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五金手册》初版于1959年,1967年、1980年、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分别出版了第二、三、四、五、六和第七版。现根据我国五金商品的发展状况及新制、修订的有关五金商品的标准,修订和新增了部分内容,出版了第八版。 祝燮权、谢羽主编的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第8版)》具有“内容丰富、取材实用、资料新颖、文图对照和携带方便”五大特点,到2014年底累计印数已高达600余万册,被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评为“ 畅销书”。 本手册介绍了常见的五金商品(包括金属材料、通用配件及器材、工具、建筑装潢五金四个大类)的品种、规格、性能、用途等实用知识,可供与五金商品有关的销售、采购、生产、设计、咨询和科研等方面的人员和一般用户使用。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按金属热处理类型分章,突出有色金属,兼顾钢铁材料,成为该书的特点。书出版后,有些高等院校用作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大量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常用的参考书。
什么是量规? 量规是针对学生学习制定的,它包含一组清晰连贯的标准,以及这组标准下各层级的表现质量描述。听上去很简单?遗憾的是,在实践中量规常常被误解和误用。 好消息是当量规被正确地编制和使用时,它是帮助和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力工具。在本书中,作者苏珊·布鲁克哈特全面地介绍了有效量规的两个 要素:(1)量规中必须包含有关学生学习表现的(而非任务的)清晰、合理的标准;(2)量规中必须包含连续的表现质量层级描述。作者概述了各种量规的区别(如一般量规和具体任务量规,解析型量规和整体型量规),解释了各种量规适用的教学情形,并突出了各年级和各学科内容的案例。 除此之外,作者还强调了: ·量规的常见误区; ·量规与其他评估工具(如检查表和等级量表)的不同之处,以及非量规评估工具的
本书以项目为 ,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基于Arduino开源开发板,设计制作了10个创新应用装置,即拇指摇杆装置、指纹识别装置、声音识别装置、倒车雷达装置、物料分选装置、霍尔开关装置、追踪移动物体装置、高温报警装置、智能浇花装置和烟雾报警器。通过这些装置的设计详细讲解了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及应用发展。大部分任务都设置了验证实验环节,可使读者 好地掌握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理论、实验、实践相结合,在目标上强调新工科背景下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创新性思维,在形式上追求目标导向、问题牵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相关专
全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动力学,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金属的常见腐蚀形态及防护措施,金属在各种介质中的腐蚀,耐腐蚀金属材料等内容。本书是在2002年版的基础上,根据技术更新的要要,对每章内容进行
智能技术无处不在,但眼下智能化却是不太安全的。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技术扩散入手,深刻揭示了智能生活背后大量的隐秘后果及负面影响,重点提出了谁将从智能技术中真正受益,以及我们将个人数据作为交换便捷性和连接性的代价又是否值得的深层思考。 作者认为,当前数字资本主义的命脉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从根本上看,智能技术是由数字资本主义双重要务所驱动的——从潜在的所有人和所有物中提取数据,并以此拓展对所有人和所有物的控制。在现代社会,我们可能 享受智能带来的便利,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对于个人数据的所有权,以及对于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的发言权。我们 不应该放任企业技术官僚权力集团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人类自治、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主权利等价值维度之上。 本书聚焦智能时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全面起底并批判性反
《实用五金手册》初版于1959年,1967年、1980年、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分别出版了第二、三、四、五、六和第七版。现根据我国五金商品的发展状况及新制、修订的有关五金商品的标准,修订和新增了部分内容,出版了第八版。 祝燮权、谢羽主编的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第8版)》具有“内容丰富、取材实用、资料新颖、文图对照和携带方便”五大特点,到2014年底累计印数已高达600余万册,被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评为“ 畅销书”。 本手册介绍了常见的五金商品(包括金属材料、通用配件及器材、工具、建筑装潢五金四个大类)的品种、规格、性能、用途等实用知识,可供与五金商品有关的销售、采购、生产、设计、咨询和科研等方面的人员和一般用户使用。
本书在介绍焊接缺欠与缺陷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阐述了焊接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返修,焊接缺陷的特征、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各类焊接方法易产生的焊接缺陷及预防措施等知识,同时对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控制及矫正做了
《矿井火灾灭火救援技术与案例》主 要围绕案例介绍了矿井火灾基本概念、矿井火灾对风 流影响、矿井火灾时期风流控制技术、矿井灭火方法 与火区管理启封方法、井下不同地点火灾处置技术等 。 本书既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 煤矿职工培训、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汇集了与焊接技术相关的内容503题,以问答形式编写。全书分为10章,介绍了焊接基础知识,焊接(含熔焊、压焊、钎焊)、切割和热喷涂方法及设备,焊接材料,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切割性及不同焊接、切割和热喷涂方法的主要焊接参数及其选择,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缺陷及检验,焊接安全和劳动保护。 本书绝大部分内容为初、中级焊接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焊接常识,小部分内容旨在补充近年来所发展的焊接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初、中级焊接工作者较难理解的一些问题,读者可有选择性地阅读。 本书读者对象以焊工和初中级焊接技术人员为主,也可供焊接专业技校、高职高专师生和非本专业人员参考。
本手册是一本有关模具制造、装配、调整、保养及维修等方面的综合性简明手册,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模具基础知识、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模具加工技术、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模具CAD/CAM、模具的保养与维修等内容,突出了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体系新颖,内容翔实。 本手册内容丰富、简明、实用,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供从事模具制造的技术人员及工人在生产现场使用,也可供模具设计与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焊接工装的特点、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定位器设计、夹紧装置设计、焊接工装中常用的动力装置、焊接工装设计方法、焊接工艺装备实例等方面的内容。在重点阐述工装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焊接工装的实例进行分析,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成果。书中列有部分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材和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参考书,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从事焊接工装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电炉炼钢500问》共分钢铁生产简介,原材料,机电设备和炉衬,钢的冶炼,钢的浇注、退火和精整,钢的质量检验,安全生产和电炉炼钢铁 发展动向等8章,并附有电炉炼钢生产操作中常用的7个数据表。《电炉炼钢500问》全面地阐述了电炉炼钢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安全生产等内容,对电炉及其附件进行了细致的“解剖”,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 《电炉炼钢500问》是电炉炼钢操作人员自学及培训的好教材,可供从事电炉炼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有关院校学生熟悉生产、了解现场的辅导材料。
本书系钢铁冶金专业《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课程的教学用书。 按照钢铁冶金专业教学计划和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本书重点阐述炼钢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工艺,主要内容包括含铁原料的造块、炼铁原理、工艺操作及高炉作业的能量利用分析,并结合钢铁工业的发展,对数学模型、高炉过程自动控制及非高炉法炼铁(包括直接还原及熔融还原)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作为钢铁冶金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继续工程教育、函授、夜大、职大、大专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参考。
魏长传、付垚、谢水生、刘静安主编的《铝合金管棒线材生产技术》是《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之 一,详细介绍了铝合金管、棒、线材生产中各种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等。全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铝合 金管、棒、线材的挤压技术.铝合金管材的轧制技术,铝合金管、棒、线材的拉拔技术,铝台金管、棒、 线材的热处理和矫直技术,铝及铝合金管、棒、线材工模具设计,铝及铝合金管、棒、线材生产设备等。 《铝合金管棒线材生产技术》是铝加工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读物,也可供从 事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使用,同时可作为 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规划出版20分册, 目前已出版19分册。
邹武装主编的《中国钛业》简要介绍了钛工业的发展简史,钛的性能和应用,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钛的选矿技术和装备,钛的冶炼和加工技术,新型钛合金的研究,钛制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中国钛工业的产能、产量、消费及钛行业的资本运作,钛及其合金产品的标准,以及外的主要钛企业和主要的消费国等内容。 本书适合钛业工作者和关心钛工业发展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针对工程结构用量的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性特点、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特点等进行了阐述,突出介绍了高强钢在工程领域(如工程机械、锅炉及压力容器、建筑、桥梁、石油化工等)中的焊接应用。本书力求突出实用性等特点,给出相关焊接技术数据及一些典型工程结构产品的焊接应用实例,可供焊接生产借鉴和参考。本书内容涉及的是高强钢焊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书中选用了一些新工艺和成功的经验,其中的数据选自的技术资料,反映了当前焊接技术的应用现状。 本书供从事与焊接技术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参考。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航空航天等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特别是对一项成熟技术的应用,实施方面来说,存在差别。工艺材料及现代化管理是技术进步的关键,往往是因材料或某项工艺不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寿命。我国“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就是有力的说明。
本书是根据瑞士W.Kurz和D.J.Fisher所著的Fundamentals of Solidificattion第四版(修订版)翻译的。全书共有7章和14个附录,系统地介绍了通过凝固形成晶体的基本理论,包括晶体的形核、生长、热量质量输运、固液界面形态及其稳定性、溶质再分配以及与此相关的缺陷的形成,并以固溶体、共晶和包晶三种基本合金组织形式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数学处理。每一章后面附有习题和参考文献,读者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学习。 本书不仅可作为冶金类、材料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共分为9章,主要介绍了金属表面的特性、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磨损过程中金属表层的组织结构变化;各种摩擦磨损机理及影响摩擦磨损的内外因素等内容。