保证了“2001年铌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其意义远远超过论文本身所呈现的内容。会议要求自由讨论,积极交换看法,书中文章是诱发会上自由讨论的催化剂,并将引导科研人员将来取得更多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满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次教材编写在内容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和增补,以使其尽量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金属学与热处理》适当增加了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根据目前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增添了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尽快进入专业领域。 《金属学与热处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突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本专业知识与其他相近专业知识的联系。
《铟冶金》共有9章,章概论;第2章铟产品及其用途和市场;第3章铟资源;第4章提铟原料及其来源;第5章铟提取冶金的单元过程;第6章铟的提取工艺及实践;第7章铟冶金过程的综合回收;第8章铟的深加工和主要铟制品;第9章铟冶炼生产的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并附有二元及三元铟合金相图摘编若干。《铟冶金》适合从事铟冶金科研、教学与生产或对之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压力加工两专业的专业课教材,着重阐明:有色金属在熔炼和铸锭过程中,与炉气、炉衬、熔剂、涂料、空气和水蒸气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熔铸工艺参数对熔体中的气体及夹渣含量和铸锭的凝固过程、结晶组织、深再分布及偏析、裂纹等缺陷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力求将金属在熔铸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运用金属学、物理化学及传质、传热学等基础知识阐述清楚。鉴于有色金属合金品种繁多,其熔铸技术特性各异,影响熔铸质量因素较多,工艺上尚存在工序多、损耗大、能耗高、成本高、技术经济指标较低等问题,《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结合实例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已开发和正在开发新方法、新工艺及新设备等,典型合金的熔铸技术特点,制订熔铸工艺规程的基本依据,均作了较系统的概括。
现代企业和社会已经进入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技术和社会过程(如职业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除专业能力外,劳动者在关键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项目车削加工技术与训练课程的配套教材。教材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以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学习情境,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融理论、实践为一体,力图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本书紧密围绕铸铁件生产实践,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与铸铁件生产相关的工艺和工装设计、造型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缺陷防止等知识。通过对典型铸造工艺实例分析,读者可全面了解从铸造成形机理、铸铁熔炼、造型材料、铸造工艺装备到铸件后序处理等铸铁件生产的全过程。 书中介绍了铸铁件生产中的中外标准,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铸造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企业技术工人在实践中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阅读。
本书介绍了不锈钢的发展演变过程、不锈钢的种类和性质、不锈钢中各种化学元素的作用及各类不锈钢的焊接方法、注意事项等,使人们对不锈钢及其焊接有了全面的了解。另外还介绍了在不锈钢焊接中涉及的焊条、实心焊丝、药芯焊丝、焊带、焊剂等各种焊接材料的型号、牌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其他特殊性能、选用原则及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等,为使用单位制定焊接工艺规范提供了依据。本手册还有一个特点是根据各章相关的内容,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供用户在焊接不锈钢时进行参考。 本书可供不锈钢焊接的设计、研究、生产管理、检验等人员以及不锈钢焊接材料用产单位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学参考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近年来高等院校教材和欧美国家职业培训的焊接技术的编写结构和体系,内容覆盖了有关材料连接的常用焊接方法及设备、常用工程材料的焊接性及工艺、焊接结构的设计及质量安全检测等基本概念和技术,同时注重编入了有关新材料焊接及连接新技术和国际焊接工程标准9956主要内容。 本书可满足不同领域和层次的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有关材料焊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尤其可满足在校学生和在职培训技术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焊接工程的基础知识。
本书是一本反映现代代快速成形与铸造相结合的成就这科技书籍。它主要为文大铸造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在专铸造技术向揉性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指导性科技性科技书籍的同时,也不失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学习和应用快束成形技术的窗品和途径。本书一方面注重原理和内涵的分析,以利于读者从较高的层闪上有所收获,而不公停留在应用层面上去认识一门新兴的学科和技术;另一方面,本书收集了较多的实物案例,使读者从中借鉴,更好地用于一领域。本书可读性好,插图精美,资料齐合,值得有关人士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外钢铁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与技术数据。全书包括焊条和焊丝两大类,介绍世界各主要生产焊接材料国家或地区(中、日、韩、美、俄、德、英、法、瑞典及中国台湾)和ISO标准的各类焊接材料产品,并提供同类焊接材料产品的中外牌号(型号)对照,还增加了中国钢铁焊接材料的统一数字代号(ISC)索引。 本书是在《袖珍世界钢号手册》第4版(2009)第7章的内容基础上作进一步修订和增删,以分册形式出版,使专业读者能查阅到自己最关心的和的技术信息。 本书可供焊接材料生产企业、使用部门、科研设计院所、经贸部门、合资或外资公司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查阅,还可作为外贸、供销人士业务指南,并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图解机械加工技能系列丛书:数控车刀选用全图解》主要针对现代数控车刀,以图解和实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数控车刀选择和应用技术。内容涉及刀具原理、刀具结构和刀具应用等方面,着重介绍数控刀具的知识、选择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车削?的概念、常见的数控车刀的种类、内外圆车刀、螺纹车刀、切槽和切断刀,常用切削用量等。用图解配文字方式多角度解释现代刀具,从加工现场的状况和操作者或选用者的角度,力求接近生产实际,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学会常用数控车刀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并学会解决数控车削加工中的常见问题。
本书针对锅炉压力容器焊工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在简单扼要地介绍锅炉、压力容器及其焊接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锅炉压力容器的常用焊接方法、操作要点,以及焊工考试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基础,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接头设计和常用焊接材料,锅炉压力容器常用焊接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常用焊接方法及操作要点,锅炉压力容器焊接结构的生产,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指南和劳动安全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床零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典型机床零件的材料与热处理技术,阐述了机床零件热处理缺陷的原因与控制方法,并列举了大量典型实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机床零件常用热处理工艺,机床导轨、机床主轴、机床丝杠、机床齿轮、机床基础件及机床其他零件的热处理技术,先进的机床零件热处理装备与技术,机床零件热处理缺陷与对策等。本书采用现行标准,内容全面系统,实例、图表丰富,实用性强。
本手册是一部实用型钢铁材料工具书。全手册共分9章,即钢铁材料的基本知识、钢铁原料及制品、常用钢种、型钢、钢板及钢带、钢管、钢丝、钢丝绳以及钢铁材料的中外牌号对照。手册分别以表格形式并辅以简要说明,介绍了各种钢铁材料的牌号、规格、性能和用途。 本手册可供机械、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建筑、车辆、船舶、轻工、军工、矿山等各行业各部门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工、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师生、购销人员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